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342583
大小:1.81 M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9
《【优品课件】谈艺术生数学课堂教学的关注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谈艺术生数学课堂教学的关注点[关键词]艺术生数学课堂教学求新、求趣、图文并茂循序渐进侧重双基近年来艺术类考生人数急速猛增,其中原因众多。但就学生文化知识层面来说,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普遍偏低的现象不容置疑。艺术生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对抽象的理科课程的学习尤其困难,而数学的处境相当尴尬。学生从记事起就零散地接处算术,幼儿园开始系统地学习算术(数学),学生对数学既熟悉又陌生,而且脑内存货相当有限,数学底子薄,个别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排斥行为、畏惧感重,数学课堂上常处在迷茫状态。然而,数学课天天有,又是高考必考科目,数学尤如鸡肋,弃之可惜,想要学它
2、不容易。如何让艺术生在每天的数学课上有所收获,又能在高考中取得力所能及的成绩。本人作为艺术班的数学教师,对艺术生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与研究,并在教学过程中尝试自己的想法,从历次考试成绩和课堂教学效果看,成效显著。现将教学心得整理如下:一、课堂引入:求新、求趣1、求新课堂引入是整节课的亮点。艺术生有追逐时尚、标新立异、特立独行的特质。课堂引入求新能尽快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到课堂上,利于引导学生去尝试学习数学知识,提升学懂数学知识的自信心。例如在学习“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这一节,教材用从盒内取不同颜色的球这一事例引出互斥事
3、件的概念,这种说明形式简约明了,但对艺术生这样讲缺乏吸引力,学生倍感教材枯燥乏味、抽象无趣、没有新意。课堂教学时,我选取唯美自然的桂林风光,告诉他们去杨朔旅游最好骑自行车。并设计如下情境,引出互斥事件的概念。某租车点有5辆红色山地车,3辆蓝色山地车,2辆黑色山地车。A:从租车点租1辆山地车,租到红色山地车B:从租车点租1辆山地车,租到蓝色山地车C:从租车点租1辆山地车,租到黑色山地车。如果事件A发生,那么事件B就不发生;如果事件B发生,那么事件A就不发生;即事件A与事件B不可能同时发生。这种不可能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叫做互斥事件。事件A与事
4、件C、事件B与事件C均是互斥事件。学生在重温故乡美景的同时,通过生活实例感知新知,拉近了生活与数学的距离。概念经过包装后,充满生活情趣,用新的手法诠注,学生学的有新意,乐于思考,规律在兴奋状态下易于发现。2、求趣趣味体现在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感到奇妙,有了解、解决问题的冲动。课堂引入用趣味吸引学生,它的层层深入不流痕迹,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状态。让手动、嘴说、眼看、脑想,实现手、嘴、眼、脑总动员,共同攻克学习难题。做到易题不错,难题愿做。例如:“对数”的概念这节课,我提出了以下系列问题:⑴将一引纸对折3次后厚度变为原来的几倍?⑵将一引纸对
5、折几次后厚度变为原来的32倍?⑶将一引纸对折几次后厚度近似于珠穆朗玛峰高度?一张A4纸厚度约为0.12mm珠峰高度约为8844m纳皮尔(J.Napier,1550年~1617年)苏格兰数学家第一个问题学生能轻松应对,第二个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可以解决,后一个问题学生感到疑惑,不知如何应对。特别是将一引纸对折若干次后厚度能近似于珠穆朗玛峰高度吗?若干次究竟如何得到?它能计算出来吗?它是一种什么样的计算方法?一联串问题纠缠学生,他们迫切希望得到答案。与同学们一样充满好奇,并孜孜探索,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功地找到了答案,并制定了这类问题的计算方法,
6、他就是苏格兰天才数学家:纳皮尔(J.Napier,1550年~1617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对数”,掌握纳皮尔解决第三个个问题的方法。课堂教学引入的趣味性取决于情境的创设,数学问题的提出源于人们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追随前人思考的路径,即了解数学史又增添学习的乐趣。学生学的有趣,思维就异常活跃,新知识易于在学生脑海中扎根。二、课堂教学:图文并茂循序渐进1、图文并茂PPT进入课堂使抽象化为形象易于实现,图象的出现可解决叙述不形象的缺陷,图文并茂促进了形象与严谨的结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通过视听刺激学生的思维。形象和感性是艺术生理解问题
7、的特点,教学方式的选取依据学生的理解特点进行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上“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这一课,我选用了以下PPT,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条理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符号语言的相互转化是学习数学的必备能力。由文字语言过渡到符号语言,通过解方程或解不等式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图形语言向学生传递直观的信息,对问题的理解有促进作用。2、循序渐进课前小测验(或练习),易将学生松散的思维尽快集中到课堂的有效方法。因为时间短,题目不宜过难,选取的原则是:即便于学生温故,又利于新知学习。低门坎为的是将学生引进去,让学生感
8、受到他(她)有能力继续学习。例如在学习排列问题时,为让学生体会“有序”、“无序”的区别,我组织学生做了如下练习:下列问题中哪些是排列问题?(1)10名学生中抽2名学生开会(2)10名学生中选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