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421718
大小:2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9
《浅谈高考政治复习知识体系的完形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高考政治复习知识体系的完形建构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广东省政治学科的命题越来越注重能力立意,注重运用学科基本理论和观点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通过迁移和盘活基础知识,解决“惰性”知识问题,注重根据信息建构意义和认知过程。在高三政治复习课中,教师主要侧重于对知识点进行条分缕析、各个击破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过分强调对知识点的简单记忆和理解,往往忽视了对知识的完形(整体)把握。这样学生在解答主观题时,很难快速准确完整地调动教材知识,导致答主观题时无从下手或严重遗漏,造成知识迁移障碍,不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学习的过程就是
2、一个不断地构建完形的过程,也就是顿悟的过程。根据格式塔的认知理论,考试中问题的解决,实质就是从一个已有的完形走向一个新的完形的过程,即“顿悟”过程。在高三政治复习课中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完形结构图,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知识,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深刻认识政治教材中的每一个模块、每一个单元、每一节课、每一个框题都是一个有组织的整体,即完形,有利于对学生迁移和盘活基础知识,促进学生顿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教材编排结构的完形建构模式 教材编排结构的完形构建模式是根据教材的单元、课、章、节、框题、主干知识的逻辑编排构建知识体系的方法。它的特
3、点是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能直观地展现知识的整体性,同时突出核心知识,更好地把握和理解教材内容的逻辑结构。这种构建方法学生很容易掌握,而且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建构知识体系的方法,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编排结构的完形构建模式在高考题中的应用最为广泛,绝大多数高考主观题可应用此种完形结构图进行解题。以政治生活第四单元“当代国际社会”为例,其完形结构图为: 如2011年广东省高考文综36题第三问:结合材料三,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相关知识,简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和不利国际形势。考生可调出
4、“当代国际社会”的完形结构图,根据问题所提到的“有利和不利的国际形势”,就能迅速锁定“国际形势”的内容。有利的国际形势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概括以上三点为:国际形势总体稳定,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再运用对立统一的矛盾分析原则可写出不利的国际形势。再如,2010年广东省高考文综37题第二问:结合材料二,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观”为生活与哲学第八课内容,其完形结构图为: 发展观 发展具有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 发展的途径与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发展的状
5、态:量变和质变 考生只要调出“发展观”的完形结构图,准确提取这些有效信息点,根据材料二的有效信息点进行一一对应分析,即可完整写出答案。 二、行为主体的完形建构模式 行为主体的完形建构模式是指以行为主体为基点,一般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进行建构,即行为主体的性质、行为依据、如何行为。此种建构模式是教材编排结构的完形建构模式的重要补充,可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中较为见。经济生活的行为主体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为个人,包括消费者、劳动者、经营者、投资者、纳税人;第二种类型为企业,可分为公司、国有企业、集体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等
6、;第三种类型为政府(国家)。政治生活的行为主体主要有公民(人民)、政府、党、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政协、主权国家、国际组织等。当然并不是每一个行为主体都具有完整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方面的内容,只要立足教材进行建构即可。 行为主体完形建构模式在高考题中以政治生活应用最为普遍。以政治生活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为例,本课最主要的行为主体为中国共产党,其完形结构图为: 如2013年广东省高考文综第36题第一问:“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中有关政党的知识,谈谈党为什么要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此问要考核党的行为依据,但问的不是党为人民谋利益的依据,而是为人民“
7、掌好权、用好权”的依据,即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民主专政,人民当家作主),由党“掌权”(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理论依据和意义。据以上党的行为主体完形结构图,结合问题,考生可迅速从国家性质、党的性质宗旨,党的地位、党的执政理念、党这样做的现实意义进行分析,从而可写出较完整的答案要点。 三、核心问题的完形建构模式 此种建构模式以核心问题为基点,将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及热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以此核心问题为中心的知识系统的过程。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通过对问题情境的内在性质有所顿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就可以避免与这一问题情境不相干的大量随机的、盲目的行动,而且有利于把学习所得
8、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