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473442
大小:2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10
《享受幸福教育 建设幸福班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享受幸福教育建设幸福班级 摘要:中职学生幸福感的缺失是当前影响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新课标“以生为本”核心理念的背景下,班主任如何引导中职学生追寻幸福感显得尤为必要,本文尝试分析中职学生幸福感缺失的原因,并从“帮助学生重燃希望”、“引导学生积极行动”、“教育学生关爱他人”等三大举措,构建幸福班集体,追寻缺失的幸福感。 关键词:中职学生;班集体;幸福感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3-052-02 幸福是什么?当代英国爱尔兰学者巴克莱博士在《花香满径》开篇中指出:“幸福的生活有三个不可缺少的因素:一是有希望,二是有事做,三是能爱人。”中职学生的幸福标准也可借用这三个因素。班主任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人生导师,要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掘他们自身的积极力量,并让这些积极力量在生命过程中大放光彩,从而能够理性地看待昨天,积极地投入当下,客观地期待明天。几年来,我通过三大举措,层层递进,提倡幸福教育,建设幸福班级,与学生共打一场幸福保卫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规划职业生涯,让学生重燃希望,追求美好未来 1、设置合理目标,重燃学生规划职业的希望 刚刚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由单一的学习者,初次接受到“职业” 这一概念,会稍显困顿迷茫。此时,班主任要做好引导工作,帮助学生了解职高与普高的区别,以及中职生的就业前景,让学生意识到中职比普高更早接触专业,更快具备择业的机会,更长久训练专业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欲望和学好专业的决心,重树学习的信心。 希望具体体现在生活中是一个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它必须是实际的、可衡量的、有具体时间安排的,因此,班主任要帮助学生分析自身情况,树立合理的发展目标。 2、增强学习动力,提高学生追求幸福的信心 希望认知理论认为,希望的一个重要成分是动力思想。当学生做到他的能力范围内可以做到的事情,或是受到老师家长的肯定与鼓励,学生才有更大的兴趣和动力去向目标靠拢。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应暂时降低教学难度,寻找适合他们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得心应手”地完成各项任务,在信心与兴趣中达到“理想”的高度。能“完成”,才能有下一个目标,才能有肯定自我的幸福感可言。 二、创设活动载体,让学生积极行动,享受当下精彩 班级作为学生重要的社会化场所,是学生发展成为社会人的重要环境,对学生个体的社会化以及个性化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了让学生有事可做,并且提高学生的“做事”能力,笔者借助班级这个平台,创新活动载体,鼓励学生积极行动,体验成功,提升幸福指数。 1、主题班会,让学生发现幸福 班级主题教育将价值观内化于学生的心灵,转化为学生的行动,发展为学生的品格。根据学生知、情、意、行规律,结合班级学生特点,有效设计班会流程,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改善学生的道德意志,从而明确道德行为。 在高一入学初期,通过班级学生档案,我发现部分学生不能与父母融洽相处,糟糕的亲子关系导致他们无心向学。针对这一情况,我召集班委,共同设计一堂邀请家长参与的“架起亲子沟通桥梁”的主题班会。亲子之间,交互书写,彼此理解,紧紧拥抱,他们感受到彼此的重要性,共建和谐家庭的信心也在班会高潮时再次点燃。 主题班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设计一定要适合本班学生特点。 2、社团活动,让学生抓住幸福 针对班级部分学生羞怯内向,不愿走出教室去开拓自己的兴趣的现状,结合中职学生课业负担不重,课余闲暇时间较多的情况,笔者在带班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班级已有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参加学校各种社团,以街舞社、话剧社、手工协会、文学社居多。这种跨越班级、开放性交往的社团环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结交志趣相投的知心朋友,通过团体活动,能实现学生自身价值,产生对学校、对生活、对人生、对社会的爱,从而滋生出对人生的幸福感。 3、成功体验,让学生品味幸福 作为中职班主任,要特别关注学生所付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哪怕是及其微小的成绩,引导每一位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让学生通过成功成功体验,品味幸福。 针对班级活动,我特别注重奖项设计,激励学生树立信心,尽量让每位学生能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和集体生活的幸福感。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大多数就是班级的落后分子,荣誉对他们来说近乎奢望,而这样的奖项设计,让每位学生登上领奖台,重新肯定自我。家长以子女为傲,这对学生来说是莫大的肯定。班级中的幸福感延伸到家庭,更能促进学生进步的良性循环。 三、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关爱他人,实现自我价值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写道:“我们之所以去爱他人,是因为在爱他人的言行中自己也有欢乐,也有自己的幸福。”营造良好氛围,引导学生关爱他人,实现自我价值,让学生真正赢得幸福。 1、“爱家人、爱老师、爱同学”教育 关爱他人,首先要爱家人、爱自己。在班级开展的亲子沟通主题班会、三八妇女节、母亲节、中秋节等一系列涉及亲情的重大活动或者节日中,都会宣传感恩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珍惜家人情,享受天伦乐。学生对他人的关爱在学校主要体现在爱老师和同学上。班级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感受团结的力量;在组内互帮互助中感受同学的情谊;在组长监督鼓励中感受责任的意义。教育一直强调老师爱学生,当学生用丰富而内敛的方式去关爱老师,让教师享受为人师的幸福,这就是教育所得的超额回报。 2、“爱校园、爱社会、爱祖国”教育 爱心是需要传递的,它需要良好的形式与载体去表达关爱。在“雷锋月”活动中,班级组织学生去看望孤儿院的留守儿童,去陪伴老人院的孤寡老人。小小的行动承载着大大的爱心,也传承着更大的责任。 提倡幸福教育,建设幸福班级,能让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学会善待自己,关爱他人,更为学生的健康发展乃至未来人生的幸福奠定了基础。学生在集体生活中感受温暖与关爱,在成功体验中更加自信自觉,在关爱他人中更加健康幸福。可以说,幸福感的追寻是中职学生成长成才必经的一种需要。我深信,只要中职教育坚持开展学生幸福感教育,中职学生一定也能迎来美丽的春天。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I〕.桂林:漓江出版社.2008. [2]李茂.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I〕.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理查德?怀斯曼.正能量.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