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456738
大小:189.00 KB
页数:77页
时间:2018-08-09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介绍 - 郧县茶店中心小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关于“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介绍郧县教研室罗东周汇报提纲:第一部分:数学课标修订的主要方面有哪些?前言(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的修改课程目标的修改内容标准的修改实施建议与案例的修改第二部分:数学基础教育的“双基”如何发展为“四基”。第三部分:基于课程标准修订谈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2001年开始新课程实验,各方面都十分关注,国内外数学家、数学教育家、一线教师等,实施中也提出了很多的建议。2003第一次修订,2004年修订稿送审;修订主题是减负和青少年道德思想建设2005
2、年第二次修订,修订的起因是当年两会代表对标准实验稿的批评。第二次修订成为2007年各学科标准修订的先导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过程2007年11月,完成修改稿的终稿,提交教育部审查。2009年2月,对《标准》审查过程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修改。2010年4月,按照教育部审查意见,进行体例上的修改。9月教育部进行了大范围征求意见。2011年3-4月,修改稿送审,审议通过2011年12月,正式颁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数学课标修订的主要方面有哪些?前言(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的修改课程目标的修
3、改内容标准的修改实施建议与案例的修改㈠关于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的修改在前言中增加了课程性质的描述、修改、丰富了基本理念的一些提法。基本理念反映出我们对数学、数学课程、数学教学以及评价等方面应具有的基本认识和观念、态度,它是制定和实施数学课程的指导思想。《标准》中的每一部份内容都要贯穿基本理念的思想和要求。同时,教师作为课程的实施者,更应自觉树立起正确的数学观、数学课程观、数学教学观等数学教育观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关于数学观——如何认识数学(前言)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
4、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原: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关于课程性质——如何认识数学课程课标修订稿单列了“课程性质”一小节。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
5、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关于基本理念——如何认识数学课程与教学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原课标: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活动评价信息技术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教学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每一条的内容及文字作了较大的修改,以帮助教师建立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数学教学的基本认识与理念。课程“基本理念”中变化较大或新增加的提法:课程内容要处理好三个关系有效的教学活动是什么数学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注重启发式正确看待教
6、师的主导作用处理好评价中的关系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这一部分需要细细研读,树立正确的数学课程观、数学教学观等体现课程理念的三句话改成了两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关于设计思路的修改学段划分保持不变对课程目标动词及水平要求的设计基本保持不变(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经历,体验,探索),增加了目标动词的同义词。对四个学习领域的名称作适当调整㈡关于课程目标的修改在目标的结构上仍按:总体目标总体表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
7、题解决情感态度学段目标第一学段第二学段第三学段在总体目标中突出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价值取向。变化之一:明确提出四基,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变化之二:针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明确提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变化之三:针对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提出“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变化之四:对于情感态度的培养,进一步明确“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程目标
8、具体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阐述,学段目标的表述方式有所改变课程目标提法上的一些变化:课程目标的行为动词及水平:《标准》对课程目标动词及水平要求的设计基本保持不变,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术语表述学习活动结果目标的不同水平,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术语表述学习活动过程目标的不同程度。修订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