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论与社会控制-研究生毕业论文

网络舆论与社会控制-研究生毕业论文

ID:16543876

大小:148.50 KB

页数:38页

时间:2018-08-22

网络舆论与社会控制-研究生毕业论文_第1页
网络舆论与社会控制-研究生毕业论文_第2页
网络舆论与社会控制-研究生毕业论文_第3页
网络舆论与社会控制-研究生毕业论文_第4页
网络舆论与社会控制-研究生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网络舆论与社会控制-研究生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网络舆论与社会控制---研究生毕业论文part1(班燕平)前  言互联网为人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与自由,网络媒体拓宽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了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网络的互动性使人们自由转换角色,受众不再被动接受信息,而是主动提供传播信息,高技术带来的"自由"对社会既定的法律法规、道德规范带来了极大冲击,导致社会控制弱化,而网络舆论,使传统舆论有了新的载体,互联网的匿名性、互动性,个人发言的随意性和无限性,个人化、组织化的网络论坛、个人网站、blog、wiki成为信息穷人和边缘人群发泄的场所。舆论一经上网,即是对全球进行传播,若不能有力控制,小则诱发社会不安,大则引起政局动荡。

2、一只蝴蝶在南半球扇动翅膀鼓起的气流经过几星期的“组合”,可能会导致北半球刮起龙卷风,这是混沌学理论中的“蝴蝶效应”,指对初始条件敏感性的一种依赖现象:输入端微小的差别会迅速放大到输出端压倒一切的差别。此外,别有用心的人制造、利用违背真理、歪曲事实真相、蛊惑人心的负向舆论,把人们引入歧途。舆论既可众志成城,也可众口铄金,积非成是,因此,对“网络舆论”的控制决不可掉以轻心,同时也向国家有关部门与社会组织提出了挑战。本文的第一部分阐释了关于舆论的定义、起源、发展、社会作用。第二部分谈了网络舆论的形成和对社会的影响,举出2003年人民利用网络维权的一些事例,这些都是正向舆论,而控制是针

3、对负向舆论而言,本文特意单列两节,着重论述了负向舆论的极端形式——网络流言的形成、危害与难以控制性,得出流言止于传媒的公信力的结论,需要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共同提高其公信力,才能使流言没有滋生的土壤与空间。并提出“网络异化”对社会的负面影响。本文的第三部分从技术、法律、社会(网络)伦理几个方面论证了对网络舆论的控制,负面影响不是某一种方法手段就可以消除的,必须从各方面配合协调,多管齐下,除了硬性的“控制”,还需软性的“引导”,控制与引导并重,才能使网络舆论不脱离正常轨道。网络舆论调控得好,可以使政府体察民意,顺应民情,加速社会的民主化进程;调控失当,挣脱控制的舆论便会变成肆虐的洪

4、水猛兽,贻害无穷。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言:“舆论引导正确,是党和国家之福,舆论引导错误,是党和国家之祸。第一章              关于舆论舆论活动的对象、范围、功能和意义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扩展彰显,无论古今中外,舆论的发展都受制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形态、政治经济架构等制度性资源及民众的民主意识,近代社会,随着新闻媒体的出现,舆论传播的范围和作用有了质的飞跃,衍生出新闻舆论这样的强势舆论形态;人们对舆论的研究也经历了从表象到本质,从结构到功能,从单一本体研究到综合社会研究的发展历程。在政治学、伦理学、心理学的多维研究视野中,产生了各种舆论学说,从不同侧面揭示着舆论

5、的本质,也昭示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线索。甘惜分教授曾归纳过关于舆论的六类定义:(1)人们对于社会生活中涉及共同利益并需要加以实际解决的问题的一致意见;(2)人类某一集团对社会生活中涉及共同利益并具有社会意义的问题所持有的带评论性质的意见;(3)绝大多数人对一个带普遍重要性的问题所表示出的意见的综合;(4)群众对某一社会问题赞成或指责的立场观点;(5)外界消息在某些人身上形成的与其兴趣一致的固定成见;(6)公众意见或言论。沃伦.艾吉等人在《大众传播概论》中说:“舆论是用来运转民主机器的……我们的官员受到舆论影响的约束。正是舆论的力量把他们放到职位上去。舆论主要是通过公众传播工具来表达

6、的,假如官员的所作所为与广大公众的意愿背道而驰,反对力量便会发生作用。”11引自复旦大学新闻系编:《外国新闻事业资料》,第二期,1979。第一节  国外舆论的发展与阐释“舆论”一词来源于拉丁语opinio,指未得到充分论证不确定的判断,后来又产生出另一涵义:即一个人在他人意见中的“名声”,把舆论从纯粹个人意见的表达与他人和人群联系在一起,从而为舆论一词的主要含义上升为“公共意见”奠定了基础,1这时与体现“正义”、“民主”、“公理”、“理性”、“合法性”等政治和法律含义的现代意义上的舆论还有差异。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高度重视舆论的作用,发展了霍布斯关于舆论的观点,他认为他人的观点

7、对个人的观点和行为有相当大的制约规范作用,甚至像法律一样威严,舆论法律判别的是美德和恶行,靠的是一种私下达成的协议,建立在那些没有足够权威建立法律的个人之间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是“在各种人类社会、种族、团体中建立的一种尺度,使人们按当地的判断、格言和风尚,来毁誉各种行为”。2而将舆论的研究领域大大拓宽,使舆论研究的重要性大大提升,并使之突入政治学、伦理学、社会学研究维度的第一人,当属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他在《社会契约论》中首次将拉丁文中的“公众”和“意见”两个词联结起来,创造了一个新词“Opi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