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粤语词汇中浅析粤方言与古代汉语的渊源

从粤语词汇中浅析粤方言与古代汉语的渊源

ID:16360814

大小:29.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9

从粤语词汇中浅析粤方言与古代汉语的渊源_第1页
从粤语词汇中浅析粤方言与古代汉语的渊源_第2页
从粤语词汇中浅析粤方言与古代汉语的渊源_第3页
从粤语词汇中浅析粤方言与古代汉语的渊源_第4页
从粤语词汇中浅析粤方言与古代汉语的渊源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粤语词汇中浅析粤方言与古代汉语的渊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粤语词汇中浅析粤方言与古代汉语的渊源  摘要:粤方言作为两广(广东、广西)地区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通行的方言,它的重要性不仅因为有广泛的人群,还因为它与古代汉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粤语较完整地保留了相当一部分的古词语,堪称是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在此,我以词汇的角度,分别从词音、词义和词法的使用和读音这四个方面论述粤方言与古代汉语的渊源关系。  关键词:北方方言;粤语;古代汉语;外语词汇  中图分类号:H1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2  一、前言  有人说,“学会客家方言,能够穿越到秦朝,学会粤

2、方言与闽方言,能穿越到唐宋。”但在笔者对粤方言深入研究后,认为这句话很是浅薄,粤语若要追根溯源,何止到唐宋?  在此,先看看一首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geo55]  在河之洲。[zeo55]  窈窕淑女,[neu33]  君子好逑。[keo13]  从元音来说,这首诗经若用普通话来念,“洲”和“逑”是不押韵的,若用粤语来念,“鸠”、“洲”、“逑”三个字均押韵。从辅音来说,“鸠[geo55]”这个字在粤语中仍然保留着浊音的读法;“清――浊”是中古汉语的一对区别特征,后来浊音这个区别特征在很多方言(如普通话)中消失了。从声调来说,粤语有9个调类

3、,6个调值,如“女[neu33]”、“逑[keo13]”这两个音调在普通话是没有的;除此之外,粤语还保留了大量的入声字。  综上所述,粤方言从语音方面来说是保留古代音最多的一个,在此就不再深入论证。那么,粤方言的词汇方面究竟有何特色?本文试以词义、词序、词音、词法等几个方面为例,从古汉语中“寻根”,对它的来源做个初步探讨。  二、粤方言词音与古代汉语的联系  (一)粤语存在大量的单音节词  单音节词在汉语上古时期,几乎占着绝对的优势。近代以来,词汇迅速扩大,双音节词日益增多。到了现代,在普通话等其他方言中,双音节形式的词的语音形式占了主体地位,甚至

4、具有了代表性。然而在粤方言的词汇中,单音节词的能产性虽然有所弱化,但仍然占有相当的分量。例如:  桌子――台,椅子――凳,裙子――裙,  鼻子――鼻,匣子――盒,鸭子――鸭,  儿子――仔,衣服――衫,眼睛――眼,  从上述例子得出,有一些古代词语在普通话中已经发展为双音节词,即在原词根再加上一个后缀“子”、“头”、“儿”等构成,让其读起来朗朗上口。与双音节词相比,单音节词表意简明,符合口语交流原则,至今粤语仍沿用部分单音,故此与来实现表达简洁、交流便捷的目的。  (二)从“新抱”一词,看古音的延续  广东地区有句俗语:“初归新抱,落地孩儿”,其中

5、“新抱”一词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媳妇”。“妇”在普通话中念[fu51],声母”f”是轻唇音;古代汉语有一条规律:“古无轻唇音”,所有的声母”f”全部发为[b]或[p]。“新妇”是古老词汇,至少在汉代之前,如,《后汉书?列女传?周郁妻》:“郁骄淫轻躁,多行无礼。郁父伟谓阿曰:‘新妇贤者女,当以道匡夫。’”《义府?新妇》:“汉以还,呼子妇为新妇。”由此可见,粤语的口语延续了古音,读作“新抱”,书面语读作“新妇”。  无独有偶,“番”在口语中读[fan55],比如“番茄”、“番薯”。但在广东省地名“番禺”当中,应读为[phan55],这是上古音的保留,音韵

6、学上叫作“古无轻唇音”。再比如,“铅”在一般口语中读作[thian55],如“铅笔”,但粤语中读作[yun4],这也是古音的保留。“铅”在古音是以母字,是零声母,在地名中保留着古音。  三、粤方言词义与古汉语词义的关系  (一)“倾偈”与佛教的渊源  广东人说“聊天”,一般用“倾偈”这一词代替,素不知,“倾偈”一词根源于佛教,其正写为“謦?”①。  佛教徒常吟诵“颂辞”、“颂言”,其梵语音译成汉语的“偈陀”,后简化成“偈”。最有名的佛偈,是六祖惠能的“成名作”:“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苏轼与佛印,便常常对偈。他们对偈,象

7、谈话聊天。渐渐地,“偈”被引申为“私下谈话”。“倾吐”,“倾诉”,“倾谈”,简化成“倾”,与“偈”组成“倾偈”,便指“谈话,聊天”。  像“倾偈”这些被粤语使用者视为通俗的字、词可在古籍中找到来源,而在其他方言中已经消失不再使用了的一些词语,还有如:  “谂”②――《诗经?小雅》“岂不怀归,是用作歌,将母来谂。”;“几”③――宋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宋苏轼《水调歌头?中秋》“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寻日”④――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寻程氏姐妹丧与武昌”;“卒之”⑤――南宋洪迈《容斋练笔》“屡折李希烈,卒之损身

8、殉国”;就连我们生活中的“打边炉”⑥,也可追溯至《来鹤亭集》“十月?寒开小阁,张灯围坐打边炉。”  除此之外,第三人称在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