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15028
大小:49.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1-13
《《鸿门宴》三维目标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鸿门宴司马迁【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司马迁及刘邦、项羽楚汉相争的基本史实,掌握《史记》等文学常识。2.积累文言词句知识,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赏析文中的成语故事。二、【过程与方法】1.分析文章结构,梳理文章思路。2.分析鉴赏文中对刘邦、项羽语言、动作的描写,辩证地评论历史人物。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造成项羽悲剧的性格原因。:【教学重难点】1.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展示人物性格特征。2.分析“项羽”这个主要的人物形象。【教学课时】4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并朗诵(或由学生齐诵)《核下
2、歌》。要读出楚歌慷慨悲凉的意味。《核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2、简析《核下歌》,介绍时代背景,引入新课。二、认识作者及《史记》相关知识及本文背景结合(参见《导学案》第29页)三、诵读课文1、师范读,生标注字音、句读、语气。2、生自由诵读。3、师抽生读,师生评价。4、全班齐读。四、翻译课文,了解内容。五、梳理文言知识(参见《导学案》第30、31页)六、合作探究一整体把握文章思路明确:第一部分:(1、2段)宴前,写宴会前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
3、及双方的幕后活动。第二部分:(3、4段)宴中,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情节的高潮。第三部分:(5—7段)宴后,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刘邦诛杀内奸。七、合作探究二(一)诵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探究讨论。1、课文第1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的展开起了什么作用?明确:第一件事是“曹无伤告密”曹无伤是沛公的左司马,他的告密当然不同于一般流言蜚语,于是,项羽决定“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矛盾挑开,是故事“开端”。4第二件事是‘范增进言”,范增是项羽的主要谋士.他对形势的判断十分正确对刘邦的用心了如指掌.
4、“急击勿失”的主张非常英明这些事件使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2、项羽接获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些什么?明确:就矛盾的焦点而言,天下虽大,“王”只有一个,就力量对比而言,项羽占有绝对优势,何况秦军主力是项羽消灭的,又是楚王后裔,一个“市井小人”居然“欲王关中”项羽岂能容忍?再说个性特征,此时此刻,项羽如若不“怒”,他也就不是历史上的那个项羽了,他本来就是那么一个火爆汉子。3、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明确:第一件事“项伯夜访
5、”项伯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发的矛盾出现了转机。第二件事“张良献策”张良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刘邦则一点就通,不但“兄事之”,“更奉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由“联络感情”进而自我辩解,终于使项伯受其蒙蔽,导致项羽上当(“刘邦施计”、“项伯中计”不必分开来说)“张良献策”是情节变化的关键,刘邦逐步由被动转为主动,项羽终于“放虎归山”,以致范增之谋难以实施等等,莫不由此而生(二)诵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探究讨论。1、第三自然段中“项王、
6、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说明了什么问题?明确:按古代礼仪,帝王与臣子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长东向,幼西向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以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2、第三自然段中“项庄舞剑”在情节开展上有什么作用?明确:项羽“留沛公与饮”情节已趋缓和,“舞剑”事件发生,形势再度紧张起来,从而引出了“樊
7、哙闯帐”,将故事推向高潮。3、第四自然段写“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喧宾夺主”? 明确:语言描写:“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语句短促急迫,紧张的形势,急迫的心态,忠勇的性格跃然纸上。行动描写:“带剑拥盾入军门”,“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叹之”,无所顾忌,无所畏惧,何等英武。外貌描写:“瞑目视项工”,头发上指,目眺尽裂”,着墨不多,却极为传神。浓墨重彩写樊哙,既衬托了项羽、刘邦,更突出了张良。文章巧妙地把握人物关系,
8、刘邦信而用之,项羽感其“义”,赞其“勇”,赐酒、赐意、赐坐,张良则是“导演”兼“舞台调度”,一切全由张良策划,读来绝无喧宾夺主之感。(三)诵读课文第五、六、七自然段,探究讨论。1、刘邦脱逃之前作了哪些布署?“置车骑”是什么意思?是几个人一道走的?为什么这样?明确:4一是留下张良代为辞谢,一是放弃车骑.只身独骑,只带四个亲信随从,一是叮嘱张良,待其至军中再入内辞谢这样安排,目的在于尽快脱离虎口,担心项羽反悔(从小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