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969786
大小:40.52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8-26
《近代中国的民主制度的特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近代中国的民主制度的特点 篇一:XX届高三新课标大联考(一)历史试题 河北百校联盟XX届高三新课标大联考 历史试题(一) 编审阳光启学历史研究室 注:1.本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试范围:必修1。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为了统治从黄土高原到黄河南北以及沿海的广大的被征服地区,周天子分封本族兄弟亲属到各被征服地区去建立国家。材料中的“国”是指() A.诸侯B.城邑C.郡守D.县治 2.《
2、史记·商君列传》说:“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这一措施() A.废止了贵族等级爵制B.摧毁了宗法分封的制度 C.健全了官吏选拔制度D.推动了政治制度的转型 3.某思想家指出,“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出于主,而不从臣出。”春秋战国时期实践这一思想最成功的地区是( ) A.①B.②C.③D.④ 4.西汉初期,丞相集决策、行政、司法各项大权于一身。相权的膨胀不可避免地会
3、侵夺皇权,二者之间的矛盾导致汉武帝时期中央官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具体表现为() A.郡国并行制度B.颁布“推恩令” C.创设刺史制度D.形成中外朝 5.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 失,主要原因是() A.世卿世禄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善 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D.科举制的推行 6.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丞相职权范围扩大B.专制皇权达到了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7.清朝某位皇帝闻悉某个不平等条
4、约的内容后,发表上谕:“总之,进京一事,万不能允,内江通商,必须消弭;其余两事,亦当设法妥办。”这反映了当时在位的皇帝和不平等条约是() A.道光帝《南京条约》B.咸丰帝《天津条约》 C.咸丰帝《北京条约》D.光绪帝《马关条约》 世纪末,一位美国商人来到中国。此时,他可能() ①按中美协定税率交纳商货的关税 ②参观英人在重庆开设的T厂 ③在各国“势力范围”内白由贸易 ④到北京东交民巷拜访驻华使馆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9.有义和团揭帖写道:“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大法国,心胆寒
5、,英吉俄德哭连连。洋鬼子,全杀尽,大清一统定将山。”义和团这种狂热情绪主要来白于() A.朴素的爱国热情B.对社会矛盾的科学分析 C.知识分子的宣传D.对清朝政府的正确认识 10.孙中山就任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中国纪年的变革() A.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 B.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C.是帝王纪年发展的必然产物 D.表明民族主义的目标得以实现 11.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罗家伦说:“白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
6、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由此,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影响是() A.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进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12.下图为油画《毛主席在井冈山》,反映了毛主席思考中国革命道路的历史场景。他当时思索的是() A.如何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如何把苏联的革命指导落到实处 C.如何尽快建立新统一战线 D.如何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 13.蒋介石在国民党南京市党部党员大会上,要求全国
7、人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其发言针对的是()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D.皖南事变 14.宋美龄在《不宣而战之战争可以肆无忌惮》中说,“日本方今以种种事实证明,不宣而战之战争,如何可以毋须遵守束缚正式战争之种种国际公法,因此而尽量利用之。”材料表明日本对中国“战而不宣”是为了() A.攫取大量侵华权益B.使其侵略活动免受国际法的约束 C.避免英美出面干涉D.能够从美国进口大批的战略物资015年9月3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
8、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日。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振兴的转折点,这主要是因为中国通过抗战() A.赢得了与西方大国的平等地位 B.赢得反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彻底胜利 C.为世界赢得和平作出突出贡献 D.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 16.周恩来在1953年对回国述职的驻缅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