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873011
大小:101.62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25
《【政治】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华严经》曰:“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五蕴悉丛生,无法而不造。”下列与材料蕴含的哲学观点相同的是①心生法生,心灭法灭。心染则国土染,心净则国土净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③事物不在人的主观意识之中,“理”是事物存在的根据④世界的本原便是“吾心”,“理”是离不开心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上世纪60年代,人类消除疟疾的努力遭遇挫折,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屠呦呦从传统中草药里通过大量实验锁定了青蒿这种植物,最终成功提取
2、出了青蒿中的有效物质一青蒿素。这主要表明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规律具有客观性与普遍性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④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达尔文的进化论不仅是生物学上的革命,还带来了哲学上的革命。它沉重打击了上帝创造物种的神创论,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目的论和物种论,并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科学依据。上述事实说明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②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③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④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学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人间随处有诗意,千年至美莫如诗”。诗词之美,美在
3、意境,贵在意境。诗词的意境,是指诗词的意(情意、思想内容)和象(景象、画面)的结合,“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诗词的意境是10A.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人脑的机能B.诗人通过生动具体的艺术形象能动地反映客观存在C.诗人通过直接再现自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寓情于景D.艺术家自身主体意识的产物,是实现艺术创作意图的物质载体5.在一次重复前人的实验中,德国物理学家伦琴用黑色硬纸板和锡箔把阴极射线管严密地套封起来,接上高压电源后,他意外地发现前方的荧光屏上出现了微弱的闪光。经过反复试验,他确信这是一种还未被认识的新射线,取名为“X射线”。今天,X射线广
4、泛应用于常规透视检查。X射线的发现过程进一步印证了①新的认识是在主体和客体不断相互作用中产生的②获得新的认识是人们从事实践活动的目的③在反复实践中改变客观条件总会使人们发现新的认识④实践中的认识工具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从而促进认识发展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6.李克强用“骑自行车”来比喻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稳”不意味着不动,“不动就会像骑自行车,会摔下来,所以我们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这说明A.只有保持性质的稳定才有利于事物的发展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不可分割的C.规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被认识和改造D.质变为量变开辟新的道路,要促成质变7.
5、作为一种广泛存在的有机化合物,小分子硫醇一直以来被视为消除生命体有害物质的“清道夫”。日前,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发现,它们除了具有清除毒害的保护性功能,还具备“导演”抗生素精密合成的建设性功能。该发现揭示了以硫醇化学为核心的林可霉素生物合成机制,改变了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传统认识,为设计和创造新型人造“生命细胞”并在“细胞工厂”中实现含糖单元的新型生物基化学品的“生物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这说明了①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传统认识被推翻②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认识在不断反复的过程中获得发展③人类对于小分子硫醇的新认识为设计和创造“生命细胞”奠
6、定了物质基础④人类可以在对小分子硫醇的新认识的指导下创造出新的具体的物质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0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2016年“两会”前夕,人民网对“2016年两会热点话题”开展调查,调查结果(局部)见下表。回答下列小题。网上调查网下电话调查热点话题得票率(%)排序热点话题得票率(%)排序社会保障52.41房价调控37.61收入分配38.12食品安全33.92医疗改革22.13物价问题32.53注:网上调查的参与者以中青年人为主,其中既有非农业户籍人口,也有大量农业户籍人口;网下的电话调查对象则
7、集中在城市居民。8.从哲学角度看,这一调查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是A.不同的思维方式决定不同的认识结果B.人的认识能力是不断发展的C.不同的人难以形成同样的意识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动的、有选择的9.东晋葛洪的医药著作《肘后备急方》给了屠呦呦的灵感,这启示我们①要高度重视古代医药学,它是我们灵感的来源②没有继承就没有发展,要重视对古代医药学的继承③批判继承古代医药学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根本途径④现代科学家的成就是建立在古代科学家贡献的基础上A.②③B.①③C.②④D.③④10.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用“绞取
8、汁”而非“水煎”法说明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②“绞取汁”法比“水煎”法更具优越性③青蒿在“绞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