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中国大众传播媒介与“知沟”现象

9中国大众传播媒介与“知沟”现象

ID:17038027

大小:38.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27

9中国大众传播媒介与“知沟”现象_第1页
9中国大众传播媒介与“知沟”现象_第2页
9中国大众传播媒介与“知沟”现象_第3页
资源描述:

《9中国大众传播媒介与“知沟”现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回顾新闻调查档案中国大众传播媒介与“知沟”现象——以上海和兰州为例一、研究目的自1978年中国(大陆,下同)启动改革开放以来,大众传播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也起到了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一般预想,在这一态势下,无论东部、西部地区,抑或各区域内部,传播媒介设施(硬件)均得到相当普及,为大多数人所享用,从而明显缩小了地区、阶层、个人之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上,由媒介机构传播的各种内容即信息,亦相应地大量流通、被广泛知晓,从而使信息接受过程中的“贫”、“富”差距有所消减。然而,根据美国传播学者蒂契纳等(1970)提出的“知(含“知识”、“知晓”两层意思)沟”理论假设,在此过程

2、中,有可能产生一种“马太效应”,即差距并非无条件地消失,相反,在一定条件下,却可以观察到在信息传播方面“贫者更贫、富者更富”即所谓“知沟”现象。我们要探索的是,这一假设对中国是否适用?如是,原因何在?又如何克服?为此,我们于2001年12月,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分别对上海(代表东部)、兰州(代表西部)各400名受访者进行实地(入户)调查,通过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0.0)处理、分析后,形成了若干初步结论。二、主要发现1.媒介设施和媒介接触状况从上海、兰州两地的媒介设施(以及随之而来的媒介接触行为)看,确如预料的那样,皆十分普及。但超出我们想象的是,两地的差距竟

3、已缩小到近乎于无的程度。以传统媒介为例,如表1所示,上海和兰州的媒介接触状况非常相似。无论“读报纸”、“看电视”的比率,均接近或超过了90%;“读杂志”、“读书籍”的比率,也都达到75%以上,而且从“经常”接触的比率看,兰州竟高于上海;如此,上海明显高于兰州的指标,就只有“听广播”一项。表1:上海、兰州市民接触传统媒介的比率(%)尤其令人意外的是,就连最新潮的互联网,两地的接触率(按每周接触一次以上的样本计算)也相差不多(上海22%、兰州18%)。但需要指出,在“网民”中,两地“经常”和“不经常”上网的比率,尚可见一些差距,大致为:上海1:2(7.5%、14.3%)

4、;兰州1:3(4.2%、13.5%)。很明显,前者的“热心网民”locatedintheTomb,DongShenJiabang,deferthenextdayfocusedontheassassination.Linping,Zhejiang,1ofwhichliquorwinemasters(WuzhensaidinformationisCarpenter),whogotAfewbayonets,duetomissedfatal,whennightcame多于后者。2.受众接受信息的姿态和特征上述两地的趋同走势,并不限于媒介的普及过程,而同时见之于受众对信息的接受

5、姿态,包括动机、取向、需求、趣味等。以报纸、电视为例(参见表2)——无论“国际新闻”、“国内新闻”的接触率,兰州都只略低于上海;与此不无关联,双方消费“电视剧”、“电影”的比率,也大同小异。换言之,上海和兰州虽远隔千里,但两地受众对于各种信息的偏好特征,却相当一致(即趋于均衡)。另有一项指标,即“看电视的动机”,进一步印证了这一事态。在人们接触媒介内容的各种取向中,首选(可多选)“获取信息”、“积累知识”、“愉悦身心”的比率(%),上海和兰州分别为:64.8/60.0;51.0/47.0;49.5/44.5。由此可见,两地只是在强度上略有差别,而排序完全一样。曾有许多

6、研究发现,新闻接触的频度与个人现代性的增长显著相关(如陈崇山等,1997),据此可以推论,这意味着西部在观念上的进步。表2:上海、兰州市民接触媒介新闻及娱乐内容的比率(%)3.两地间的“知沟”现象在上述条件下,一个合乎逻辑的推理是,上海和兰州市民之间的“知沟”——即在信息(特别是有关科学技术、公共事务内容)的知晓、知识方面的差异,并不明显。对两地受众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事实正是如此。我们选取了当时国内外的四个重大、重要话题,即9·11(美国遇袭)事件、中国加入WTO、防治艾滋病、实施新《婚姻法》,进行测量。果然发现:上海和兰州市民之间的知晓状况,非常相似。如表3所示,

7、“9·11事件”、“艾滋病”基本一致,而“WTO”、《婚姻法》略有差异、此消彼长。表3:上海、兰州市民对重大、重要新闻的知晓程度(%)这里需要说明,知识水平的测定,可细分为“简单知识”与“深度知识”两种。前者指关于一个事件或人物的浅层认知,后者涉及事件或人物的关系、原因及更为广泛的背景。表3所举,只是“简单知识”的例证。事实上,我们为上述每一条重大、重要信息,都设计了一组由浅入深的问题(如“9·11事件”相关问题包括:世贸大厦、本·拉登、炭疽病、塔利班总部、阿富汗临时政府等方面的知识),最后综合计分。据此,就可以测量出每一位受访者对上述4条重大、重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