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理筋手法配合推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杜氏理筋手法配合推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ID:10444481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杜氏理筋手法配合推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第1页
杜氏理筋手法配合推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第2页
杜氏理筋手法配合推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第3页
杜氏理筋手法配合推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杜氏理筋手法配合推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杜氏理筋手法配合推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罗建平王蛟欧阳松舒文韬张智【摘要】目的观察杜氏理筋手法配合推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男130例,女70例;年龄21~75岁,平均45.39岁。治疗组132例采用杜氏理筋手法配合推罐治疗;对照组68例采用推罐治疗,2周后,分别观测两组患者疼痛、激痛点压痛及胸腰椎功能等指标并比较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疼痛、激痛点压痛及胸腰椎功能等指标的改善情况,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杜氏理筋手法配合推罐操作简单.freelusclefascitisbymassageof

2、MrDubinedalesand70females,theaverageage21to75years.TheyassageofMrDubinedbarspineonstratedthatthereusclefascitis,otionandapplicationintheclinic.Keyassage;cupping;fascitis;case-controlstudies腰背肌筋膜炎是指由于外感风寒或劳损等原因,引起筋膜肌膜、韧带等软组织的一种非特异性变化疾病,又称腰背肌纤维组织炎,本病属于中医“伤筋”、“筋痹”范畴,属本虚标实之证。本病的发生多因久卧湿地、贪凉、受寒或劳累

3、后身体汗出衣着湿冷致风寒湿邪侵袭,留滞肌肉筋膜,引起肌筋拘挛,筋络阻闭,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本科自2006年1月—2011年11月收集本病患者200例,采用杜氏理筋手法配合推罐治疗132例,单纯推罐治疗68例,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现将治疗结果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00例,来源于2006年1月—2011年11月期间就诊于本院骨科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所有病例均诊断明确,并排除其他疾患引起的腰背痛。其中,治疗组男82例,女50例;年龄21~75岁,平均45.18岁;患病部位:背部74例,腰部22例,腰背部36例;左侧27例,右侧32例,双侧73例;病程3天~5年,

4、平均25.06个月。对照组男48例,女20例;年龄24~72岁,平均45.80岁;患病部位:背部35例,腰部13例,腰背部20例;左侧14例,右侧22例,双侧32例;病程6天~7年,平均31.71个月。两组患者治疗前年龄、性别、病例构成情况比较见表1,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或P0.01),具有可比性。表1两组临床资料比较1.2诊断标准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进行诊断:(1)有外伤后治疗不当,劳损或外感风寒等病史;(2)多发于中老年人,好发于两肩胛之间,尤以体力劳动者多见;(3)背部酸痛、肌肉僵硬发板、有沉重感,疼痛常与天气变化有关,阴雨

5、天及劳累后可使症状加重;(4)局部有固定压痛或压痛较为广泛,背部肌肉僵硬,沿竖脊肌走行方向常可触到条索状改变,腰背功能活动大多正常,X线检查无阳性征象。1.3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腰背肌筋膜炎诊断标准者;(2)年龄在21~75岁者;(3)患者自愿受试。1.4排除标准(1)合并急性软组织损伤、颈(腰)椎病、肩周炎、风湿病或类风湿疾病;(2)1周内接受过与本病相关的中西药治疗者;(3)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4)妊娠或哺乳期妇女。2治疗方法2.1治疗组2.1.1采用推罐治疗用苏红寻痛汀作为润滑介质,取3号或4号罐口平滑之玻璃火罐(

6、视患者胖瘦可适当调整大小,罐口一定要光滑),用闪火法将火罐吸附于激痛点处,采用深吸快移法(年轻体壮或肥胖患者)或浅吸快移法(年迈体虚患者),推罐时尽量拉长,点、线、面三者兼顾,点是刺激穴位,线是经脉循行线,面是患处皮部。最后,以激痛点为中心上下、左右大面积来回推动火罐至皮肤潮红或紫红为度,最后在脊柱两侧膀胱经循行线上分别上、下来回推动火罐2~3次,患处可出现紫红色或暗红色斑点,重者呈斑片状,触之略有阻碍感或隆突感,第1次有可能出现较多,2~3天后可自行消退,这种现象随病情减轻而逐渐减少。整个治疗时间约2~3min,推罐治疗结束后注意保暖,避免吹风受凉。每隔3~5日待罐斑消失后再

7、重复治疗1次(若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者不再重复治疗),共治疗3次。每次拔罐后配合杜氏理筋手法治疗。2.1.2杜氏理筋手法(1)揉法:脊柱正中揉双侧竖脊肌。(2)拿法:拿背棘突旁(斜方肌、竖脊肌、菱形肌、腰大肌);拿肩胛侧(斜角肌),拿肩井(斜方肌外缘)。(3)背部分筋:沿督脉分大椎至腰阳关(拨棘上韧带),沿棘旁分筋(分斜方肌、菱形肌),分颈侧筋(斜角肌)。(4)弹胸背筋:弹背筋,弹腋前后肌(胸大肌、背阔肌)。(5)点穴镇定:肩井、天宗、夹脊穴、肾俞等穴位,指端从前至后,沿督脉、夹脊穴叩击腰背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