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说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ID:16335880

大小:2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8-09

浅说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第1页
浅说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第2页
浅说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第3页
浅说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第4页
浅说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说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语文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语文课堂提问虽然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但至今依然具有别的教学方法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这是因为提问对于构建课堂学习,达成教学目标,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创造力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却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是不着边际,大而空泛。所提问题远离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空洞浮泛,令学生无从下手,甚至丈二和尚难摸头脑,反而浪费了许多课堂教学时间。二是枝蔓繁杂,凌乱无序。一堂课问题提了不少,葡萄串似的一嘟噜一嘟噜,不分大小轻重主次,呼啦圈般连着往学生头上套,变一灌到底为一问到底。但因为问

2、题的设计求量不求质,使学生缠入问题的网中,失去了学习目标。三是兴之所至,随意性强。因为缺少精心组织与严密设计,上课时凭临时发挥,胡乱发问,如天马行空,任意来去,使学生如坠雾里,茫然无绪,不知所从所归。四是浅显直露,过于简单。由于对教材与学生实际缺少深层把握,或过于低估学生的理解能力,所提问题如十里平川,一目了然,疑不成疑了,反不能使学生品尝到跳一跳后摘到果子的快感。于是出现了老师好心办坏事,学生了无兴趣的局面。五是深奥难懂,过于艰深。这是另一种极端,问题的设计与推出缺少台阶,整个儿“高、精、尖”5,令学生难以企及,或冷涩偏

3、僻,角度切入绝对化,让学生在目瞪口呆中犯傻。教师的水平似乎显得高高的,学生呢,自然是启而不发,木头一根了。课堂提问的基本目的在于激发学习动机,化解难点重点,反馈学习效果,发展智力能力,并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团结协作精神,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能得到发展。根据语文教学特点,要克服上述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注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表述清晰,简明易懂。要使学生迅速了解教师设问质疑的内容和意图,在学生心中及时掀起反映的涟漪,教师对问题表述的清晰度,正确度是第一要著。含糊不清和兜圈子都会使学生迷惑,使问题本身又成了问

4、题。因此,问什么,怎么问,都要事先推敲,表述时让意思确切而到位。例如我教《故乡》最后一段:“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具有深刻的哲理,学生较难理解,我们可以直接进行提问:鲁迅先生所指的“路”,只是简单的地上路吗?(当然不是。这路还包含人生之路,社会之路。)那么“路”和“希望”之间有何联系呢?(路是靠人走出来的,希望也是靠人奋斗得来的。)那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呢?(希望本是没有的,只要我们为之奋斗,便有了希望。)这样,围绕问题不兜圈子直来直去,即使有

5、难度的问题,如老师能正确提问,正面引导,学生只要跳一下就能够摘到果子。二、围绕目标,不枝不蔓。提问是5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所提问题就要紧紧围绕本节课目标来设计,删其枝蔓,突出重点,使教学目标始终如江中之岛,兀立于水面,最终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驾驶思维之舟劈波斩浪,登上江心小岛,领略知识与技能的无限风光。例如我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开始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仔细分析题目:(1)说说这篇散文的写作顺序是什么?(2)写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用了怎样的写作方法。”这一连串的问题无不扣题而来,既打开了学

6、生的思路,又使学生抓住了文章的主脑之事。问题一提出,顿时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群情振奋,学生发言踊跃,老师适当点拨,很快明确了答案:(1)写作顺序是空间顺序;(2)写作内容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3)写作方法是对比。我们的分析和课文实际一样吗?一句问话很自然地把学生引到了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三、切合对象,实事求是。课堂提问本身是因材施教的一种体现,所提问题就必须符合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实际、生活体验的实际以及身心发展的实际,若超越了这些实际,忽视了整体性与个体差异性的统一,也就脱离了学生思维的起点,而使提问成为无的

7、放矢。无的放矢的提问不可能使学生进入境界,甚至使课堂教学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例如教学《孔乙己》一课时提问:《孔乙己》的作者是谁?我们学过他的哪些作品?对于他我们还有哪些了解等,可向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提问;而需要经过分析,归纳,概括,综合等思维能力运用,并用自己的话准确表述出来的,则属于理解性的问题。如孔乙己的外貌怎样,为什么会这样,由此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等,可向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学生提问;至于那些需要学生以自己的评价判断、5审美经验作参照,对文本做出体悟甚至再创造的,则属于探究性、评价性问题,如教《孔乙己》一课后,可布置作

8、文《孔乙己的最后日子》让学习能力强的学生选做。这样因人施问,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获,从而促进共同发展。四、逐层推进,有条不紊。提出问题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问题与问题之间必须存在一定的联系。或由浅入深,或由远及近;或巧设机关,或故置障碍;或平中见奇,或联想引申;或波澜横生,或奇峰突起;或以问带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