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做了哪些贡献吗

知道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做了哪些贡献吗

ID:17006541

大小:2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26

知道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做了哪些贡献吗_第1页
知道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做了哪些贡献吗_第2页
知道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做了哪些贡献吗_第3页
资源描述:

《知道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做了哪些贡献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对话。2、在阅读中比较深入地体会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3、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的振兴而刻苦学习的目标教学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教学过程:一、从题目入手,引出全文主线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与理解,我们知道课题的意思了。那通过上节课的理解,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说题目吗?你是从课本上的什么地方发现这句话的?(出示两句话,学生感受其语气:坚定、铿锵有力)从读中感受到周恩来立志为中华

2、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2、当时的中华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板书:中华?)分角色朗读伯父与周恩来的一番对话。看看从伯父的嘴中,我们能知道些什么?(我们从伯父的嘴中知道了当时的中华是“不振”的。(板书:不振)过渡:对伯父说的话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闯进租界看个究竟。下面我们跟着周恩来一起闯进租界。(板书:租界)二、精读课文7、8段,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一)组内合作自学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里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出示阅读方法:读书时要一想二画三批注)2、组内交流(二)研读课文全班交流(学生找到哪里,老师相机处理哪里)1、品读词句,初步感

3、受中华不振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洋洋地站在一旁。(板书:妇女哭诉洋人得意洋洋)●    通过哭诉着、得意洋洋的对比描写体会中华不振。●    从洋人欺侮中国人后趾高气扬的神情中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从当时妇女的穿着“衣衫褴褛”体会中国当时的落后、人民生活的困难,体会中华不振。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板书:巡警)●    通过“不但不……反而……”这组词语体会中国巡警仗势

4、欺人、欺压百姓,对中国人的生命漠不关心,感受中华不振。●    体会这是在中国的地盘上,国人当时得不到最起码的公道,没有地方说理、没有地方申诉,感受中华不振。训练:maintenancemeasures,thereisabigsecurityrisk,managementhashadagreatimpacttothecity.3.1-8busterminalstationstatusinYibincitylayouts(4)hoursofoperationmostofYibincitybuslinesin5:30-6:20,andbasicallymee

5、ttheYibintravelneeds.Bus3(1)展开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那个警察又是怎样训斥她的,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2)谈谈感受:作为一名中国人,你看到同胞在自己的土地受到这样的欺凌是一种什么感受?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从“紧握着”这个词语体会国人敢怒不敢言。只能把愤怒压抑在心中,想象他们当时是什么心情呢?●    从“只能”、“谁又敢怎么样呢?”看出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都没有能力去反抗,也不敢去反抗,体会国人的无奈和懦弱,以便感受中华不振。训练:

6、(1)修改句子“谁又敢怎么样呢?”这是什么句子?改成陈述句。(2)比较句子①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②微观的中国人读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都不能怎么样,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通过对比句子体会反问句的语气更为强烈,进一步体会国人的无奈和懦弱,进一步感受中华不振。(3)感情朗读,读出愤怒与无奈。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

7、和耀武扬威的巡警。(板书:耀武扬威)●这段话主要让学生体会“闯进”,在中国人的地盘还要闯进来,说明这也是中华不振。●资料补充,深入感受中华不振是啊!身为中国人,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怎么能够不冲动?身为中国人,亲眼目睹这样的事情,我们又怎么能够不愤怒?但是,在当时的中国,发生这样的事情,太平常了……(配乐介绍“华人与狗不准入内”的事例)●这是对一个民族公然的侮辱,也是中华不振的有力证明。●正是目睹了这些不平等的待遇,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华不振”,所以少年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三、分析课文的第三部分1、看到这样的镜头,周恩来终于明白了中华不振的真

8、正含义。那就是“国家落后,人民就要挨罪。”可是从租界地回来之后的周恩来并没有因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