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历史】四川省雅安市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高一9月月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天全中学2015-2016学年上期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高一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12个小题,共48分)1.“(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2.从下图秦印封泥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是秦朝( )①设立
2、左右丞相制度 ②实行分封制 ③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④廷尉由丞相直接任免A.①②B.①③④C.①③D.③④3.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主管宗庙礼仪,郎中令主管宫廷警卫,少府主管皇室财政,宗正主管皇室事务等。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官员众多,政务繁杂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D.化国为家,君权至上4.下列对中国古代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分析表述最为恰当的是( )A.都突出了最高统治者的中心地位,强化了最高统治者的权力B.都属于地方管理制度,但最高长官的出任方式不同C.都淡化了血缘宗族色彩,长官都由最高
3、统治者任免D.都适应了统治的需要,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5.某人为了让弟弟顺利取得任官的机会,故意在分家时,将优厚的部分归于自己,让弟弟取得贫瘠的土地。乡里民众因此盛赞其弟“能让”,推荐这位弟弟参加政府的任官考试。这个故事里的选官制度最可能出现在哪个朝代( )A.秦朝B.两汉5C.魏晋南北朝D.唐宋6.明太祖加强皇权的措施中,最独特的措施是( )①基本沿用三省六部制 ②改革中央机构,使各机构互相抗衡,不能彼此相压 ③废丞相,皇权、相权合二为一 ④中央承元制设中书省A.①②③④B.②③C.③D.①④7.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
4、总体趋势是( )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8.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9.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
5、阶层但不完10.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从材料中得出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之一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11.“皇帝”制度创立于秦朝,关于这项制度说法错误的是.A.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B.“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C.历代官僚体制虽有变化,但都以维护王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D.法令出一"的意思是说,皇帝的决策往往要
6、得到群臣的一致意见12.《水浒传》第七十七回写道,枢密使童贯率领八十万大军去梁山泊镇压宋江起义军,中5了十面埋伏,被杀的只身逃回汴京。宋代枢密院的职能是掌管A.军政B.民政C.行政D.财政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13.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27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材料二刘邦接受了皇
7、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樊树志《国史概要》请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6分);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10分)(2)材料二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8分)(3)在中国古政治发展史上,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创制了不同的管理制度,请列举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管理制度。(3分)14.阅读下列材料(25分):材料一 自秦
8、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5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