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下肢动脉硬化的关系

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下肢动脉硬化的关系

ID:17160347

大小:18.99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8-28

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下肢动脉硬化的关系_第1页
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下肢动脉硬化的关系_第2页
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下肢动脉硬化的关系_第3页
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下肢动脉硬化的关系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下肢动脉硬化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下肢动脉硬化的关系秦安县人民医院胡凤翔甘肃省人民医院马华[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浆内皮素(ET)变化及与下肢动脉硬化(AS)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134例。正常对照组131例。用非平衡法测定血浆ET,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双下肢动脉结果高血压组血浆ET水平高于对照组,高血压伴双下肢动脉硬化者的ET值明显高于高血压不伴双下肢动脉硬化组(P<0.01)结论ET对高血压及双下肢的硬化形成有一定作用。[关键词]内皮素原发性高血压,双下肢动脉硬化彩色多普勒超声ET是1987年yanagisawa首先发现并分离提纯的一种含有2

2、1个氨基酸的强力血管收缩肽[1]。是迄今已知体内作用最强的缩血管物质。已有较多的证据支持ET参与了高血压的发病。ET可通过影响肾素轴系统,收钠素及血管加压素等内源性生物活性物质而影响血压的调节。而高血压是引起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内皮素是反映血管内皮功能的重要指标。为此我们测定一组高血压患者的ET值,同时测定双下肢动脉,目的是为了探讨ET与双下肢动脉硬化是否相关。1、对象与方法1.1按WHO(1999年)高血压诊断标准[2]选择2000年3月至2009年3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高血压患者238例。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肝、肾功能障碍,心、脑

3、、肺等疾患后余134例入选。高血压组年龄31~76岁,平均年龄57.53+11.03岁。对照组131例,年龄30~76岁,平均53.30+10.47岁。系我院健康体检者,均无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

4、htcame3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肝、肾、肺、脑等急、慢性病史。两组一般情况见表1。1.2检测方法1.2.1血压检测采用袖带水银柱血压计,按Konkoff听音法,第I、V分别为收缩压(SBP),舒张压(DBP),采血前测双上肢血压,选择血压较高一侧为血压测量部位。连续测三次,取平均值,计算平均动脉压(MAP)。[MAP=DBP+1/3(SBP-DBP)]1.2.2血浆ET测定受试者清晨空腹肘前静脉血2ml,置于含100g/LEDTA二钠30ul和抑肽酶400IU试管中混匀,4℃3000r/min离心10min,分离血浆于-70℃保存。测定时样本置于室温

5、复融,再次4℃3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测定,采用非平衡法,按说明书步聚操作。1.2.3下肢超声检测下肢动脉硬化诊断标准参照文献[3]。采用PhilipsATC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选用5-12MZ相控阵探头,受检者仰卧位,下肢外展、外旋。二维超声观察动脉内膜(IMT)是否光滑,有无内膜中层钙化及粥样斑块形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血流充盈程度有无狭窄引起的异常血流信号。分别计算两侧股动脉(FA)、股浅动脉(SFA)、国动脉(PA)、胫前动脉(ATA)和胫后动脉(PTA)及足背动脉(DPA)的平均IMT值。IMT≥1.0为增厚,IMT

6、≥1.2为斑块形成。动脉硬化(AS)斑块的诊断标准见文献[4]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处理数据,所有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用非配对q检验,相关分析用多元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

7、whennightcame3线性回归方法。2、结果高血压不伴双下肢动脉硬化组的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高血压伴双下时动脉硬化组的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高血压不伴双下肢动脉硬化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见表2讨论高血压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多种因素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及发展。近年来研究证实,血管收缩因子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血管内皮功能失调被广泛认为是AS进程中的重要始动环节。而且存在于AS的全过程[5]。而高血压引起的下肢动脉硬化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的内皮素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而高血压伴双下肢动脉硬化

8、内皮素又明显高于高血压不伴双下肢动脉硬化组,且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