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调控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明代调控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ID:16425743

大小:33.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09

明代调控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_第1页
明代调控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_第2页
明代调控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_第3页
明代调控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_第4页
明代调控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_第5页
资源描述:

《明代调控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明代调控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明代调控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明代调控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明代调控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明代调控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明代调控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明代调控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明代调控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明代调控和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不同地区,由于自然地理条件、资源禀赋等区位因素的空间差异,或者是战争、自然灾害等突发事故,在经济发展水平上会产生长期或短时间内程度不等的差距。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人类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世界上不同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这一问题。从经济发展规律来看,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差距属正常现象,

2、只是这种差距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区域经济差距适度,可以产生激励机制,促使各地区发挥自身优势,不仅有利于发挥效率,而且能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差距过大,则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既不利于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也不利于国家的政治和社会稳定。为此,就需要政府通过区域经济政策刺激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或采取其他经济手段来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远在数百年前的明代,封建政府已经意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承担起了上述职责。当时山东地区的状况有力说明了这一点。  明代,山东布政司共辖六府,从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来看,明显分化为东、

3、西两大区,即地处东部沿海的青州、莱州、登州三府和地处西部运河沿线的东昌、济南、兖州三府,也就是当时习惯所称的“东三府”和“西三府”。两者大致以鲁中南山地丘陵区为分界线,在自然条件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东三府濒临大海,境内多是丘陵和山地,土地以贫瘠盐碱地居多,农业生产条件较差,“道里僻阻,商旅不通”[1];西三府大部分地区位于鲁西、北平原上,土地相对肥沃,农业生产条件较为优越。另外贯穿南北交通的大运河蜿蜒穿过这一区域,大大促进了境内的商贸流通。因此虽然两者都以传统农业为主要的生产部门,但在明代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东三府在经济发展方面都远远落后于

4、西三府,所以嘉靖《山东通志》称:“国家承平百余年,休养生息,济南、东、兖颇称殷庶,而登、莱二郡,沂、济以南,土旷人稀,一望尚多荒落。”[1]其实,山东地区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开发格局由来已久,至迟在西汉后期就已形成。当时人口分布情况明显反映了这一点。据西汉平帝元始二年人口统计数据显示,当时山东人口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鲁西南、鲁西北平原及胶莱平原西部,鲁中南山地、胶东丘陵地区人口则相对稀少[2](p232)。其后直至清代中期,除战争、自然灾害等特殊时期外,东部落后、西部相对发达的区域发展格局始终不曾发生根本性改变,在明代永乐以后

5、以及清代初期,其差距甚至日渐加大。而洪熙以前的五十余年间,由于元末明初自然灾害及战争的影响,则出现了西部反而落后于东部的局面。为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平衡东西部的发展,明政府以及山东地方政府在不同时期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有针对性的措施。  一、明初对西三府实施的移民垦荒政策明初的山东,经济遭受过两次严重的破坏:一次是元朝末年长达十数年的战乱灾荒;一次是建文时期的“靖难之役”。这两次战乱灾荒,直接造成了山东地区人口大量流失、土地多半荒芜的严重后果。因此,明初山东出现了“多是无人之地”[3]的萧条景象。据统计,由于人口流失严重等原因

6、,明初山东先后总计有16个州县级行政建制被撤销[4]。另外,对38个州县的官吏进行了裁员[5]。人口是保证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明初的山东,人口不足显然已成为当时阻碍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故洪武时有大臣称:“自兵燹以来,尽化为榛莽之墟。土著之民,流离军伍,不存十一。地广民稀,开辟无方。”[6]不过,山东各地的情况并不完全一致。在元末明初的战乱灾荒中,东三府地区由于僻处东部沿海一隅,兵火殃及相对较少,而西三府特别是东昌府地区因地处南北交通要道,是主要战场所在地,因此遭受的破坏较东三府地区要惨重得多。所以明初山东西三府地区的经济发展明显落后于东

7、三府地区。为了尽快促进山东西部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充实仓廪”[6](p126),明政府对该地区实施了移民垦荒的援助性政策。具体办法是:由政府出面,通过行政手段从山东以外地区组织大量人口迁入该区域,进行屯垦。据官方记载来看,真正大规模的移民是从洪武二十一年开始的,移民主要来自山西洪洞、泽州、潞州等地区。在洪武二十一年和二十四年两年,先后共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移民[7]。另据山东地区部分家谱资料看,早在洪武二年,明政府似乎就从山西向山东组织过一次规模不小的移民[6](p104,126-127)。之后,山东地方政府按照明政府的指导精神在山东

8、地区内部也积极进行了人口的调配工作。主要举措是从六府中人口密度相对较高的东三府往人口极为欠缺的西三府移民。据统计,洪武和永乐年间分别组织了两次移民。洪武二十五年二月,监察御史张式“奏徙山东登、莱二府贫民无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