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10月月考21

【历史】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10月月考21

ID:16627798

大小:70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23

【历史】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10月月考21_第1页
【历史】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10月月考21_第2页
【历史】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10月月考21_第3页
【历史】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10月月考21_第4页
【历史】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10月月考21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4届高三10月月考2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这段话主要说明了()A.嫡长子继承制的特点 B.嫡长子继承制是历史的继承 C.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 D.嫡长子继承制的优越性 2.有人在研究明朝皇帝系列表时发现部分明朝皇帝的名讳,体现了我国古代阴阳五行学中五行相生说,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再生木(见下表)皇帝称号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明宪宗皇帝姓名朱棣朱高炽朱瞻

2、基朱祁镇朱见深相互关系明太祖之子成祖之子仁宗之子宣宗之子英宗之子名中的偏旁木火土金水依据表中所列现象判断,其所隐含的思想有①祈盼专制政权的生生不息②反映宗法血缘的代代相传③表达分封制度的世世相袭④显示“朱”姓大族的赫赫尊贵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D.②③④3.对下列两幅图片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①宋代商业活动已重视广告效应 ②雕版印刷技术已运用到商业中 ③娱乐活动体现商业化色彩 ④绘画描写市井生活,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4.1912年2月11日,《神州

3、日报》发表了《但闻人语响》的漫画(如图),描绘了有人听见从遥远的紫禁城传出了“逊位”的声音。对此画解读正确的是A.民众要求建立中华民国的愿望B.民众对袁世凯贪恋皇权的厌恶C.报刊舆论对政局发展起决定作用7D.革命党人对结束封建帝制的期盼5.1867年,美国《纽约时报》记者报道中国国内关于是否修建铁路的争议时提到:“铁路的兴建,可能导致众多苦力、车夫和船夫的失业,一场反抗、叛乱乃至起义的发生或者就迫在眉睫了……一俟铁路建设成功……大清政府担心外国人的势力会变得过于强大。”这一定程度上说明了()A.腐朽

4、的清政府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外国人同情中国政府的困境从而减少资本输出C.近代中国人愚昧无知,无法认识到工业文明的进步D.外国资本的入侵和底层的反对是中国近代化的阻力6.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决定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B.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方针C.认识到民主革命中农民阶级的重要

5、地位D.决定以农村为基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7.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话语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三种:模式将中国近代史看作①“冲击—反应”模式是在西方的冲击下开始近代化进程的历史②“侵略—革命”模式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人民起而反抗的革命史③“早期启蒙”模式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和具有近代人文主义性质的启蒙思潮发生与发展的历史其中话语模式存在根本对立的是A.①和③B.①和②C.②和③D.①和②③8.“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

6、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以下对这段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A.甲午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关节点B.折射出全体国人要求变革的社会思潮C.救国是当时多个新兴力量的共识D.反映了中国追求近代化途径的多样性9.下图所示有关新中国农业发展的相同之处是(  )。A.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重大变革B.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C.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D.不断探索符合国情的农业发展道路10.2012年是“十二五”关键之年,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7、7《中国青年报》对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概括,反映出我国(  )。①经济建设指导方针出现过“左”倾冒进错误 ②经济发展环境经历了从被封锁包围到与世界联系越来越密切的变化 ③经济体制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④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1.“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这是尼克松到访中国的那一天,刊登在《参考消息》头版的列宁语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则是中国重返联合国时选登在该报同一位置的毛主席语录。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

8、的是A.中国对当时西方态度没有根本性变化B.反霸维和是中国当时突出的外交政策C.文革“极左”思潮在外交领域的反映D.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只是权宜之计12.1986年7月12日,《中国纺织报》登载了一篇有关北京早期服装市场的稿件,题目是《北京流行黄裙子》。谁都没有预料到,一篇报道掀起了穿黄裙子的风潮,几乎一夜之间,大街小巷不同年龄段的女人们穿起了黄裙子。这则材料能够说明A.服装的变化反映了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B.改革开放推动了女性服饰的多样化发展C.大众传媒的发展丰富了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