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

ID:16454353

大小:3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9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_第1页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_第2页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_第3页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_第4页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教学设计海城同泽中学宁国男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3》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在高考中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极少数情况下,会在主观卷中以激素调节的附属问题出现,通常占0到6分。本节课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很容易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积极性。二、学情分析:我校学生在本地区属于二类学苗,初中的基础知识掌握一般,深入分析能力不强。教学中应主要以夯实基础为主,在打牢基础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拓展。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2.能力目标:通过对生活中一

2、些现象的分析来归纳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理解稳态是动态的变化过程;并了解稳态的调节机制。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到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预防。四、教学重点: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教学难点:稳态的调节机制五、教学方法:启发教学、小组讨论、探究教学等。六、教学程序:【一】、内环境稳态(一)显示感性认识材料,说明化学成分、温度、渗透压、PH值等动态平衡。(血量小于0.1毫升的检验项目)1、同学们每年一次体检,体检什么?有没有验血?有几种验血方式?无名指:血型、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血常规。静脉抽血:肝功能、肾功能

3、、血糖、血脂。呈现血液检验化验单:①具体哪些指标查哪些项目?②每种成分的参考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为什么?不同人的各项值不同,同个人在不同时间也是动态变化。但总在一定的范围内波动(健康的人)。③如果超出此范围→患病。④此人可能有什么疾病。2、非典时期(2004.4—5),去医院首先要量体温正常人体温多少?36.7℃~37.5℃小结:体温的变化影响因素。3、如果生病了,去医院打生理盐水,多少浓度?0.9%Nacl溶液.能否是其他浓度?预计会有什么结果?4、那PH值呢?呈现实验材料和数据→生物材料中有缓冲物质,在加入酸或碱时,

4、能使PH的变化减弱→PH在一定范围内。小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浓度、渗透压、PH值等理化性质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得出内环境稳态的概念(二)内环境的稳态是如何调节的呢?以PH为例来讲述。强冲溶液,NaHlO3/H2CO3;NaH2PO4Na2HPO41、剧烈运动产生大量乳酸,PH↑,如何调节?乳酸+乳酸钠刺激神经促使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加速。参与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2、吃了碱性食物肾排出体外参与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二】、内

5、环境稳定的重要意义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请同学举例:内环境失衡引起的疾病,有什么症状?发烧、尿毒症、空调病、大量出汗后喝很多水(而不是盐水)水肿、低血溏(图)、肌无力(Ca↑)、骨骼发育不良。得出结论: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动活动的必要条件(板书)【三】、拓展(稳态概念的巩固和拓展)呈现案例:不穿航空服的悲剧。航空员穿的航空服有哪些是为了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设计的。压力、温度、湿度、、、尿排出。稳态概念的拓展:细胞的环境→内环境的稳态,人体的环境→生态系统稳态、生物圈稳态。【四】、最后讨论:

6、预防稳态失调的方法【五】、练习巩固。七、课后反思:本节课的主要特点之一是非常接近生活实际。这是我备课时想的最多的问题,如何设置问题?如何选择教学材料?主要考虑接近学生的生活,尽量是学生熟悉的,这样就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的欲望。我认为,知识点再完备,如果学生对这些不感兴趣的话,学习效果也不可能很好。特点二,本节课收集材料很丰富。如血液检验化验单、PH值测定后的数据及图片、温度调查数据表、航天服、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等。特点三,突出重点——内环境稳态概念的教学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先体验很多感性材料,最后归纳总结出概念,水到

7、渠成。关于课堂教学,我的主要特点是亲和力较强,课堂气氛很好,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学生的主体性较强。学生主动分析问题,积极讨论,积极回答问题等。师生双边交往很愉悦,体现快乐学习的理念。不足之处我认为教学设计还可以更加新颖更加创新点,如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处理,或者利用实验进行探究等。介于资源条件的限制,本节课无法让每一位同学亲手去做缓冲实验,不得不说,留下了一个小小的遗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