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学院针灸学考试重点

甘肃中医学院针灸学考试重点

ID:17143593

大小:5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28

甘肃中医学院针灸学考试重点_第1页
甘肃中医学院针灸学考试重点_第2页
甘肃中医学院针灸学考试重点_第3页
甘肃中医学院针灸学考试重点_第4页
甘肃中医学院针灸学考试重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甘肃中医学院针灸学考试重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1.十二经别: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别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2.十二经筋: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输布于筋肉骨节的体系,是附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3.原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和留止于十二经脉的腧穴,称为原穴,又称十二原。4.郗穴: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中的阴跷、阳跷、阴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的部位,称之为“郗位”。4.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的腧穴;称为“下合穴”5.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经气汇聚的8个腧穴,称之为八会穴。6.得气:古称“气至”,近又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行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7滞针:患者精神紧张,当

2、针刺入腧穴之后,病人局部肌肉收缩;或行针手法不对,向单方向捻针太过,以致肌肉组织缠绕针体而成滞针。若留针时间太长,有时也可导致滞针。8.灸法:主要是借灸火的热力给人体以温热刺激,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9.灸法的作用:①温经散寒②扶阳固脱③消瘀散结④防病保健10.一源三歧:任,督,冲脉皆起于胞中,同出于会阴,任脉行于前正中线,督脉起于后正中线,冲脉并行于肾经。任脉,腹胸颏下正中,总任六阴经,调节全身阴经经气,阴脉之海。督脉,腰背头面正中,总督六阳经,调节全身阳经经气,阳脉之海。12.行针:又名运针,是指将针刺入腧穴后为使之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施行的各种针刺手法。1

3、3.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为“募穴”14.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15.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的通道,包括经脉和络脉。“经”为直行的主干;“络”为侧行的分支。16血海:冲脉可涵蓄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之海”,又称“血海”。17.“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的总称,为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海”是江河之水归聚之处。18.骨度分寸定位法(locatingmethodbyboneproportionalCunmeasurement),是指主要以骨节为标志,将两骨节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分寸,用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不论男女、老少、高矮、胖

4、瘦,均可按一定的骨度分寸在其自身测量。19..天灸(crudeherbmoxibustion):又称药物灸、发泡灸。是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患处,使局部充血、起泡,犹如灸疮,故名天灸。20.刺手: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拇、食、中指挟持针柄,其状如持笔(图5-10),故右手称为“刺手”(needle-holdinghand)。21押手: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故称左手为“押手”。22、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腧穴,称之为“募穴”,又称之为“腹募穴”。1、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

5、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十二经脉左右对称的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按正立姿势,两臂下垂,,拇指向前的体位,将上下肢的内侧分别成前、中、后三条区线。手足阳经为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其中三阴经在足内踝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至内踝8寸以上,

6、太阴交出于厥阴之前。2、十二经脉的循行走向规律:循行走向的总规律: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腹。循行交接规律: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手足末端交接、同名的阳经与阳经在头面部交接、相互衔接的阴经与阴经在胸中交接。3.晕针:原: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或体位不当,或当医生在针刺时手法过重,而致针刺时或留针过程中发生此现象。症状: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处理: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拔出,让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水或糖开水。重者在上面处理的基础上,

7、可刺入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4.得气:古称“气至”,近又称“针感”,是指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经气感应。当针刺得气后,患者的针刺部位有酸胀、麻重等自觉反应,有时还出现热、凉、痒、抽搐、蚁行等感觉,或呈现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和扩散的现象。医者亦能体会到针下沉紧、滞涩或针体颤动等反应(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当针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