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523198
大小:193.50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8-08-14
《北大教授王岳川解读《中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王岳川解读《中庸》王岳川简介:1955年9月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导,北京大学书法研究所副所长,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现为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化书院客座教授,复旦大学等10所大学的客座教授,中南大学特聘讲座教授。学术著作有《艺术本体论》、《文化话语与意义踪迹》、《目击道存》、《王岳川文集》等2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随笔》(60卷)、《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丛书》(9卷本)、《一生的读书计划》(20卷)等14种。获全国及省部级奖项10余项。目录《中庸》为何成
2、了难懂的天书中庸不是平庸和放纵《中庸》的思想内涵与当代意义实践中庸的功效礼治与政治 中庸之道难行吗?中庸之难与君子之强中西方的中庸观《中庸》:天人合一的儒家之道中庸之德乃当今社会的至圣之道至诚之道至诚如神诚——实现天下达道的内功 53《中庸》为何成了难懂的天书作者:王岳川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时间:2009-08-19中国经典中的《中庸》一书,因其哲理思辨性和严谨体系性,成为《四书》中最难理解而争议最多的一部书。阅读理解《中庸》之不易,不妨听听朱熹怎么说:“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
3、。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大学》一篇,有等级次篇,总作一处,易晓,宜先看。《论语》即实,但言语散见,初看亦难。《孟子》有感激兴发人心处。《中庸》亦难读,看三书后,方宜读之。”中庸思想在古代中国思想史中是很重要的思维方法论和践行本体论。一方面《中庸》难读难懂,孔子说:“中庸其难哉。”孔子一生都很难做到几次,可见其精神境界的高度和践行的难度。另一方面,“中庸”思想在历史长河中遭遇到不断的误读,在20世纪西方现代性思潮进入中国之初,更是名声不佳、命途多劫。“五四”以后,经过现代性洗礼的中国,一些人根深蒂固地认为“中庸”无非是保守
4、性、庸常性之类,应该被批判和抛弃。其后很长时间里,“中庸之道”变成一个贬义词,成为被批判、检讨、嘲笑的对象。这一文化中断和思想愚化,使得当代人对中国思想经典相当隔膜。朱自清认为:以往曾作为启蒙教材的《四书》,到了今天却成为很难读懂的“天书”,“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之”,实在是令人痛心。伴随着中国进入思想开放的时代,尤其是21世纪中国崛起成为国际关注的话题,以及文物文献的发现和阐释,人们对中国思想文化重要体现的《中庸》研究更加深入,其意义不仅为当代中国学界所关注,而且成为国际会议的重要议题。于是,人们意识到数典忘祖、文化断
5、根的危险,更进一步关注全球化时代中国经典的历久弥新的生命。本文希望通过细读具有重大启迪价值的名篇佳著,从中寻绎古代先贤的睿智,从而在传承经典、守正创新中,把握未来中国文化的精神命脉。研读《中庸》,为的是在反思中阐明并发扬其积极维度,在拓展东方思想中对当代世界生发出新意义。在新世纪讨论《中庸》意味着,“中庸”精神不只具有局部性个体性的意义。我们着眼于当代中国和世界的问题,以世界性视角涉入中国立场,发掘传统思想的积极价值。无疑,站在新世纪文化地基来细读《中庸》,弄清历史公案中所隐藏的意义和价值,确定《中庸》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有着重要
6、的意义。厘定《中庸》在汉字语境中的意义及其在历史话语中的价值,首先需要弄清《中庸》的作者和成书经过,以及文本细读所呈现出来的重要维度。(一)关于《中庸》的作者关于《中庸》的作者,历史上的说法可谓林林总总,已然成为学术思想史上的一大公案,值得分梳。53荀子在《非十二子》中论子思、孟轲之学:“略法先王而不知其统,犹然而材剧志大,闻见杂博。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甚僻违而无类,幽隐而无说,闭约而无解。案饰其辞而只敬之曰:‘此真君子之言也’。子思唱之,孟轲和之⋯⋯。”司马迁称《中庸》是孔子之孙子思所作:“孔子生鲤,字伯鱼,伯鱼生伋,字子思。年
7、六十二,子思作《中庸》。”而汉代孔鲋《孔丛子》的记载可以作为《史记》补证:子思“困于宋”,作“《中庸》之书四十九篇。”《汉书·艺文志》著录有《中庸说》二篇,表明西汉时已有人专门研究《中庸》。郑玄认为《中庸》是“孔子之孙子思伋作之,以昭明圣祖之德”。南北朝宋戴颙《礼记中庸传》二卷和南朝梁武帝萧衍《中庸讲疏》一卷,大抵用佛家的观点阐释《中庸》。唐代李翱在《复性书》中发挥《中庸》的思想,力求去建立儒家的心性理论体系。宋代朱熹认为《中庸》的作者应该是子思及其弟子:“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此篇乃
8、孔门传授心法,子思恐其久而差也,故笔之于书,以授孟子。其书始言一理,中散为万事,末复合为一理。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有不能尽者矣。”这些说法大多认为,《中庸》的作者是子思及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