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江南乡村的水利兴替与环境变化——以平湖横桥堰为中心

清代江南乡村的水利兴替与环境变化——以平湖横桥堰为中心

ID:30173412

大小:95.44 KB

页数:30页

时间:2018-12-27

清代江南乡村的水利兴替与环境变化——以平湖横桥堰为中心_第1页
清代江南乡村的水利兴替与环境变化——以平湖横桥堰为中心_第2页
清代江南乡村的水利兴替与环境变化——以平湖横桥堰为中心_第3页
清代江南乡村的水利兴替与环境变化——以平湖横桥堰为中心_第4页
清代江南乡村的水利兴替与环境变化——以平湖横桥堰为中心_第5页
资源描述:

《清代江南乡村的水利兴替与环境变化——以平湖横桥堰为中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清代江南乡村的水利兴替与环境变化——以平湖横桥堰为中心冯贤亮  一 区域背景   江南地区的核心是环太湖流域,地势低洼,湖荡汊港等水体形态密集分布于内。其水源主要来自西部茅山、天目山的溪流,经苕溪(分东苕、西苕)、荆溪等大流汇入太湖,再经由“三江”下泄入海。明清时期的“三江”地区一般是指吴淞江、刘河、望虞河等。明人早就指出,“东南民命,悬于水利,水利要害,制于三江”①。清代人普遍认为,苏州、松江、常州、镇江、杭州、嘉兴、湖州与太仓的土地虽不及一省之多,但其赋税“实当天下之半”,堪称国家的根本;而且在地势上,这些地方是湖高

2、于田,田又高于江海,水利修治显得十分重要②。由于江南地区水流“纡迴百折,趋纳有准”,其患常常在“塞”③。洪涝期的排水作业,当属江南地方政府的首重要务,在这样地理条件的局限下,江南产生的治水技术也与此密切相关。   在传统的苏南地区,因处于太湖水系的下游,为基本的排水地带,历史上一直是以吴淞江为中心的;在浙西,则基本属于太湖水系的上游,是水源地带,水利事业的兴废长期以湖州府的漤港为中心。就整个历史时期而言,这里的水利社会史,可以说是以吴淞江为主导的,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中央政府,对它的关注程度远远高于其他地域,这也深刻影响着

3、明清时代及后来人们对江南水利的基本认识,并且经常强调这一带的过剩水量如何排泄的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这里的水利史是以洪涝灾害史为主流的。   因此,在以往水利史的研究中,较多关注的是太湖水系上游与下游的洪涝灾害,特别是下游以吴淞江为中心的排水于道治理问题,研究成果较多④。然而,与涝相对的旱,在江南历史上也经常发生,以高阜地带最为明显,危害并不亚于那些大水灾。明代后期的江南大旱灾与清代特大旱灾的屡次发生,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这里的水利社会。以清代而言,江南发生过的特大旱灾,至少有14次,即发生于顺治九年(1652年)、康熙

4、十年(1671年)、十八年(1679年)、三十二年(1693年)、四六年(1707年)、五三年(1714年)、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元年(1723年)、二年(1724年),雍正十一年(1733年),乾隆五十年(1785年),嘉庆十九年(1814年),道光十五年(1835年),咸丰六年(1856年),都表明旱灾在江南的严重性⑤。譬如,乾隆五十年(1785年)夏秋之交的大旱,使河流四涸,井底干枯,许多地方连日常饮水都感到困难,更无暇车救农田了,人们开始外出求水。嘉庆十九年(1814年)夏季由于旱期太长,地上都长了毛,河

5、港全枯,行路不必再循桥坝,各随走向⑥。这样的旱情,实在令人惊怖。   与松江府、苏州府相毗连的浙西嘉兴府,河港分布也相当复杂。明清两代,该府统辖了嘉兴、秀水、嘉善、海盐、平湖、崇德(清代改称石门)、桐乡七个县⑦,都号称水乡泽国。以水地面积与平地比较来说,水就占了十分之五、六,而且环江带湖地区,纵有浦,横有塘,其支流随地域不同则有港、泾、荡、浜、瀼、淹、溇等称谓⑧。清代著名的水利专家、地方官王凤生的水道概述⑨,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这里的水文环境:   嘉郡,泽国也……众水发源天目,上承杭、湖两郡之委,以下达吴淞之江、黄

6、歇之浦,其间群流交贯,吐纳潮汐,瀦为泽,迤为川,析为港汊,尤难更仆数。……府境之水,其大者有三,一曰漕渠(即运河),一曰长水塘,一曰海盐塘。……以上各水,皆郡之来源,至于汉塘,东至平湖县境五十余里为市西河,受陶泾水(即界泾),东经县治入当湖,又东三十里,或由广陈出朱泾,或由新仓出姚家廊下,或由洁芳桥、吕公桥出溪塘、新塘,至龙头,均归东泖;又由普济桥东出金丝婕桥,至金山,又自城西出孟家桥,至嘉善,又自东湖出东塔桥,合陶泾水,东流入乍浦独山,统归泖湖,由黄浦以入海⑩。   嘉兴府在明代实行分县改革后,南部地势较高的县内,大抵

7、旱多潦少11。平湖旧隶海盐,至明宣德五年(1430年)分析其东北境之当湖镇而立县12,称平湖,意思是与湖相平。它既与西边的海盐、海宁有着相似的地理背景和水利条件,又与东边的松江府接壤,与淀泖水系相沟通,也属浙西要隘之一;历史上这里发生的旱情多于水患,与真正低洼水乡的社会生活,还有较多的不同,须时时关注水利方面的建设,蓄存水源。乾隆年间的地方文人这样描述平湖:“面山环海,左枕三泖,右控具区,洵西浙之藩篱,东瀛之门户也。城郭之中,街衢纷错,舟楫通行,……东湖一区,实为众水之所潴蓄。13”基本上将平湖县的环境特质予以清晰地展示

8、出来了。   平湖县城设于当湖镇,但作为湖泊的当湖,在城的东南部,也称东湖,周40里,分九派,东西南北无所不达,堪称嘉兴府南部诸县的噤喉。就西南地势来说,海盐视平湖稍高,迤逦而西,至海宁,地势更高,直至石门、仁和,绵亘五六百里,都是“仰藉此水,以资灌溉”14。嘉庆十九年(1814年),以嘉兴府通判身份摄平湖县事的王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