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河西走廊水利开发积弊探析以地方志资料为中心

清代河西走廊水利开发积弊探析以地方志资料为中心

ID:16857277

大小:7.50 M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25

清代河西走廊水利开发积弊探析以地方志资料为中心_第1页
清代河西走廊水利开发积弊探析以地方志资料为中心_第2页
清代河西走廊水利开发积弊探析以地方志资料为中心_第3页
清代河西走廊水利开发积弊探析以地方志资料为中心_第4页
清代河西走廊水利开发积弊探析以地方志资料为中心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代河西走廊水利开发积弊探析以地方志资料为中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清代河西走廊水利开发积弊探析——以地方志资料为中心潘春辉提要:清代河西走廊在水利开发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一些不足与积弊也日益显现,主要表现为水规不尽完善、水官徇私舞弊、奸民乱法违规、水规执行不力、水利技术落后、森林破坏水源日稀等。诸多积弊的出现,直接影响到河西走廊水利事业的发展。关键词:清代 河西走廊 水利开发 积弊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部,夹在青藏高原北缘的祁连山山脉与蒙古高原南缘隆起的走廊北山之间,形成一条长约一千公里、宽数十至百余公里的狭长地带。该区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降水量稀少,“风高土燥,盛夏易旱”,故“引水灌田,关系

2、极重”^①。清朝十分重视河西走廊的水利建设,“凡川地之近河者,苟非碱卤均可因势利导,是在司牧者加之意尔,特列水利,非徒明沟洫遗制,亦为诸郡邑风劝云”^②。清朝在河西走廊大兴水利,积极推进河西水利开发,取得了一定成就。然而随着开发进程的推进,水利建设中的一些不足及积弊也日益显现,导致该区争水水案、治水腐败史不绝书。从清代河西地方文献记载看,河西水利开发中之不足及问题主要表现为水规不尽完善、水官徇私舞弊、奸民乱法违规、水规执行不力、水利技术落后、森林破坏水源日稀等。多种因素往往结合在一起,直接影响到河西走廊水利事业的发展。有关清

3、代河西走廊水利开发积弊的相关资料,零散存留于清代以来的河西各地方志中,对此学术界尚无专门、系统的整理与研究^③。笔者不揣浅陋,主要以地方志资料为中心,对清代河西水利幵发中的积弊展开讨论,以期对清代河西走廊水利建设有更全面的认识。一 水规不善河西走廊水资源有限,在农耕需水时节“水贵胜金”,为了能够公平合理的进行水利分配、防止多占与不均现象,清代河西各县制定了严格的均水法规,明确规定分水的方法、分水的时刻、违规之人的惩处等方面的内容,即所谓“渠口有丈尺,闸压有分寸,轮浇有次第,期限有时刻”^④。“其坝口有丈尺,立红牌刻限,次第浇

4、灌。”^⑤如镇番县水规规定计粮均水,即严格按①②(宣统元年)长庚:《甘肃新通志•舆地志》卷一〇《水利》,《中国西北文献丛书》第557页,兰州古籍书店1990年版。③有关清代河西走廊水利开发不足及积弊的相关研究,学术界已有的成果甚少,李并成:《明清时期河西地区“水案”史料的梳理研究》(《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6期)对明清时期河西地区所发生的水案进行梳理;潘春辉:《清代河西走廊水利开发与环境变迁》(《中国农史》2009年第4期)对清代河西走廊的水利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做了分析,述及该区水利开发的相关弊病。④(乾隆十四年)张轺

5、美修、曾钧等纂:《五凉全志》卷一《武威县志•地理志•水利图说》,第45页,台北,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年版。版本下同。⑤(乾隆十四年)张轺美修、曾钧等纂:《五凉全志》卷四《古浪县志•地理志•古浪水利图说》,第473页。照纳粮数计算各坝的浇水时刻^①;东乐县水规为点香分水法,即以点香来计算各坝浇水时刻^②;沙州水规规定按亩分水^③;敦煌县为按渠户多寡均水^④;高台县则为按修渠人夫均水等^⑤。水规一般刻于石碣之上或记于本簿,存于县署,以保证分水的公平性与水规的严格执行。水规成为解决河西各地分水、行水问题的基本方式与途径。然而

6、从文献记载中看,清代河西走廊的水规中亦存有不足与漏洞。如河西地区多发的争水事件,“死者、伤者一年之内,不知多少,足见问题之严重与真实性,惟过去之争大都由于方法之未尽善,分水之未得均匀”^⑥。从中可见,水利纷争不断升级、数量不断增多,清代该地区水利开发的不足有很大一部分源于水规不善。《甘肃通志稿》记载,雍正间甘肃巡抚陈弘谋檄各县修渠道、广水利,然而在河西凉、甘、肃等处积弊日显:“渠身未尽通顺,堤岸多□坍卸,渠水泛滥,道路阻滞……应查明境内大小水渠名目、里数造册通报,向后责成该州县农隙时督率近渠得利之民,分段计里合力公修,或筑渠

7、堤,或浚渠身,或开支渠,或增木石木槽,或筑坝畜泄务使水归渠中,顺流分灌,水少之年涓滴倶归农田,水旺之年下游均得其利,而水深之渠则架桥以便行人。”^⑦河西凉、甘、肃等处水利建设出现渠道修治不及时、堵塞、坍塌、渠水泛滥等弊端,其原因为水规不尽完善。对此,陈弘谋提出解决之策,“应查明境内大小水渠名目、里数造册通报,向后责成该州县农隙时督率近渠得利之民,分段计里合力公修”,即以改善水规的方法来解决此弊。又如古浪大靖地近沙砾之场,水渠分为三截,上游为山泉坝,中游为长流坝,下游为大河坝:“自前明至今二百余年,不知谁定轮灌之例,山泉坝首灌

8、四十日毕,下注长流,长流灌四十曰毕,下注大河,大河得水在八十日后,一有小旱,大河受之,故岁每不登,历任控诉,无处断之法。余则以田之望水,如病之望药,早得一日即早收一日之效,迟至八十日,则断难起死回生,乃酌定章程,改为二十日一轮,以二十日灌溉深透,余润亦足延十余日,更十余日则下轮已至,前后相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