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106279
大小:3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27
《中共开化县委走“小县大城”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决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中共开化县委文件县委[2009]26号中共开化县委关于走“小县大城”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决定各乡镇党委,工业园区党委,县级机关各部门党委(党组):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市委的决策部署,结合开化发展实际,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共开化县委十二届九次全会专题讨论了走“小县大城”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大问题,并作出如下决定。一、“小县大城”的基本内涵“小县大城”,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市场配置资源作用基础上,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合理整合生产要素,把县城作为增长极来建立和发展,形成强大动力源,使现实的、潜在的各
2、种优势合理、科学、优化组合,走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以乡促城、城乡联动的发展路子,推进城乡共同繁荣与进步。其基本内涵包括四个方面:1、建设大县城。立足县域经济总量较小、发展资源较分散的实际,把县城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战场,实施经济要素和产业向县城集中策略,扩大县城发展空间,改善县城基础条件,强化县城县域经济中心增长极功能。2、产业大集聚。从空间布局和资源配置着手,推动第二、第三产业加快向工业集聚区、向县城集中,逐步改变布局离散状况,形成产业层次和规模,更好地发挥生产力集聚效应,强化城市发展支撑。3、人口大集中。以农村人口向县城集中为重点,以下山移民、内聚外迁为载体,把村庄规划调
3、整与城市化进程有机结合起来,突破传统的城乡人口二元分布格局,创造条件让农民转产、转业、转身份,向县城有序集中。4、设施大配套。以宜居宜业为重要取向,集中力量高品质、高标准建设县城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以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城市功能和人居环境,提高县城吸引力,加快城市发展。二、走“小县大城”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总体要求theprovisionsofelectricpowerconstructionengineeringqualitysupervisionandquality...2.4.1.1theunitworksacceptancerateof10
4、0%,thequalityevaluationofatotalscoreof95orabove;2.4.1.2regulatedWeldingNDTinspection100%,regulatedweldingapassingrateof>99%,andweldbeadappearance;2.4.1.3boilerhydraulic1、总体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生态立县,特色兴县”发展战略,按照“产业高新、小县大城、生态发展”的发展思路,以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为首要任务,以推进产业、人口、公共事业集聚为重点,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创新,注重规划引领,完
5、善体制机制,强化政策保障,加大基础投入,加快城华一体、一城三区的城市建设,增强城市在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2、目标任务。通过推进城华区域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管理一体化,加快构筑以山水园林城市为定位,以城关城区、工业园区、华埠城区“三大区块”为组团,交通路网发达、产业结构合理、城市功能完善、人居环境适宜、生态环境良好的“小县大城”新格局。到2015年,建成区面积20平方公里,全县城市化率达到48%以上。到2020年,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全县城市化率达到60%以上;
6、城区工业经济总量占全县9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县90%以上;高中入城就读率达到100%,初中入城就读率达到75%左右,小学入城就读率达到50%左右。3、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始终以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城市发展的系统性、综合性和延续性,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管理城市,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方便、舒适、优美、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坚持规划引领。坚持规划优先和先行,深化完善“小县大城”规划体系,加强各类规划衔接、融合和完善,优化区域产业、人居、生态、基础设施等布局,提高规划设计管理水平,确保规划的超前性、科
7、学性、综合性、权威性。——坚持统筹协调。以城华一体、一城三区的城市综合体建设为引擎,统筹城乡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和区域联动发展机制,不断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坚持改革创新。按照“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思路,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深化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体制机制创新,联动推进户籍、土地、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综合配套改革,逐步建立有利于“小县大城”建设的体制机制。——坚持产业拉动。强化产业支撑,围绕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