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480042
大小:3.22 MB
页数:39页
时间:2018-08-10
《《儒家经典精神与企业家成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儒家经典精神与企业家成长主讲人:金海峰教授吉林省素质教育研究会长春大学国学研究发展中心国学广义泛指中国文化;狭义专指传统文化中的学术经典及其体现的文化精神,以中华文化为背景、以传世经典为载体、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学术。国学:是国魂的载体,国魂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国学:与西方文化相比,属于本土文化领域。国学:与现代文化相比,属于传统文化领域。国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属于社会科学领域。国学:中国学术别于西学的概念。什么是国学为何重视经典和平时期,传统文化回归,已从现象反复,固化为一种规律。传统文化经典精神,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寻常日用的
2、人生经典,是共同语境下的游戏规则。经:常道,径;典:典范、准则。初读感觉似曾相识,重读总有新义悟出。孔子答季康子问季康子问:“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大学》理想蓝图。《中庸》和谐之路。《论语》经典精神。《孟子》儒士文化。大学是成功学;中庸之道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大道。《论语》《孟子》所言,就是这人生之路的“交通法规”。四书经典精神儒家文化永恒经典十三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论语》《孟子》《尔雅》《孝经》《春秋左氏传》《春秋谷梁传》《春秋公羊传》儒家文化,是自强不息、积极进
3、取的入世文化。儒家的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它们集中体现了儒家基本思想和精神。其中“子曰诗云”已经成为中国人引经据典的思维模式,“仁义礼智、忠信孝悌、志气勇毅、中庸和谐、与时俱进”等思想,就是影响着中国人立身处世的行为规范。论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朝闻道,夕死可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理论礼礼者,理也。礼的本质是文化,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发于情,止乎礼仪。”礼本于情,情源于性。《易·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大学》理想蓝图大学是大人之学,
4、是君子切磋琢磨,终别于宵小的修养境界;大学是大学问,是人基于学习,转变观念,通过言行,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升华;大学是成功学,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的目标确定,到“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具体落实;从“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到“知止有定,静安虑得”的成功,大学之道是幸福人生的成功大道,是美好生活的理想蓝图!儒家成功学五大要素:“诚、志、气、道、行”。以诚为本,心正为要,修身为门,齐家为用,治国有道,和谐社会。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
5、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大学》三纲领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是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六要素六
6、要素:止、定、静、安、虑、得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八条目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八条目: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中庸》和谐之路何谓中庸?中庸即用中,“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不偏不易,戒过勉不及。统筹兼顾,科学发
7、展观。中庸的现代哲学阐释即为“度”——适度。中庸的最高境界是“中和”,致中于和,就是天下的“达道”。唯天下之至诚,为能达到协和阴阳的中庸之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庸之道,就是融合儒道、化育万物的“第三条路”,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之路。道是规律,原则,形而上的,需要从感性认识抽象到理性。儒家文化执两用中1.中正之道、不偏不倚。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2.平衡儒道、内圣外王儒家强调积极有为,道家强调清静无为;一者入世,关注社会,一者出世,回归自然。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
8、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