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州古城墙的调研报告

关于苏州古城墙的调研报告

ID:17145987

大小:21.63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28

关于苏州古城墙的调研报告_第1页
关于苏州古城墙的调研报告_第2页
关于苏州古城墙的调研报告_第3页
关于苏州古城墙的调研报告_第4页
关于苏州古城墙的调研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苏州古城墙的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苏州古城墙的调研报告  【摘要】苏州城古称“姑苏”,来源于吴地古音。依据现存史料,我们可以推断原始的苏州城建于公元前514年。当时江南一带属于吴国疆域,吴王阖闾命伍子胥在今苏州地区筑城,称“阖闾大城”,也即原始的苏州城。从此之后的两千多年,苏州城的位置在阖闾大城的基础上再也没有变过,堪称世界城市史乃至人类文化上的奇迹。本文力求从苏州古城墙的历史渊源着手,结合其特殊的吴文化内涵与历史使命,分析其在当代社会的历史价值,并试图提出有效的保护建议。  【关键词】苏州古城墙伍子胥相门遗址保护文化遗产  苏州城作为闻名中外的文化名城,已经有约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伴随并见证这两千五百年沧桑巨变

2、的,便是苏州的古城墙。时至今日,具有军事防卫功能的城墙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不过我们从那遗留的几段残垣中,依然可以感受它往昔的雄风英姿。  一、苏州古城墙的历史渊源  据《吴地记》载,阖闾城四周辟“陆门八,以象天之八风,水门八,以象地之八卦”。东有娄门、匠门,西有阊门、胥门,南有盘门、蛇门,北有齐门、平门,相传此八门的名称都是伍子胥所定。阊门位城西,对应八风中的飉风,又叫阊阖风。阊阖是传说中的天门,立阊门象征天门,通阊阖之风,取“天通阊阖风”之意,以克制西边的楚国,故阊门又称“破楚门”。这里“天门”源于“紫宫星象图”,是“象天”一例。为了接通阊阖之气,阊门建成楼阁状,高大巍峨,有诗道:

3、“阊门势嵯峨,飞阁跨通波。越国与吴国虽地域、文化诸方面颇为相近,却是世仇。吴城南面的“盘、蛇”二门,用的是十二生肖的方位。越方位处“巳”位,即蛇位,故筑蛇门以朝越,蛇门上还制作了  一条象征越国的木蛇,蛇头向着西北,象征越国臣服和朝拜吴国。吴国处于辰位,故在城南又设蟠门,城上刻木蟠龙,面向越国,象征吴国征服越国。后改名盘门。吴国北面还有一个敌国是齐国,所以在城北设齐门,涵义是征服齐国。后在旁边设平门,表示平定齐国的决心。公元前505年,伍子胥率兵从平门挥师北上,终于打败齐国,凯旋时即是从  平门入城的。  至于其他各门,似乎不具有上述几门的战略上的象征意义,但也是各有来历。匠门,因

4、曾是各种手工工匠聚居之地而名。据传吴王阖闾曾命铸剑高手干将于此设炉铸剑,故又名干将门。后称“相门”是音转,古门在宋初被填塞。胥门,即姑胥门,因姑胥山得名。相传伍子胥宅在此,且后又悬头于此门,故称胥门。  春秋时期筑起的苏州城只是土城,采用夹板筑土法建造。到了秦代,秦始皇为了削弱民间实力加强统治,下令拆毁诸多古城,苏州城也是其中之一。而这,也是苏州城历史上第一次遭到严重破坏。汉代苏州城经历了重修,在原有土基之上继续夯实堆高,基本恢复了原貌。又过了几百年时间,隋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杨素把苏州城搬迁到城西横山(今七子山)东麓,到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重新迁回旧城。唐乾符二年

5、(公元875年),平定王郢之乱后,苏州刺史张搏重筑城墙。  随着历史发展,军事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传统的土城墙已经难以抵挡攻城武器的打击。于是,砖石城墙日益流行起来。五代后梁龙德二年(公元922年),吴越王钱镠第四子钱元璙重修苏州城墙,改夯土为砖砌,高二丈四尺,厚二丈五尺,内外有濠(即内外城河),这是苏州已知最早的砖城。  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金兵南侵,苏州城遭受很大破坏,城墙经多位知府修治,直到南宋绍定二年(公元1229年)郡守李寿朋重建,苏州城方才完全恢复。宝祐二年(公元1254年),苏州知府赵汝历在苏州城墙上增置女墙,也就是城墙顶上连续凹凸的齿形矮墙作用是在反击敌人来

6、犯时,掩护守城士兵之用。有的垛口上部还有瞭望孔,可以瞭望来犯之敌。除了增设女墙,苏州城外还建造了许多瓮城。这是一种半圆形或方形的建筑,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设有箭楼、门闸等防御设施,使得城墙的防御力大为提高。  南宋德佑元年(公元1275年)元军入侵。因蒙古军队基本以骑兵为主,不喜筑城设防,所以下令拆除各地的城墙,苏州城墙遭到第二次毁灭性打击。元朝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各地起兵反元,官府为抵抗起义军,又重修城墙,苏州城墙也得到了恢复,还加厚城墙、加深城濠。  明初苏州城墙再次大规模修建。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巡抚韩世琦在原先城墙的基础上改筑,高二丈八尺,女墙高八尺。苏

7、州砖头城墙及城楼,大多  为清初所建,盘门、胥门等部分则为元末所建。这些后代增建的部分,很多成为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景观,它们也是苏州古城墙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民国期间,失修的苏州城墙不时出现坍塌,盘门至葑门段城墙、南童梓门附近城墙先后坍塌;金门两侧2处坍塌;阊门与胥门之间有18处城墙坍塌;学士街莲花巷底、天官坊陆家花园、高井头尤家花园等处附近有11处城墙坍塌等等。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苏州为抗日而构筑防御工事,沿城顶挖掘壕沟,加之以后在战火中有些地段城墙被炸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