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15年江苏省盐城市高考三模试卷

【生物】2015年江苏省盐城市高考三模试卷

ID:16377605

大小:734.31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8-08-09

上传者:Mosquito
【生物】2015年江苏省盐城市高考三模试卷_第1页
【生物】2015年江苏省盐城市高考三模试卷_第2页
【生物】2015年江苏省盐城市高考三模试卷_第3页
【生物】2015年江苏省盐城市高考三模试卷_第4页
【生物】2015年江苏省盐城市高考三模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生物】2015年江苏省盐城市高考三模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15年江苏省盐城市高考生物三模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与核酸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RNA的生物一定含DNAB.含DNA的生物一定含RNA C.含RNA的细胞器一定含DNAD.含DNA的活细胞一定含RNA2.研究者对小鼠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如图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乙、丙细胞中都不含有染色单体 B.甲、丁细胞都可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C.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不相同 D.如对卵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无法看到和乙细胞特征相同的细胞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仁是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细胞器 B.线粒体不参与卵原细胞转化为初级卵母细胞的过程 C.神经细胞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神经递质受体蛋白 D.洋葱的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但用根尖细胞可以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物体4.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中的A、B两种细胞器及相关生理活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细胞器内生理活动的强度小于B细胞器内生理活动的强度 B.A、B两种细胞器产生的ATP均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C.增大光照强度一定会提高A细胞器中生理活动的强度 D.图示叶肉细胞中有有机物的积累,这是植物得以生长的物质基础 47 5.质量分数为0.9%的KCl溶液与人的血浆等渗,但将红细胞置入其中会破裂.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KCl破坏红细胞的细胞膜,导致红细胞破裂 B.K+能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吸水膨胀破裂 C.KCl能使红细胞中蛋白质变性,导致红细胞破裂 D.红细胞在KCl溶液中发生渗透失水,导致破裂6.梭菌毒素“Tpel”可使动物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变性失活,而使该细胞凋亡.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研究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失活都通过破坏肽键来实现 B.“Tpel”能间接改变细胞内mRNA的种类 C.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的细胞一定是癌细胞 D.癌变前后,细胞内的基因组成相同7.下表列出了四项实验方法及其原因,正确的是(  )选项方法原因A用冷却酒精使DNA和蛋白质进一步分离蛋白质不溶于酒精B用卡诺氏液处理洋葱根尖细胞维持细胞处于生活状态C用0.3g/mL的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蔗糖分子不能透过细胞壁D调查人群中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各小组调查的数据要汇总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 A.AB.BC.CD.D8.油菜的凸耳和非凸耳是一对相对性状,用甲、乙、丙三株凸耳油菜分别与非凸耳油菜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PF1F2甲×非凸耳凸耳凸耳:非凸耳=15:1乙×非凸耳凸耳凸耳:非凸耳=3:1丙×非凸耳凸耳凸耳:非凸耳=3:1 A.凸耳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甲、乙、丙均为纯合子 C.甲和乙杂交得到的F2均表现为凸耳 D.乙和丙杂交得到的F2表现型及比例为凸耳:非凸耳=3:1 47 9.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基因A、a和D、d控制,图一为两种病的家系图,图二为Ⅱ10体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关基因定位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Ⅱ6个体的基因型为aaXDXD C.Ⅲ13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为 D.Ⅲ12与Ⅲ14婚配后代正常的概率为10.下列有关DNA结构及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复制总是精确无误的,不会出现差错 B.PCR与细胞中DNA分子复制所需要的条件完全一致 C.DNA分子一条链中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 D.每个DNA分子中只有一个启动子,启动子是DNA复制的起点11.图甲是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b对应的时间段内,小鼠体内已形成大量的抗R型细菌的抗体 B.图甲中,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直接转化而来 C.图乙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没有放射性 D.图乙中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所得子代噬菌体没有放射性12.某生物基因(a)由正常基因(A)序列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而形成,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以下说法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47  A.基因a的产生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 B.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 C.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 D.不同地区的群体有着共同的进化方向13.当快速牵拉图中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d构成了完整的反射弧 B.牵拉骨骼肌时,c处组织液中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C.刺激骨骼肌产生的信号传到c处就会形成痛觉 D.兴奋到达b点时,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反1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B.基因重组导致新基因的产生,从而形成遗传多样性 C.湿地可以调节气候、净化污水,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 15.下列有关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 B.效应T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 C.效应B细胞来源于B细胞或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 D.淋巴因子可加速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的增殖分化16.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由垂体产生和释放 B.大量失钠将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C.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等 D.乳酸进入血液后,经机体调节,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17.将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迎春花插条等分为n组,其中一组浸入清水中,其它组分别浸入不同浓度梯度的萘乙酸(NAA)溶液中.浸泡2447 小时后同时取出,分别转入不同的烧杯中进行水培,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插条生根数目,结果如图所示.图中曲线A代表不同浓度梯度的NAA溶液中插条生根数目变化,曲线B代表浸入清水中的插条生根数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浓度的NAA溶液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B.b~d浓度的NAA溶液抑制插条生根 C.c浓度的NAA溶液对插条生根无影响 D.实验说明NAA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18.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制备果酒和果醋的实验过程中都要持续通入氧气 B.加酶洗衣粉中的四类酶制剂都能直接去除衣物上的污垢 C.用二苯胺试剂进行DNA鉴定时需要沸水浴加热 D.固定化细胞和固定化酶都需要在适宜的营养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19.将特定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相结合制成的“生物导弹”,能够用于杀死人类某些癌细胞.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的原理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 B.经①形成的杂交瘤细胞都能无限增殖并产生特定抗体 C.②过程需要筛选并克隆单个杂交瘤细胞 D.抗体的靶向作用使③过程具有高度特异性 20.图示利用二倍体小鼠所做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47  A.过程①需运用早期胚胎培养技术 B.图中囊胚的细胞基因型都相同 C.代孕母鼠需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D.嵌合体幼鼠是二倍体二、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每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21.男性红绿色盲患者(XbY)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和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XBXb)的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染色体数目比值为4:1 B.核DNA数目比值为2:1 C.红绿色盲基因(Xb)数目比值为1:1 D.染色单体数目比值为2:122.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合成ATP的过程都需要酶的催化 B.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过程需要消耗ATP C.酶和ATP共有的组成元素是4种或5种 D.细胞中合成酶的场所是唯一的,而合成ATP的场所不唯一23.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生产者、A、B、C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①②⑥⑦为CO2形式,③④⑤为有机物形式 C.③④⑤⑥⑦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 D.经③流向B的碳全部用于B的生长、发育和繁殖24.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47  A.遗传病不一定在家族每代人中均会出现 B.三倍体西瓜的培育原理属于染色体变异 C.单倍体植株比正常植株弱小,通常高度不育 D.诱变育种可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该菌株的基因结构发生改变25.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脂肪、肝、神经等多种组织细胞.下图表示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大致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属于专能干细胞 B.通过离心去上清液可以除去胰蛋白酶 C.在超净台上操作即可满足细胞培养所需的无毒、无菌条件 D.出现接触抑制前,培养瓶中的细胞数量有可能呈“J”型增长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65分)26.黑藻是一种常见的沉水植物,其叶片小而薄,叶肉细胞内有大而清晰的叶绿体,液泡无色.某同学观察黑藻叶肉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实验步骤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1)选用黑藻叶片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现象的优点是      .(2)步骤①中,要将视野右上方的叶肉细胞移到中央,应将装片向      移动.(3)若步骤②中使用的试剂是0.3g/mL的蔗糖溶液,则在步骤③中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这是黑藻细胞发生      的结果.步骤④滴加清水后,步骤⑤观察到多数黑藻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4)假设将黑藻三个相同的叶肉细胞分别放在a、b、c3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得到如图2所示状态(原生质层不再变化).则结构②在3种溶液中的颜色差异      (明显/不明显),实验后结构③浓度的大小关系为      .47 (5)近年来,人们发现黑藻也能利用有机碳进行混合营养生长,且光合速率得到提高.研究人员以醋酸盐补充有机碳源,研究其对黑藻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不同醋酸钠浓度下黑藻中主要色素含量(mg/g)醋酸钠浓度(g/L)01.02.55.0叶黄素+玉米黄质0.931.591.511.38胡萝卜素1.082.011.871.82叶绿素a11.3121.3719.8618.67①提取和分离黑藻叶中光合色素的操作如图3,图3中试剂A、B分别为      ,操作C的要求是      .②由如表数据可推测,补充醋酸盐之所以能提高黑藻的光合速率,是因为      .27.有两种植物,一种在强光下生长,一种在阴蔽处生长.从这两种植物上各取一片彼此相似的叶片,分别放在两个密闭的透明盒子中.在最适宜温度条件下,逐渐增加光照强度,测定放氧速率的数据如表.光强[μmol光子/(m2•s)]0102550100250500600放氧速率[μmolO2/(m2•s)]叶片A﹣20﹣10﹣5﹣15152830叶片B﹣2﹣0.51.536101211(1)由表中数据可以推测,取自阴蔽处生长的叶片是      .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      过程,该过程的能量变化为      .(2)光照强度>600μmol光子/(m2•s)时,可推知叶片A放氧速率主要受      限制;此时,叶肉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      .(3)若绘制A、B两叶片放氧速率曲线图,则大约在175μmol光子/(m2•s)时两条曲线相交,此交点的生物学含义是      .(4)光照强度为500μmol光子/(m2•s)时,叶片B的真正光合速率为      μmolO2/(m2•s),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放氧速率下降的原因是      . 47 28.如图甲、乙分别表示大肠肝菌和酵母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请据图回答(1)比较两图可见,两种生物在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明显的不同是      ,从细胞结构上分析,形成这一区别的原因是      .(2)图甲中的①与图乙中的      (填写图中字母)代表同一种物质,合成该物质需要      酶的催化,两图中,承担运载氨基酸功能的物质是      .(3)图甲中两个核糖体上最终合成的物质的结构      (相同/不同).(4)图乙中,存在碱基A与U配对过程的是      (填写图中数字序号)29.如图是某一年生自花传粉植物(2n=10)的某些基因在亲本染色体上的排列情况.请分析并回答问题.(1)该植物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      个染色体.用图示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进行人工授粉之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和      .(2)该植物控制红色花色的基因分别是B、F、G,控制白色花色的基因分别是b、f、g;各显性基因的表现效果相同,且显性基因越多,红颜色越深(如深红、红、浅红…等表现型),隐性类型为白色.让如图所示亲本进行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花色的表现型有      种,其中白色花色的几率是      .(3)若E基因存在纯合致死现象,则让F1自交得到的F2中杂合子Ee所占比例为      .(4)该植物叶片无香味(D)对有香味(d)为显性,如图所示亲本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叶片具有香味性状.可能的原因是:①      ;②      .47 30.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的食欲.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1)瘦素合成后,在      等结构的共同作用下,分泌出细胞,通过      运输至下丘脑,并与靶细胞上的      结合.(2)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引起神经元A兴奋,神经元B受抑制,使信号分子X的分泌量      ,Y的分泌量      ,从而使饱中枢兴奋;同时使信号分子Z的分泌量      ,饥中枢受抑制,降低人的食欲.大多数肥胖者血液中瘦素水平没有降低,推测其体内      ,从而使食欲失去控制.(3)当人体大量进食后,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并将其转变为脂肪.据此判断,当瘦素对胰岛素的分泌具有      作用时,才可维持体内脂肪含量的稳定.31.科研人员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对干扰素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其技术流程如图1:47 (1)步骤①的技术名称是      .(2)将基因导入ES细胞而不是导入到上皮细胞是因为ES细胞具有      .(3)步骤③中,需要构建含有干扰素基因的      .由于DNA复制时,子链只能由5′向3′方向延伸,故构建前利用PCR技术扩增干扰素基因时,可以从图2A、B、C、D四种单链DNA片段中选取      作为引物.对干扰素基因片段和质粒进行酶切时,可选用限制酶的组合为      或      .(4)将步骤③获得的ES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选择发      色荧光的细胞进行体外诱导.为检测干扰素基因是否表达,可以采用      的方法.32.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分析并回答下列与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相关的问题.(1)如表是某液体培养基成分含量表.编号①②③④⑤⑥成分NH4HCO3KH2PO4CaSO4FeCl3维生素H2O含量0.5g0.3g0.5g0.5g少许100mL用该培养基培养的细菌,其同化作用的类型属于      ;此培养液若用来筛选自生固氮菌,则应除去的成分是表格中的      ;若要将该液体培养基配制为固体培养基,则还需加入的物质是      .(2)检验饮用水中大肠杆菌含量是有效监控疾病发生的必要措施.47 ①检验大肠杆菌的含量时,通常将水样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采用      法将不同稀释度的水样接种到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记录菌落数量.如图所示4种菌落分布图中,不可能用该方法得到的是      .②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需要设置对照组.设置方法是      .③如分别取0.1mL已稀释103倍的水样分别接种到3个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培养基记录到大肠杆菌的菌落数分别为45、56、67,则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      .④已知大肠杆菌能发酵乳糖并产气.现提供足量的已灭菌的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和具塞试管,应如何判断待检水样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      .33.一般淡水的pH介于6.5~8.5.为了给水产养殖提供控制水华的参考依据,科研人员进行了pH对普通小球藻(鱼类优良饵料)和鱼腥藻(主要的水华藻)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设计pH范围在6.0~9.0,其主要依据是      .(2)单独培养时,不同pH条件下普通小球藻和鱼腥藻的种群数量呈      型增长.随pH增大,环境容纳量增加更显著的是      .(3)共同培养时,小球藻与鱼腥藻之间通过争夺      等形成竞争关系.(4)已知多数淡水鱼生长的最适pH为7.0~8.5,根据本实验结果分析,水产养殖中水体pH应控制在      左右.47 (5)图2是某鱼塘中小球藻a和两种养殖鱼类b、c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其中b、c均能以a为食.①调查b的种群密度常采用      法;该方法获得的结果与实际值相比,通常会      (偏大/偏小/基本一致).②a、b和c之间可构成      条食物链,若b全部被捕捞,则c的数量将      . 47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与核酸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含RNA的生物一定含DNAB.含DNA的生物一定含RNA C.含RNA的细胞器一定含DNAD.含DNA的活细胞一定含RNA考点:核酸的结构和功能的综合.分析:核酸的元素组成有C、H、O、N和P.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重要作用.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一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含氮的碱基、一分子五碳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的.绝大多数生物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只有RNA病毒以RNA作为遗传物质.解答:解:A、含RNA的生物不一定含DNA,如RNA病毒,A错误;B、含DNA的生物不一定含RNA,如噬菌体病毒,B错误;C、含RNA的细胞器不一定含DNA,如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构成,C错误;D、活细胞内含有DNA和RNA,故含DNA的活细胞一定含RNA,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核酸的组成、分类和分布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研究者对小鼠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如图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乙、丙细胞中都不含有染色单体 B.甲、丁细胞都可称为初级精母细胞 C.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不相同 D.如对卵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无法看到和乙细胞特征相同的细胞考点: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实验.分析:图中甲细胞中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表示处于减一中期的初级精母细胞;47 乙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细胞的着丝点分裂,表示处于减二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并且细胞的着丝点分裂,表示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丁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表示减一后期.解答:解:A、分析图形可知,乙、丙细胞中都不含有染色单体,A正确;B、图中甲细胞中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表示处于减一中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丁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表示减一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B正确;C、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可能存在等位基因,因此丁细胞中染色体的互换区段内同一位点上的基因不一定相同,C错误;D、由于卵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场所是输卵管中,如对卵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无法看到和乙细胞同时期的细胞,其原因是卵母细胞在卵巢中不能分裂到该时期,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进而判断细胞的分裂方式和所属时期,难度适中.3.下列有关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仁是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细胞器 B.线粒体不参与卵原细胞转化为初级卵母细胞的过程 C.神经细胞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神经递质受体蛋白 D.洋葱的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但用根尖细胞可以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物体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应用;神经元各部分的结构和功能.分析:1、原核细胞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而核糖体主要由蛋白质和RNA组成.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3、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植物细胞中含有控制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全部遗传物质.解答:解:A、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但是核仁不是细胞器,A错误;B、卵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成为初级卵母细胞,该过程中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B错误;C、神经细胞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形成突触前膜,神经递质受体蛋白位于突触后膜,C错误;47 D、洋葱的根尖细胞中无叶绿体,但含有控制叶绿体形成的相关基因,因此用根尖细胞可以培养出含叶绿体的植物体,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细胞的全能性、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识记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识记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及原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4.如图表示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中的A、B两种细胞器及相关生理活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A细胞器内生理活动的强度小于B细胞器内生理活动的强度 B.A、B两种细胞器产生的ATP均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C.增大光照强度一定会提高A细胞器中生理活动的强度 D.图示叶肉细胞中有有机物的积累,这是植物得以生长的物质基础考点: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细胞器A是叶绿体,细胞器B是线粒体,叶绿体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来自线粒体释放的二氧化碳和外界中的二氧化碳,因此此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解答:解:A、细胞器A吸收的二氧化碳多于细胞器B释放的二氧化碳,因此A细胞器内生理活动的强度大于B细胞器内生理活动的强度,A错误;B、叶绿体光反应产生的ATP被暗反应消耗,不能从叶绿体中运出,B错误;C、当光照强度达到饱和后,增加光照强度,光合作用过程不会改变,C错误;D、有机物的积累量如果小于夜间植物呼吸消耗量,该植物也不能正常生长,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知识点间的联系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47 5.质量分数为0.9%的KCl溶液与人的血浆等渗,但将红细胞置入其中会破裂.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KCl破坏红细胞的细胞膜,导致红细胞破裂 B.K+能进入红细胞,导致红细胞吸水膨胀破裂 C.KCl能使红细胞中蛋白质变性,导致红细胞破裂 D.红细胞在KCl溶液中发生渗透失水,导致破裂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分析:K+主要存在细胞内,用于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质量分数为0.9%的KCl溶液与人的血浆等渗,但将红细胞置入其中会破裂,只能是细胞吸水膨胀破裂,据此答题.解答:解:质量分数为0.9%的KCl溶液与人的血浆等渗,但将红细胞置入其中会破裂,原因是:K+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增大细胞内液体的浓度,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导致红细胞吸水膨胀破裂,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渗透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K+可以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用于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6.梭菌毒素“Tpel”可使动物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变性失活,而使该细胞凋亡.这一发现可能有助于研究杀死癌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失活都通过破坏肽键来实现 B.“Tpel”能间接改变细胞内mRNA的种类 C.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的细胞一定是癌细胞 D.癌变前后,细胞内的基因组成相同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癌变的原因.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控制的编程性死亡,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是通过转录和翻译过程实现的,因此梭菌毒素“Tpel”可能会间接改变mRNA的种类,进而导致细胞凋亡.解答:解:A、由题意可知,蛋白质变性的原因可能是梭菌毒素“Tpel”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A错误;B、“Tpel”通过间接改变细胞内mRNA的种类导致细胞凋亡,B正确;C、形态结构发生变化的细胞一定是癌细胞,有可能是细胞的分化,C错误;D、癌变前后,细胞内的基因组成不相同,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为癌基因,D错误.故选:B.47 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蛋白质变性的原因,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癌变的特点,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7.下表列出了四项实验方法及其原因,正确的是(  )选项方法原因A用冷却酒精使DNA和蛋白质进一步分离蛋白质不溶于酒精B用卡诺氏液处理洋葱根尖细胞维持细胞处于生活状态C用0.3g/mL的蔗糖溶液使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蔗糖分子不能透过细胞壁D调查人群中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各小组调查的数据要汇总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 A.AB.BC.CD.D考点:DNA的粗提取和鉴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分析:1、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则可以溶于酒精.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进一步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2、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中,低温诱导后的根尖可先用卡诺氏液处理并冲洗,然后再制作临时装片.3、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细胞质壁分离,但外界溶液浓度不能过高,否则会使细胞脱水死亡;故教材里面引起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质量浓度为0.3g/ml.4、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应选择群体中发病率高的单基因遗传病.根据调查目标确定调查的对象和范围.人类遗传病情况可通过社会调查和家系调查的方式进行,如统计调查某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是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然后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计算;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对某个典型患者家系进行调查,根据家系遗传状况推断遗传方式.解答:解:A、DNA不溶于酒精溶液,而细胞中的蛋白质溶于酒精溶液,利用这一原理,可以将DNA与蛋白质进一步分离,A错误;B、卡诺氏液是固定细胞形态的,经其处理之后的洋葱根尖细胞为死细胞,B错误;C、细胞壁具有全透性,蔗糖分子能透过,C错误;D、调查人类遗传病发病率时,在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的群体要足够大,可以让小组数据的结果在班级或年级中进行汇总,D正确.故选:D.点评:考查实验方法及其原因,解题关键在于对实验理解透彻,综合分析.47 8.油菜的凸耳和非凸耳是一对相对性状,用甲、乙、丙三株凸耳油菜分别与非凸耳油菜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表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PF1F2甲×非凸耳凸耳凸耳:非凸耳=15:1乙×非凸耳凸耳凸耳:非凸耳=3:1丙×非凸耳凸耳凸耳:非凸耳=3:1 A.凸耳性状是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B.甲、乙、丙均为纯合子 C.甲和乙杂交得到的F2均表现为凸耳 D.乙和丙杂交得到的F2表现型及比例为凸耳:非凸耳=3:1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分析:甲、乙、丙与非凸耳杂交,F1都是只有一种表现型,F1自交,F2代出现两种性状,根据数字比例分析作答.解答:解:A、根据甲与非凸耳杂交后得到的F1自交,F2代出现两种性状,凸耳和非凸耳之比为15:1,可以推知,凸耳性状是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的,A正确;B、由于甲、乙、丙与非凸耳杂交,F1都是只有一种表现型,故甲乙丙均为纯合子,B正确;C、由于甲×非凸耳得到的F2代凸耳:非凸耳=15:1,说明非凸耳是双隐性状,甲是双显性状的纯合子,乙×非凸耳得到的F2代凸耳:非凸耳=3:1,说明乙是单显性状的纯合子,故甲与乙杂交得到的F2代中一定有显性基因,即一定是凸耳,C正确;D、由于丙×非凸耳得到的F2代凸耳:非凸耳=3:1,故丙也为单显性状的纯合子,因此乙×丙杂交得到的F1为双杂合子,F2为两种表现型,凸耳:非凸耳=15:1,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9.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分别由基因A、a和D、d控制,图一为两种病的家系图,图二为Ⅱ10体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关基因定位示意图.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47  A.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Ⅱ6个体的基因型为aaXDXD C.Ⅲ13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为 D.Ⅲ12与Ⅲ14婚配后代正常的概率为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据系谱图可知,甲病中9、10号正常,女儿患病,故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乙病中3、4号患病,儿子8号正常,故为显性遗传病,据图2可知,控制甲病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乙病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故乙病为伴X显性遗传病.解答:解:A、据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Ⅱ6两病皆患,父亲正常,故其的基因型为aaXDXd,B错误;C、Ⅱ9基因型为AaXDXD或AaXDXd,Ⅱ10的基因型为AaXDY,故Ⅲ13个体是杂合子(aaXDXd)的概率为,C错误;D、Ⅲ12基因型为AaXdY,Ⅲ14基因型为(1AA,2Aa)(3XDXD,1XDXd),婚配后代正常的概率为(+×)×(×)=,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遗传病方式的判断、概率的计算、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等相关知识,提升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计算能力,而熟悉遗传系谱图准确判断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快速答题的关键.10.下列有关DNA结构及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NA分子复制总是精确无误的,不会出现差错 B.PCR与细胞中DNA分子复制所需要的条件完全一致 C.DNA分子一条链中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 D.每个DNA分子中只有一个启动子,启动子是DNA复制的起点考点: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47 分析:有关DNA分子复制,需要考生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DNA复制过程:(1)解旋:需要细胞提供能量,在解旋酶的作用下,两条螺旋的双链解开.(2)合成子链:以解开的每一段母链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等酶的作用下,利用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与母链互补的子链.(3)形成子代DNA分子:延伸子链,母链和相应子链盘绕成双螺旋结构.2.特点:(1)边解旋边复制;(2)复制方式:半保留复制.3.条件:(1)模板:亲代DNA分子的两条链.(2)原料: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3)能量:ATP.(4)酶:解旋酶、DNA聚合酶.4.DNA分子复制发生的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5.准确复制的原因:(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提供精确模板.(2)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保证了复制准确地进行.解答:解:A、一般情况下,DNA复制不会出现差错,A错误;B、PCR需要耐高温的DNA聚合酶,而细胞中DNA分子复制不需要,B错误;C、DNA分子一条链中相邻碱基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连接,C正确;D、DNA分子中每个基因都有一个启动子,启动子是DNA转录的起点,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方式的时期、所需的条件、过程、特点、方式及意义等基础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1.图甲是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后两种细菌的含量变化,图乙是利用同位素标记技术完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操作步骤.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ab对应的时间段内,小鼠体内已形成大量的抗R型细菌的抗体 B.图甲中,后期出现的大量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直接转化而来47  C.图乙沉淀物中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没有放射性 D.图乙中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所得子代噬菌体没有放射性考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图中ab段由于细菌刚进入小鼠体内,小鼠还没有产生相应的抗体,所以R型细菌会增多,该实验中部分R型菌转化成了S型菌,然后大量增殖.从理论上讲,乙图中的放射性只会出现在上清液中,但在实际操作中沉淀物中也会出现部分放射性.乙图中的实验如果没经过搅拌过程,则很多噬菌体会附着在细菌表面,经过离心后会进入沉淀物中,使得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增强.解答:解:A、小鼠产生抗体需要经过体液免疫过程,要一定的时间,所以甲图中ab时间段内,小鼠体内还没形成大量的免疫R型细菌的抗体,R型细菌数目继续增多,A错误;B、由于是将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注射到小鼠体内,所以甲图中最初的S型细菌是由R型细菌转化来的,但之后产生的S型细菌有的是由转化形成的S型细菌增殖而来,B错误;C、乙图中噬菌体被标记的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不能进入细菌,所以新形成的子代噬菌体没有放射性,C正确;D、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所以用32P标记亲代噬菌体,裂解后子代噬菌体中少部分具有放射性,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2.某生物基因(a)由正常基因(A)序列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而形成,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以下说法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A.基因a的产生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 B.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 C.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 D.不同地区的群体有着共同的进化方向考点: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47 分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基因a的产生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A的基因频率降低,A正确;B、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自然选择不同,选择作用不同,B正确;C、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同地区不同基因突变的频率是不同的,C正确;D、不同地区,自然选择不同,群体的进化方向也不同,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在解题时要掌握知识的关键所在,比如要知道: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13.当快速牵拉图中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a→d构成了完整的反射弧 B.牵拉骨骼肌时,c处组织液中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C.刺激骨骼肌产生的信号传到c处就会形成痛觉 D.兴奋到达b点时,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反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分析: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据此答题.解答:解:A、a是感受器,b是传入神经,c是神经中枢,d是传出神经,完整的反射弧中还应该有效应器,A错误;B、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说明在c处突触部位有神经兴奋的传递,因而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B正确;C、c是神经中枢,位于脊髓,而痛觉应该在大脑皮层产生,C错误;D、兴奋到达b点时,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与膜外相反,D错误.47 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及兴奋传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B.基因重组导致新基因的产生,从而形成遗传多样性 C.湿地可以调节气候、净化污水,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D.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形成生物多样性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分析:1、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和一定地区所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物种及其遗传变异和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总称.它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2、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是指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解答:解:A、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A正确;B、基因突变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形成遗传多样性,基因重组不会导致新基因的产生,B错误;C、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C正确;D、共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还要知道,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主要形式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2)迁地保护: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4)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47 15.下列有关人体淋巴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胸腺中发育成熟的T淋巴细胞只参与细胞免疫 B.效应T细胞可攻击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 C.效应B细胞来源于B细胞或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 D.淋巴因子可加速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的增殖分化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解答:解:A、T淋巴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A错误;B、效应T细胞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即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B正确;C、受抗原刺激B细胞或记忆细胞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C正确;D、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能促进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增殖,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过程,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6.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由垂体产生和释放47  B.大量失钠将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 C.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等 D.乳酸进入血液后,经机体调节,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考点:内环境的组成;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内环境的理化特性.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知识.1、内环境稳态的概念:正常集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2、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3、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中血糖含量、温度、pH等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是细胞代谢正常进行和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在垂体处储存和释放,A错误;B、细胞外液的钠离子浓度远高于细胞内液,故大量失钠将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B正确;C、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不属于血浆的成分,C错误;D、乳酸进入血液后,和血浆中的缓冲物质反应,维持PH值的恒定,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概念、实质、调节机制及生理意义,明确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状态,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17.将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迎春花插条等分为n组,其中一组浸入清水中,其它组分别浸入不同浓度梯度的萘乙酸(NAA)溶液中.浸泡24小时后同时取出,分别转入不同的烧杯中进行水培,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插条生根数目,结果如图所示.图中曲线A代表不同浓度梯度的NAA溶液中插条生根数目变化,曲线B代表浸入清水中的插条生根数目.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浓度的NAA溶液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B.b~d浓度的NAA溶液抑制插条生根47  C.c浓度的NAA溶液对插条生根无影响 D.实验说明NAA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考点: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分析:生长素的两重性: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①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②促进果实发育;③防止落花落果.解答:解:A、a~b浓度的NAA溶液中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大于清水中扦插枝条的生根数,则a~b浓度的NAA溶液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故A正确.B、b~d浓度的NAA溶液,其中b~c浓度的NAA溶液中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大于清水中的扦插枝条的生根数,起促进作用,c~d浓度的NAA溶液中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小于清水中的扦插枝条的生根数,起抑制作用;故B错误.C、c浓度的NAA溶液中插条生根数等于清水中扦插枝条的生根数,说明无影响;故C正确.D、实验说明NAA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以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实验为载体,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18.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制备果酒和果醋的实验过程中都要持续通入氧气 B.加酶洗衣粉中的四类酶制剂都能直接去除衣物上的污垢 C.用二苯胺试剂进行DNA鉴定时需要沸水浴加热 D.固定化细胞和固定化酶都需要在适宜的营养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考点:制备和应用固相化酶;酒酵母制酒及乙酸菌由酒制醋;DNA的粗提取和鉴定.分析:1、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菌,制作果酒时要先通气后密封;醋酸菌是异养好氧菌,制作果醋时要不断通入氧气.2、加酶洗衣粉中添加了多种酶制剂,如碱性蛋白酶制剂和碱性脂肪酶制剂等.这些酶制剂不仅可以有效地清除衣物上的污渍,而且对人体没有毒害作用,并且这些酶制剂及其分解产物能够被微生物分解,不会污染环境.3、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的比较:47 固定化酶固定化细胞酶的种类一种一系列酶制作方法吸附法、交联法、包埋法吸附法、包埋法是否需要营养物质否是缺点不利于催化一系列的酶促反应反应物不宜与酶接近,尤其是大分子物质,反应效率下降优点①既能与反应物接触,又能与产物分离;②可以反复利用成本低,操作容易解答:解:A、果酒制作过程中需用酵母菌,前期需通往氧气,后期保持无氧环境进行发酵产生酒精,而果醋制作过程中的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在整个过程中都要持续通往氧气,A错误;B、加酶洗衣粉中纤维素酶的作用主要是使纤维素的结构变得蓬松,从而使得渗入纤维深处的尘土和污垢能够与洗衣粉接触,最终达到更好的去污效果,B错误;C、DNA粗提取后用二苯胺进行鉴定时需要进行水浴加热,C正确;D、利用固定化细胞进行生产时,需要提供营养物质,而固定化酶不需要,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果酒果醋的制作、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DNA的粗提取与鉴定以及酵母细胞的固定化的实验等,要求考生能够掌握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难度适中. 19.将特定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相结合制成的“生物导弹”,能够用于杀死人类某些癌细胞.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过程的原理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 B.经①形成的杂交瘤细胞都能无限增殖并产生特定抗体 C.②过程需要筛选并克隆单个杂交瘤细胞 D.抗体的靶向作用使③过程具有高度特异性考点: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单克隆抗体的优点.分析:1、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47 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2、单克隆抗体的作用:①作为诊断试剂:(最广泛的用途)具有准确、高效、简易、快速的优点.②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癌症,可制成“生物导弹”.解答:解:A、①过程的原理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都是细胞膜的流动性,A正确;B、经①形成的杂交瘤细胞不一定都能产生特定抗体,需要经过抗体阳性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B错误;C、②过程需要采用抗体阳性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然后进行克隆化培养(包括体内培养和体外培养),C正确;D、抗体的靶向作用使③过程具有高度特异性,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单克隆抗体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掌握单克隆抗体的特点及相关应用,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 20.图示利用二倍体小鼠所做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过程①需运用早期胚胎培养技术 B.图中囊胚的细胞基因型都相同 C.代孕母鼠需进行同期发情处理 D.嵌合体幼鼠是二倍体考点:胚胎移植.分析:分析题图:图示是利用二倍体小鼠所做的实验,发育成白鼠的受精卵形成的8细胞胚和发育成黑鼠的受精卵形成的8细胞胚合并形成16细胞胚,再进行早期胚胎发育形成囊胚,进而移植入代孕母鼠的子宫,最后分娩形成嵌合体幼鼠.解答:解:A、过程①需运用早期胚胎培养技术,A正确;47 B、图中囊胚是由白鼠和黑鼠8细胞胚合并形成的16细胞胚发育而来的,因此其中的细胞的基因型不都相同,B错误;C、胚胎移植时,为保证胚胎移植入相同的生理环境,代孕母鼠需进行同期发情处理,C正确;D、嵌合体幼鼠仍属于二倍体,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早期胚胎发育的具体过程,掌握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及生理学基础,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二、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5分,每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21.男性红绿色盲患者(XbY)的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和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XBXb)的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常染色体数目比值为4:1 B.核DNA数目比值为2:1 C.红绿色盲基因(Xb)数目比值为1:1 D.染色单体数目比值为2:1考点:伴性遗传.分析: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的基因型为XbY,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平均分向细胞两极;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基因型为XBX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而且染色体数目减半.解答:解:A、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则比值为4:1,A正确;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数目92个,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中DNA数目46个,B错误;C、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色盲基因数目为2,女性携带者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则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色盲基因数目为0或者2,C错误;D、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单体数目为0,D错误.故选:A.47 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数目变化,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22.下列有关酶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合成ATP的过程都需要酶的催化 B.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过程需要消耗ATP C.酶和ATP共有的组成元素是4种或5种 D.细胞中合成酶的场所是唯一的,而合成ATP的场所不唯一考点: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的综合.分析:一、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者一类化学反应.3、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二、ATP元素组成:ATP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结构特点: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磷酸键线断裂,为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解答:解:A、酶具有专一性,ATP的合成与分解离不开酶,合成需要合成酶,分解需要水解酶,A正确;B、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过程发生在外界,不需要消耗ATP,B错误;C、大部分酶是蛋白质,组成元素为C、H、O、N,少量是RNA,组成元素为C、H、O、N、P,ATP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所以酶和ATP共有的组成元素是4种或5种,C正确;D、大部分酶是蛋白质、少量是RNA,细胞中合成酶的场所是核糖体或细胞核中,细胞中合成ATP的场所由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D错误.故选:AC.47 点评:本题考查酶和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23.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中A、B、C代表生态系统成分,数字表示碳的流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生产者、A、B、C构成了两条食物链 B.①②⑥⑦为CO2形式,③④⑤为有机物形式 C.③④⑤⑥⑦之和等于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 D.经③流向B的碳全部用于B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考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分析:分析题图:此图是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A和生产者之间有来回双箭头,A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①是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②⑥⑦是呼吸作用,其中⑥也叫做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③是摄食,④⑤是生产者的残枝败叶、消费者的尸体粪便流向分解者.解答:解:A、根据试题分析,A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不能参与食物链的构成,A错误;B、碳在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流动,在群落内部以有机物形式流动,B正确;C、生产者同化的碳的总量为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即①的总量,C错误;D、经③流向B的碳大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二氧化碳形式散失,少量的碳元素储存于B体内的有机物中,D错误.故选:AC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碳循环的过程的识记、理解与运用.24.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病不一定在家族每代人中均会出现 B.三倍体西瓜的培育原理属于染色体变异 C.单倍体植株比正常植株弱小,通常高度不育47  D.诱变育种可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该菌株的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考点:染色体组的概念、单倍体、二倍体、多倍体;杂交育种;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危害.分析: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显性遗传病可能在家族每代人中均出现,而隐性遗传病不一定在家族每代人中均会出现.由配子发育成的个体叫单倍体,单倍体植株比正常植株弱小,通常高度不育.解答:解:A、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显性遗传病可能在家族每代人中均出现,而隐性遗传病不一定在家族每代人中均会出现,A正确;B、三倍体西瓜的培育原理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B正确;C、单倍体植株比正常植株弱小,通常高度不育,C正确;D、诱变种可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即由于碱基对增添、缺少或替换而使基因结构发生改变,D正确.故选:ABCD.点评:对于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及在育种中的应用、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和遗传特点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25.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脂肪、肝、神经等多种组织细胞.下图表示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大致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属于专能干细胞 B.通过离心去上清液可以除去胰蛋白酶 C.在超净台上操作即可满足细胞培养所需的无毒、无菌条件 D.出现接触抑制前,培养瓶中的细胞数量有可能呈“J”型增长考点: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胚胎干细胞的研究与应用.分析:47 干细胞按分化潜能可分为全能干细胞(如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形成所有的成体组织细胞,甚至发育成为完整的个体)、多能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可以分化形成除自身组织细胞外的其他组织细胞,如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皮肤干细胞等)和专能干细胞(维持某一特定组织细胞的自我更新,如肠上皮干细胞)三种类型.根据题意,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特定诱导条件下,可分化为脂肪、肝、神经等多种组织细胞,说明是多能干细胞.解答:解:A、根据题意可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化成脂肪、肝、神经等多种组织细胞,故属于多能干细胞,A错误;B、离心后由于细胞沉淀在底层,胰蛋白酶在上清液中,B正确;C、无菌、无毒的环境包括培养皿、培养液和培养用具的无菌处理、定期更换培养液等,在超净台上操作并不能保证完全无菌,C错误;D、出现接触抑制之前,种群的增长模型接近“J”型,D正确.故选:AC.点评:本题考查了干细胞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难度适中.三、解答题(共8小题,满分65分)26.黑藻是一种常见的沉水植物,其叶片小而薄,叶肉细胞内有大而清晰的叶绿体,液泡无色.某同学观察黑藻叶肉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实验步骤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1)选用黑藻叶片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现象的优点是 细胞的原生质层呈绿色,便于观察 .(2)步骤①中,要将视野右上方的叶肉细胞移到中央,应将装片向 右上方 移动.(3)若步骤②中使用的试剂是0.3g/mL的蔗糖溶液,则在步骤③中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这是黑藻细胞发生 渗透作用失水 的结果.步骤④滴加清水后,步骤⑤观察到多数黑藻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黑藻细胞失水过快、过多而死亡 .(4)假设将黑藻三个相同的叶肉细胞分别放在a、b、c3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得到如图2所示状态(原生质层不再变化).则结构②在3种溶液中的颜色差异 不明显 (明显/不明显),实验后结构③浓度的大小关系为 c>b>a .47 (5)近年来,人们发现黑藻也能利用有机碳进行混合营养生长,且光合速率得到提高.研究人员以醋酸盐补充有机碳源,研究其对黑藻光合色素含量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不同醋酸钠浓度下黑藻中主要色素含量(mg/g)醋酸钠浓度(g/L)01.02.55.0叶黄素+玉米黄质0.931.591.511.38胡萝卜素1.082.011.871.82叶绿素a11.3121.3719.8618.67①提取和分离黑藻叶中光合色素的操作如图3,图3中试剂A、B分别为 无水乙醇(丙酮)、层析液 ,操作C的要求是 等每次色素滤液线干燥后重复画几次,画线要细、齐 .②由如表数据可推测,补充醋酸盐之所以能提高黑藻的光合速率,是因为 补充一定浓度的醋酸钠,有利于提高黑藻光合色素的含量,黑藻能吸收更多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考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分析:1、分析图1实验装置图:图1考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外界溶液浓度过大,会导致植物细胞死亡,不再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2、分析图2:A图液泡最大,C图液泡最小,说明a、b、c三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的浓度c最大,a最小.3、根据表格分析,自变量是醋酸钠浓度,因变量是色素的含量;实验结论:补充一定浓度的醋酸钠,有利于提高螺旋藻的光合色素含量,其中对叶绿素a的影响最为显著.解答:解:(1)选用黑藻叶片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现象的优点是含有叶绿体,细胞的原生质层呈绿色,便于观察.(2)显微镜下呈现的是倒像,处于视野右上方的叶肉细胞实际上位于视野的左下方,要将视野右上方的叶肉细胞移到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47 (3)将黑藻细胞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细胞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若滴加清水后,观察到多数黑藻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最可能的原因可能是黑藻细胞失水过快、过多而死亡.(4)结构②为细胞质,含有叶绿体,为绿色,故失水后在3种溶液中的颜色差异明显.由于A图液泡最大,C图液泡最小,说明细胞C失水最多,细胞A失水最少,所以实验后细胞液浓度:c>b>a.(5)①提取和分离黑藻叶中光合色素的操作如图3,图3中试剂A为提取液,B为层析液,故A、B分别为无水乙醇(丙酮)、层析液,操作C为划滤液细线,要求是等每次色素滤液线干燥后重复画几次,画线要细、齐.②由表中数据可知:补充一定浓度的醋酸钠,有利于提高螺旋藻的光合色素含量,其中对叶绿素a的影响最为显著.据此推测,补充醋酸盐之所以能提高螺旋藻的光合速率,是因为光合色素含量增加,螺旋藻能吸收更多光能进行光合作用.故答案为:(1)细胞的原生质层呈绿色,便于观察(2)右上方(3)渗透作用失水黑藻细胞失水过快、过多而死亡(4)明显c>b>a(5)①无水乙醇(丙酮)、层析液等每次色素滤液线干燥后重复画几次,画线要细、齐②补充一定浓度的醋酸钠,有利于提高黑藻光合色素的含量,黑藻能吸收更多光能进行光合作用点评:本题以实验装置图为载体,考查质壁分离、色素的提取的综合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实验装置图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27.有两种植物,一种在强光下生长,一种在阴蔽处生长.从这两种植物上各取一片彼此相似的叶片,分别放在两个密闭的透明盒子中.在最适宜温度条件下,逐渐增加光照强度,测定放氧速率的数据如表.光强[μmol光子/(m2•s)]0102550100250500600放氧速率[μmolO2/(m2•s)]叶片A﹣20﹣10﹣5﹣1515283047 叶片B﹣2﹣0.51.536101211(1)由表中数据可以推测,取自阴蔽处生长的叶片是 B .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 光反应 过程,该过程的能量变化为 光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2)光照强度>600μmol光子/(m2•s)时,可推知叶片A放氧速率主要受 二氧化碳浓度 限制;此时,叶肉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 线粒体基质 .(3)若绘制A、B两叶片放氧速率曲线图,则大约在175μmol光子/(m2•s)时两条曲线相交,此交点的生物学含义是 A、B两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相等 .(4)光照强度为500μmol光子/(m2•s)时,叶片B的真正光合速率为 14 μmolO2/(m2•s),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放氧速率下降的原因是 密闭的盒子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下降,抑制了暗反应,使光反应速率下降 .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据此分析题干表格数据和各小题的要求,认真梳理分析相关知识点,即可正确作答.解答:解:(1)据表中数据分析,B叶片同等光照下光合作用较小,所以其为取自阴蔽下的叶片.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该过程可将光能转化为ATP中的化学能.(2)光照强度>600μmol光子/m2•s时,叶片A放氧速率主要被CO2浓度限制,叶肉细胞呼吸作用产生的CO2转移途经是从线粒体进入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3)根据题意,大约在175μmol光子/(m2•s)时两条曲线相交,此交点的生物学含义是A、B两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相等.(4)据表分析,光照强度为500μmol光子/(m2•s)时,叶片B的呼吸作用速率为2μmolO2/(m2•s),净光合速率为12μmolO2/(m2•s),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2+12=14μmolO2/(m2•s).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密闭的盒子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下降,抑制了暗反应,使光反应速率下降.故答案为:(1)B光反应光能转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2)二氧化碳浓度线粒体基质(3)A、B两叶片净光合作用速率相等(4)14密闭的盒子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下降,抑制了暗反应,使光反应速率下降47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难度适中,解题的关键是明确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因素.28.如图甲、乙分别表示大肠肝菌和酵母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请据图回答(1)比较两图可见,两种生物在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明显的不同是 转录与翻译是否可同时进行 ,从细胞结构上分析,形成这一区别的原因是 细胞是否具有核膜 .(2)图甲中的①与图乙中的 B (填写图中字母)代表同一种物质,合成该物质需要 RNA聚合 酶的催化,两图中,承担运载氨基酸功能的物质是 tRNA .(3)图甲中两个核糖体上最终合成的物质的结构 相同 (相同/不同).(4)图乙中,存在碱基A与U配对过程的是 ①② (填写图中数字序号)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表示两种细胞中主要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其中甲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其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乙细胞含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细胞,其转录和翻译过程不是同时进行的.解答:解:(1)比较两图可见,两种生物在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明显的不同是转录与翻译是否可同时进行,从细胞结构上分析,形成这一区别的原因是细胞是否具有核膜.(2)图甲中的①与图乙中的B代表同一种物质,都是mRNA,合成该物质需要以DNA分子一条链为模板,并需要在RNA聚合酶的催化下;两图中,承担运载氨基酸功能的物质是tRNA.(3)图甲中两个核糖体上最终合成的物质的结构相同,因为都是以同一mRNA为模板进行翻译的.(4)由于碱基U只存在于RNA分子中,所以图乙中,存在碱基A与U配对过程的是①②,即转录和翻译过程.故答案为:47 (1)转录与翻译是否可同时进行细胞是否具有核膜(2)BRNA聚合tRNA(3)相同(4)①②点评:本题结合两种细胞中主要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首先要求考生能根据图中细胞结构特点,准确判断出甲为原核细胞,乙为真核细胞;其次要求考生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转录和翻译的区别,能对各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29.如图是某一年生自花传粉植物(2n=10)的某些基因在亲本染色体上的排列情况.请分析并回答问题.(1)该植物的一个染色体组含有 5 个染色体.用图示两种基因型的亲本杂交,进行人工授粉之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对母本去雄 和 套袋 .(2)该植物控制红色花色的基因分别是B、F、G,控制白色花色的基因分别是b、f、g;各显性基因的表现效果相同,且显性基因越多,红颜色越深(如深红、红、浅红…等表现型),隐性类型为白色.让如图所示亲本进行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花色的表现型有 7 种,其中白色花色的几率是  .(3)若E基因存在纯合致死现象,则让F1自交得到的F2中杂合子Ee所占比例为  .(4)该植物叶片无香味(D)对有香味(d)为显性,如图所示亲本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叶片具有香味性状.可能的原因是:① 某一雌配子形成时,D基因突变为d基因 ;② 形成的某一雌配子不含D基因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47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植物控制红色花色由三对等位基因B、b,F、f,G、g共同决定,由于母本含6个相关的显性基因,而父本不含相关的显性基因.由于各显性基因的表现效果相同,且显性基因越多,红颜色越深,说明是数量遗传.解答:解:(1)根据题干信息已知该植物染色体上2n=10,所以该一个染色体组含有5条染色体;在异花传粉中需要对母本在花未成熟时期进行去雄套袋处理,防止自花授粉.(2)根据图示亲本的基因型可以表示为BBFFGG和bbffgg,子一代的基因型为BbFfGg,自交后产生的子二代会出现:不含显性基因的个体,含有一个,二,三,四,五,六个显性基因的个体,共7种表现型,产生bbffgg的概率为××=.(3)根据图示亲本基因型为Ee和ee,得到的子一代为Ee和ee,分别自交后得到的子代中EE、Ee、ee所占的比例分别为、、,因为EE致死,所以杂合子Ee所占比例为.(4)根据图示亲本的基因型为DD和dd,杂交后得到的子一代为Dd(无香味),若“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叶片具有香味性状”说明在子一代中没有出现D基因,而且亲本中只有母亲具有该基因,所以可能的原因是母本在减数分裂中发生了隐性突变或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异常产生了不含D的配子.故答案为:(1)5对母本去雄套袋(2)7(3)(4)某一雌配子形成时,D基因突变为d基因形成的某一雌配子不含D基因点评: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数量遗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一定难度. 30.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可作用于下丘脑,调节人的食欲.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1)瘦素合成后,在 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 等结构的共同作用下,分泌出细胞,通过 体液 运输至下丘脑,并与靶细胞上的 特异性受体 结合.(2)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引起神经元A兴奋,神经元B受抑制,使信号分子X的分泌量 增加 ,Y的分泌量 减少 47 ,从而使饱中枢兴奋;同时使信号分子Z的分泌量 减少 ,饥中枢受抑制,降低人的食欲.大多数肥胖者血液中瘦素水平没有降低,推测其体内 瘦素的受体失去功能 ,从而使食欲失去控制.(3)当人体大量进食后,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并将其转变为脂肪.据此判断,当瘦素对胰岛素的分泌具有 抑制 作用时,才可维持体内脂肪含量的稳定.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1、激素调节的特点有:①微量和高效、②通过体液运输、③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2、由题图知,神经元A兴奋时,会使信号分子x增多;神经元B受到抑制时,会使信号分子Y和Z均减少.3、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解答:解:(1)瘦素是一种蛋白质类激素,其合成与分泌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等结构的共同参与.分泌出细胞后通过体液的运输,与靶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2))结合题图和以上分析知,人体内脂肪含量偏高时,瘦素释放量增加,引起神经元A兴奋,神经元B受抑制,使信号分子X与Y的分泌量会分别增加和减少,所以X和Y的比值会增加,从而使饱中枢兴奋;同时使信号分子z的释放也减少,饥中枢受抑制,降低人的食欲;激素调节一般为(负)反馈调节,大多数肥胖者血液中瘦素水平没有降低,推测最可能的原因是其体内瘦素的受体失去功能(瘦素无法运输到下丘脑、血液中存在瘦素抑制剂),从而使食欲失去控制.(3)当人体大量进食后,人体的血糖浓度会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此时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细胞吸收(摄取)葡萄糖并将其转变为脂肪,据此判断,当瘦素对胰岛素的分泌具有抑制作用时,才可维持体内脂肪含量的稳定.故答案为:47 (1)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线粒体体液特异性受体(2)增加减少减少瘦素的受体失去功能(3)抑制点评:本题以瘦素为题材,考查了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考生能够充分摄取题干中有效信息并对题图正确分析和总结是解题的关键.31.科研人员利用胚胎干细胞(ES细胞)对干扰素基因缺失小鼠进行基因治疗.其技术流程如图1:(1)步骤①的技术名称是 细胞核 .(2)将基因导入ES细胞而不是导入到上皮细胞是因为ES细胞具有 ES细胞具有全能性 .(3)步骤③中,需要构建含有干扰素基因的 基因表达载体 .由于DNA复制时,子链只能由5′向3′方向延伸,故构建前利用PCR技术扩增干扰素基因时,可以从图2A、B、C、D四种单链DNA片段中选取 B和C 作为引物.对干扰素基因片段和质粒进行酶切时,可选用限制酶的组合为 HindⅢ和PstⅠ 或 EcoRⅠ和PstⅠ .(4)将步骤③获得的ES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选择发 绿 色荧光的细胞进行体外诱导.为检测干扰素基因是否表达,可以采用 抗原﹣抗体杂交 的方法.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47 分析:分析图1:①表示核移植过程;②表示早期胚胎培养过程;③表示将目的基因导入ES细胞.分析图2:该DNA片段含有四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其中SamⅠ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位于目的基因上.分析图3:图3为质粒结构示意图,该质粒含有2个标记基因(红色荧光标记基因和绿色荧光标记基因).解答:解:(1)核移植是将体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所以实验前要去除卵母细胞的细胞核.(2)将基因导入ES细胞而不是导入到上皮细胞是因为ES细胞具有全能性.(3)步骤③是将目的基因导入ES细胞,该过程之前需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DNA复制只能从5’到3’,因此构建前利用PCR技术扩增干扰素基因时,可以从图2中A、B、C、D四种单链DNA片段中选取B和C作为引物.由图可知,SamⅠ酶的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位于目的基因上,用该酶切割会破坏目的基因,因此对干扰素基因片段和质粒进行酶切时,可选用限制酶HindⅢ和PstⅠ或EcoRⅠ和PstⅠ.(4)用限制酶HindⅢ和PstⅠ或EcoRⅠ和PstⅠ切割时会破坏红色荧光蛋白基因,但不会破坏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因此将步骤③获得的ES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选择发绿色荧光的细胞进行体外诱导.为检测干扰素基因是否表达,可以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法.故答案为:(1)细胞核(2)ES细胞具有全能性(3)基因表达载体B和CHindⅢ和PstⅠEcoRⅠ和PstⅠ(4)绿抗原﹣抗体杂交点评:本题以基因治疗的流程图为载体,考查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以及胚胎工程等方面的知识,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识记细胞核移植的过程;识记囊胚包括内细胞团和滋养层两部分;明确基因工程中质粒和目的基因需要利用同种限制酶进行切割;掌握目的基因检测和鉴定的一般方法等.32.微生物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分析并回答下列与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相关的问题.(1)如表是某液体培养基成分含量表.编号①②③④⑤⑥成分NH4HCO3KH2PO4CaSO4FeCl3维生素H2O47 含量0.5g0.3g0.5g0.5g少许100mL用该培养基培养的细菌,其同化作用的类型属于 自养型 ;此培养液若用来筛选自生固氮菌,则应除去的成分是表格中的 NH4HCO3 ;若要将该液体培养基配制为固体培养基,则还需加入的物质是 琼脂 .(2)检验饮用水中大肠杆菌含量是有效监控疾病发生的必要措施.①检验大肠杆菌的含量时,通常将水样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采用 稀释涂布平板 法将不同稀释度的水样接种到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记录菌落数量.如图所示4种菌落分布图中,不可能用该方法得到的是 D .②用该方法统计样本菌落数时需要设置对照组.设置方法是 相同条件下直接培养不涂布水样的空白培养基 .③如分别取0.1mL已稀释103倍的水样分别接种到3个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培养基记录到大肠杆菌的菌落数分别为45、56、67,则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 5.6×108 .④已知大肠杆菌能发酵乳糖并产气.现提供足量的已灭菌的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和具塞试管,应如何判断待检水样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 通过无菌操作向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待检水样,再注入已经灭菌的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将试管充满,塞上塞子,混匀后置于37℃恒温培养箱24h,若试管内有气泡生成,说明水样中有大肠杆菌. .考点: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测定某种微生物的数量.分析:阅读题干可知,本题主要是微生物培养的条件,包括环境条件和营养需求,明确知识点后,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然后根据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综合回答.解答:解:(1)据表分析,该培养基配方中处维生素外缺少其他的有机碳源与氮源,所以该培养基培养的细菌的同化作用的类型属于自养型.此培养液若用来筛选自生固氮菌,则应除去的成分是表格中的氮源,即NH4HCO3.要将该液体培养基配制为固体培养基,则还需加入凝固剂琼脂.(2)①检验含有大肠杆菌的水样通常需要使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不同稀释度的水样接种到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记录菌落数量.据图分析,ABC属于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的结果,47 D属于平板划线法接种的结果,所以图示4种菌落分布图中,不可能用该方法得到的是D.②该实验的空白对照实验为:相同条件下直接培养不涂布水样的空白培养基.③每升原水样中大肠杆菌数为(45+56+67)÷3÷0.1×1000×103=5.6×108.④待检水样中是否含有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为:通过无菌操作向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待检水样,再注入已经灭菌的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将试管充满,塞上塞子,混匀后置于37℃恒温培养箱24h,若试管内有气泡生成,说明水样中有大肠杆菌.故答案为:(1)自养型NH4HCO3琼脂(2)①稀释涂布平板D②相同条件下直接培养不涂布水样的空白培养基③5.6×108④通过无菌操作向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待检水样,再注入已经灭菌的乳糖蛋白胨培养液将试管充满,塞上塞子,混匀后置于37℃恒温培养箱24h,若试管内有气泡生成,说明水样中有大肠杆菌.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选择培养基、微生物培养的环境条件,微生物培养的营养条件.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实验结果获取有效信息,并分析利用有效信息获取结论的能力.33.一般淡水的pH介于6.5~8.5.为了给水产养殖提供控制水华的参考依据,科研人员进行了pH对普通小球藻(鱼类优良饵料)和鱼腥藻(主要的水华藻)生长影响的研究,结果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设计pH范围在6.0~9.0,其主要依据是 一般淡水的pH介于6.5~8.5 .47 (2)单独培养时,不同pH条件下普通小球藻和鱼腥藻的种群数量呈 S 型增长.随pH增大,环境容纳量增加更显著的是 鱼腥草 .(3)共同培养时,小球藻与鱼腥藻之间通过争夺 光照争夺营养物质 等形成竞争关系.(4)已知多数淡水鱼生长的最适pH为7.0~8.5,根据本实验结果分析,水产养殖中水体pH应控制在 7.0 左右.(5)图2是某鱼塘中小球藻a和两种养殖鱼类b、c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其中b、c均能以a为食.①调查b的种群密度常采用 标志重捕法 法;该方法获得的结果与实际值相比,通常会 偏大 (偏大/偏小/基本一致).②a、b和c之间可构成 2 条食物链,若b全部被捕捞,则c的数量将 增加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间关系.分析:1、由题图1可知,单独培养时,不同pH条件下普通小球藻和鱼腥藻的种群数量都按S型增长;且pH在6.0~9.0之间,随pH增大,鱼腥藻的环境容纳量增加更显著.2、根据图2分析,a的数量明显多于b、c,则a表示被捕食者,而b、c存在你死我活的关系,则表示竞争关系.解答:解:(1)由于一般淡水的pH介于6.5~8.5之间,所以实验中设计pH范围在6.0~9.0.(2)由题图1可知,单独培养时,不同pH条件下普通小球藻和鱼腥藻的种群数量按S型增长;由图1可知,pH在6.0~9.0之间,随pH增大,环境容纳量增加更显著的是鱼腥藻.(3)共同培养时,小球藻与鱼腥藻之间通过争夺光照、争夺营养物质等形成竞争关系.(4)已知多数淡水鱼生长的最适pH为7.0~8.5,而pH在6.0~9.0之间,随pH增大,鱼腥藻的环境容纳量不断增加,是主要的水华藻,所以水产养殖中水体pH应控制在7.0左右.(5)①b表示养殖鱼类,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则调查b的种群密度常采用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计算公式:种群密度(N):第一捕获并标记个体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由于鱼的部分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的结果比实际值偏大②根据题意分析,b、c均能以a为食,而从图中观察b、c之间没有捕食关系,则a、b和c之间可构成2条食物链,若b全部被捕捞,则c由于缺少竞争者,数量将增加.47 故答案为:(1)一般淡水的pH介于6.5~8.5(2)S鱼腥草(3)争夺光照争夺营养物质(4)7.0(5)①标志重捕法偏大②2增加点评:本题考查种群的数量变化、种间关系、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以及生态系统的结构,难度中等,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图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