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宇药业与竞争对手

翰宇药业与竞争对手

ID:16646061

大小:44.64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8-23

翰宇药业与竞争对手_第1页
翰宇药业与竞争对手_第2页
翰宇药业与竞争对手_第3页
翰宇药业与竞争对手_第4页
翰宇药业与竞争对手_第5页
资源描述:

《翰宇药业与竞争对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翰宇药业与竞争对手记得有句话说过,看一个人的境界,就要看他的敌人,因此在整理多肽公司翰宇药业的时候,特意把他的竞争对手海南中和和上海的吉尔生化。多肽,整体看下来,这是一个应用非常广泛的生物工程概念,不仅能够应用在医药领域,也能应用在食品,化妆品等等各种领域里面,从这几天看的理解来看,关键是各个实验室都会去做相应的多肽设计,并进行应用,药理研究实验等等,在成千上万中组合中,运气好的撞到相应的组合规律,并具备稳定性,量产,变成产品销往社会,获取巨大的经济利润。因此有了最基础的实验室多肽研究,批量产品生产制造这两块。而实验室做多

2、肽研究,则需要有相关的企业能够帮助这些实验室制备一些基础的多肽或者定制相关的多肽原材料,提供给实验室进行相关的研究。这一段可以看作是实验室阶段的产业。而这应该就是上海吉尔生化的强项,也是翰宇药业的一块定制肽的业务之一。换做一个容易理解的理念,可以看成是一个软件外包企业做项目的,做一些定制开发的软件,这个目前来说门槛在降低,特别是一些基础肽有大量的竞争者进去了,当然,高级的,难得多肽定制,一定是这些多肽研发实力强的企业才有。但是这一块跟软件外包企业一样,做不大,投入产出比不高。所以,吉尔生化开始搞了目录肽,应该就是标准化模块

3、,把标准化产品做丰富,然后按目录选购,形成了一些商业应用模式,获取现金流。这种在原理上理解,明白了袁建成所说的战略意义,通过给优秀实验室做外包,其实也等于是在偷师,借他人的力在培养自己的研发队伍与多肽原研力量。应该说这块业务在瀚宇中的战略地位应该是面向未来,塑造长期发展潜力的业务,而不是用来赚钱的业务,因此这块我们在分析瀚宇公司的时候,应该用战略发展,宽容的眼光去看待其收入与利润的变化。由于以前定制肽的商业模式不够赚钱,因此,袁建成与曾少贵应该就此转向了多肽制药,转向这块我想应该机遇是来自于海南中和给的,而且,由于做先期做

4、多肽定制的研发机构的普遍背景应该是1-2个厉害的研究员,倒腾一下就能赚点小钱的事情,但是事实上因为赚的钱也不够多,这种商业模式下,也没有资本看得上,或者说属于有人没钱的状况,而彼时,药物生产制造是需要GMP认证的,那就是需要有钱,有人,有能力销售的了,因此,多肽制药的行业竞争壁垒就会比多肽定制来的高,而且,就国际医药发展的情况来看,多肽药物由于各种本质性的优势,事实上是有替代目前各类用药的基础的,因此多肽制药,事实上是个很有前景的行业,有钱投GMP的,没有专业的研发力量与团队,这块的研发需要长久,持续的专注,而国内恰恰又没

5、有多肽的基础应用研究培养,人才都要企业培养,所以两块一叠加,可能的结果将是强者越强,抓住先发优势,极有可能由于时间的差距而把原先与其他原研机构不大的差距迅速的拉大,构成行业进入壁垒。但是,坦白的说,就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瀚宇是具备了先发优势的位置,但是差距还不够大,因为本身还太小,收入规模不够大,都是仿制药,仿药门槛还不够高,真正毫无意外的起飞,并且成为最佳标的时候,应该是销售收入达10亿,或者生产出一款重磅药(最好是创新药),并且此药毫无疑问是应该超10亿的品种。(不知道老袁寄予厚望的爱啡肽是不是,要跟踪看,但我看到的海

6、南双成在搞的治糖尿病的多肽药物倒是很符合这个特征)。比对一下多尔西股市真规则中提出的投资者清单,应该说,瀚宇是个好公司,但是还需要等待,等待的是需要他产生很好的经营性现金流,能够支撑起他的药物研发力量,等待他出来一个重磅级的生物药品。目前的态度,应该是小赌怡情,如彼得林奇一般,买一点放进自己的柜子里,以便于随时可以拿出来检阅。在看海南中和的过程中,还是不胜唏嘘,这个非典一役中的传奇,与其说是败给了对手,倒不如说是败给了自己,这10年我们把他看作是瀚宇的第一阶段吧,瀚宇胜在了执着,胜在了坚持,后面的十年要想达成袁总百亿销售的

7、目标,那就要看他们的创新与运营了。赛富阎焱说与团队谈了一个小时后基本上就有谱了,我想也许也是看到了袁建成团队的专业,执着,热情与梦想了吧,这一点上我等于把看人,看团队的这个重任交给阎焱了,呵呵,好歹也是这个最佳pe在生物制药上的第一单啊。随附海南中和的一篇报道,警戒于己,也望能有警戒于各位管理决策者的大佬们。fastisslow,钱来的太快未必是好事,坚持,执着,有自己的梦想,是美德。可以说,瀚宇的今天其实也是站在了海南中和的肩膀上了,呵呵,希望瀚宇善用超募资金,适时出击,创造优秀回报。10个月间,海南中和药业集团13名高

8、管相继辞职,走掉的管理层比例高达80-90%,几乎空掉了整个中高层,这是发生在2005年10月底至2006年8月间的事情。如果中和药业不是那么有名气,如果中和药业不是老百姓眼中的"非典英雄",一个企业有多少高管辞职可能没有人去关心。但中和药业确实让海南医药界、中小企业、大小商业银行吃了一惊。究竟是哪个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