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381469
大小:33.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8-09
《基于多媒体网络的科学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多媒体网络的科学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学习模式正得到深入地研究和普遍地重视,从网络技术对研究性学习的技术支持谈起,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论述了网络环境下科学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学习过程、师生活动以及教学组织原则等要素,并给出了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实例。 多媒体网络教学研究性学习建构主义一、问题的提出 研究性学习观是基于人类对学习活动的不断认识,逐步形成的一种现代学习观。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2、,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在真实情境中的主动探究,然而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条件和学习时间的限制,完全在现实场景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是不太现实的。 另外,由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性网络的普及,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的出现,使教学手段有了新的变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大大优化了科学课堂教学,它对文本(Text)、图形(Graph)、静止图像(StillImage)、声音(Audio)、
3、动画(Animation)和视频(Video)等信息具有集成处理的能力,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供一个全方位的交互环境。网络技术由于它资源共享,信息全面、量大、实时、快速从而全面补充了科学教学资源的不足,尤其是与科学相关的生产、生活、社会和现代科技方面的教学素材。网络化学习环境具有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界面,为学生提供的大量、便捷的资料,犹如一巨形图书馆,学生可以对选择出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和加工(排序、重组、变换、存储);学生可以和教师或其它学生直接通讯(咨询、辅导、讨论、交流),并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公布自己的
4、观点或想法,寻找知音、倾听建议,不断激发学习兴趣;最终的作品或成果可以在网上发布,与教师或其它学生实现信息共享,激发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可以说,网络为研究性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二、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优势 教育的信息化、信息的民主化,意味着知识传递方式、途径等方面的变革。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的掌握和运用,需要依托相应的载体。最初的研究性学习获取信息的渠道是访问信息情报中心、访问专家学者以及调查研究,等等,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通信技术在教育中的不断深入运用,人们对教育信息技术作用的认识逐步深入,“信
5、息技术不是外在于人的思想活动的单纯工具,而是思想的延伸和直接表达”。研究性学习的信息来源因此变得更加丰富快捷了。 从教与学双方来看,教师角色中“知识来源”的作用将部分由网络替代,即技术也可承担部分的教师角色。特别是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条件下,由于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分离,使得网络的作用和地位变得更加突出。 第一,网络的对话时间是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学生面对网络,他可以查询资料也可以对话。选择对话是他所需的,是内驱力驱使他通过对话方式解决问题。 第二,网络中的人物是平等的,因为在虚拟的环境里,每个人的角色是平等的。在平
6、等的氛围中,大家都拥有话语权,平等的话语权促进学生尊重自我,释放自我。在对话的激励与碰撞中,学生容易释放出真实的想法,潜力得到激发。 第三,真实生活中,我们或因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不得不带着不同的“假面”,扮演着各种角色以得到接纳与认可。这样的角色扮演固然能让人“和谐地适应”社会生活,也容易使我们从掩饰自己开始渐渐地失去自我。虚拟的网络世界,容易消除交流沟通中由于过失行为导致的人际关系损害危险,我们容易摘除“假面”,展现真实自我。 第四,网络上的资源非常丰富,一些研究性学习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获得
7、,大大节省了研究的时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可见,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全面、丰富的资源保障和方便、快捷的技术支持,为研究性学习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实施创设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因此,对具有新时代气息的教学模式的探讨和研究,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三、科学研究性学习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初探 1.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新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
8、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即各种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主义的方式而获得。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友好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情境、协作、问答、网上阅读、讨论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