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532211
大小:78.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8-22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主讲稿全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主讲稿 全册第一单元单元备课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材解读:背景: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长短、高矮,会用直接和间接的方法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但都不是从量化的角度比较。如这个东西长多少,这个东西比那个东西长多少并不知道。本单元就是要让学生学习从量化的角度进行比较。·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认识线段编排特点:1.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数学是人类经过曲折的探索过程建构起来的,但它在呈现时,常常省略了其产生、发展的曲折过程,以非常概括、严谨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小学生由于感性认识还不够丰富,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形成,所以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困难
2、。但是个体的认识应遵循人类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作为教学内容的数学在呈现时,应该按照儿童学习数学的特点,还原数学生动活泼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类似的创造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构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2.重视长度观念的建立。米和厘米是两个最基本的长度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长度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他们进行估测或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比如,学生形成了1厘米、1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就不至于产生“1米=10厘米”的错误。再比如,即使有些学生熟记进率,并能正确进行名数的化聚,但在完成诸如“一张床长2(),一个文具盒长2(),一本书厚2()”之
3、类的练习时,却不能正确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这样的例子从另一个侧面提醒我们,应当重视计量单位观念的形成,并将这方面的要求落到实处。为了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教材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1)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比如,教学1厘米时,借助图钉、手指的宽度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教学1米时,伸开两臂比划1米有多长,体验1米的实际长度。(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长度的机会。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一方面可以丰富测量的经验,体会数学知识的作用;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有关长度单位的观念。如测量铅笔、身高、黑板等各种物体的长度,测量跳远的长度。让他们认识
4、一些不同的尺子,实际练习读取厘米尺与皮尺等尺上的数值,充实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长度观念。(3)培养估测意识。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用到,这也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估测既可以巩固长度观念,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教材在学生积累了足够的实际测量经验后,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量感与估测策略。如第6、8题。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线段与直线有着密切的联系,过去是利用“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来教学的。但直线的概念比较抽象,无限的特点学生不容易理解,实际生活中无法借助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因此教材在这里不教学直
5、线,只教学线段,采取给出线段、直接描述的方式说明什么是线段。单元教材分析: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单元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
6、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建议1.注意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2.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一些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长度单位的实际长度,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
7、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厘米、1米大致有多长,从而初步建立起厘米和米的长度表象。3.把握好线段的教学要求。(尽量不要把直线和线段进行对比。)过去线段是从“线段是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来教学的,现在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改编了教材。因此教学线段时,不应再从线段与直线的关系来教学,而应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如果教师要补充线段的练习,尽量不要将直线与线段进行对比。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问题研讨:关于“线段”,生活中没有这种物体,学生不好理解,讲深了也不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