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491913
大小:552.0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8-10
《杜氏理筋手法治疗坐骨神经痛吴佐联》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杜氏理筋手法治疗坐骨神经痛四川省中医医院吴佐联概述坐骨神经痛,中医称本症为“坐臀风”。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腰部、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放射性疼痛为特点的症候群。中医学对本病早有认识,古代文献中称为“坐臀风”、“腿股风”、“腰腿痛”等。概述《灵枢、经脉》篇记载足太阳膀胱经的病候中有“脊痛,腰似折,髀(髋关节)不可以曲,腘如结(不灵活,挛缩之意),腿如裂(疼痛明显)……”,形象地描述了本病的临床表现。认为腰部闪挫、劳损、外伤等原因可损伤筋脉,导致气血瘀滞,不通而痛;概述又因久居湿地,涉水、冒雨,衣着单薄、汗出当风,风寒湿邪人侵,痹阻腰
2、腿经脉;或湿热邪气侵淫,或湿浊郁久化热,或机体内蕴湿热,流注足太阳、少阳经脉.导致腰腿痛。本病主要表现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经脉病症。临床表现以腰部或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出现放射性、电击样、烧灼样疼痛为主症。通常分为根性坐骨神经痛和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种,临床上根性、干性两者坐骨神经痛都较为常见。临床表现: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病位在椎管内、或椎间孔部、或脊神经根处,常继发于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炎、脊柱裂(结核)等。主要表现为自腰部向一侧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直至足背外侧放射,腰骶部、脊柱部有固定而明显的压痛、叩痛,小腿腓骨小头下、
3、外踝后等处有压痛.小腿外侧足背感觉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腹压增加时无影响。临床表现: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病位在臀部,多因臀肌损伤,尤其指梨状肌、臀中肌损伤。臀肌损伤时,会直接或间接挤压和刺激坐骨神经干而发生本病。主要表现为臀部疼痛伴同侧下肢疼痛、麻木、乏力等表现。腰椎X光片、肌电图、CT等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诊断要点:1、臀部疼痛。疼痛沿坐骨神经分布区放散,基本路线为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外踝及足背外侧发生疼痛。2、压痛点存在。上述疼痛区呈现多点压痛。3、跛行。行走步态不稳,甚至呈麻痹步态。4、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5、腰椎X光片、肌电图
4、、CT等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治疗治疗方法:1、手法推拿治疗。治疗原则:疏经通络,行气止痛。选经取穴:足太阳膀胱经:八髎、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飞扬、昆仑。足少阳胆经: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绝骨)、足临泣推拿手法:摩运、拿捏、点穴、镇定、理筋、弹筋、拨络、滚摇。治疗操作程式:分步施术。第一步:患者取俯卧位,术者位于一侧。先用摩运法于腰骶部沿坐骨神经分布及所过区由上而下,或由下向上摩运,反复数遍。用拿捏法在大腿前侧和小腿后侧拿捏,反复数遍,再以理筋法施术于上述部位以活血松筋。治疗第二步:患者体位同上。先用点穴、镇定手法点按两经所选穴位,每穴点、镇
5、定2--3次,以得气为度;再用弹拨法弹拨臀部,大、小腿经筋,每处只宜弹1—2次以痛络解痉。第三步:患者仰卧,医者位于一旁。操作者一手扶住患者膝部,另一手握住踝部,将患肢屈髋屈膝各90度,做顺时针和逆时针滚摇髋关节,反复数遍以滑利关节。治疗兼症推拿: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寒湿、气滞、湿热和肾虚引起,临床上常表现为风寒、气滞、湿热和肾虚四种证型。本病属寒湿者,推拿时加擦腰骶,擦八髎,搓患肢以散寒除湿。属气滞者,重力点按腰夹脊、环跳穴以调畅气机。属湿热者,推摩、拿捏、拍击下肢以利湿清热。属肾虚者,揉按命门、腰阳关、肝俞、肾俞、涌泉穴。治疗2、针灸治疗:用和毫针针刺上
6、述穴位,以得气为度。3、其他治疗:可配以艾灸,火罐,中频,超声等,提高其疗效。按语:坐骨神经痛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病症,多发生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腰骶筋膜炎、臀肌劳损、梨状肌损伤、臀中肌劳损及坐骨神经本身病变。中医对本病的分型论治颇为明晰。因此对本病的诊断并不难。推拿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安全,无创,无痛,尤其易于病员所接受。用杜氏理筋手法治疗筋伤,有其特别的手法技巧,推拿术毕,病人不苦、医生不累。注意事项:1、理筋(深层理筋)时,应涂搽介质(即润滑剂),防理伤皮肤组织,手法应稳健,速度宜缓慢。2、点按镇定时,力度应适中,防皮下瘀紫。3、做关节滚摇
7、时,应在该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内,防摇伤关节。4、施弹筋手法时,力度宜轻柔,应以病人能耐受为度。谢谢大家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