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叙事背景下历史记忆

传统叙事背景下历史记忆

ID:16314194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9

传统叙事背景下历史记忆 _第1页
传统叙事背景下历史记忆 _第2页
传统叙事背景下历史记忆 _第3页
传统叙事背景下历史记忆 _第4页
传统叙事背景下历史记忆 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叙事背景下历史记忆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传统叙事背景下历史记忆传统叙事背景下历史记忆传统叙事背景下历史记忆传统叙事背景下历史记忆  倭寇问题几乎贯穿于明王朝始终,明人对倭寇可谓既怕且恨:“终明之世,通倭之禁甚严,闾巷小民,至指倭相詈骂,甚以噤其小儿女云。”[1]倭寇题材的诗文作品在明代大量涌现,而小说与戏曲作为当时极盛的文学样式,又是如何描写倭寇的呢?关于这一问题,严绍璗的专著《中日古代文学关系史稿》和张哲俊的专著《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日本形象研究》都有所涉及,但限于各自的体例,严著仅举小说《斩蛟记》与戏曲《莲囊记》,张著所列小说亦仅有《清平山堂话本》之《风月相

2、思》与《喻世明言》之《杨八老越国奇逢》,戏曲稍稍提及《莲囊记》、《红拂记》,均不免有遗珠之憾。本文拟就此作一更全面的整理与解读。  在明代小说中最早提及倭寇的是永乐间李昌祺的《剪灯余话》,其中《武平灵怪录》写到一个叫项贵可的人物,称他“除嘉兴府同知,倭夷登岸,失不以闻,被罪,死秋官狱中”[2]。故事发生在洪武年间,而据《明实录》、《明史》等书记载,当时残余的地方武装确实常常纠集日本人入寇山东、温、台、明州及福建沿海诸郡,因此《剪灯余话》里的情节是有史可依的,只是对所谓“倭夷”尚无具体的形象呈现。根据笔者所见,明代小说真

3、正描写倭寇的作品大概有10种,兹列表如下:由上列二表可知,虽然倭寇问题由来已久,但有倭寇情节的小说与戏曲则大多出现在晚明时期。个中原因,除了叙事类文学作品对时事的滞后性反应外,主要是由于“嘉靖大倭寇”之前,尽管从洪武至正德年间几乎每个皇帝在位时都有倭寇骚扰沿海的记录,但并未真正构成大的威胁,因而也没有受到人们的普遍注意。及至嘉靖倭患与万历东征,举国骚动,方才引起各阶层民众特别是文人的极大关注,也使得倭寇题材开始不断地出现在小说、戏曲之中。  明代的倭寇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群体,而进入明代小说、戏曲中的倭寇形象在传统的叙

4、事视角下,一般被处理成两种情形:一是作为过场式的“异族侵略者”,胆大包天地侵犯“天朝上国”,结果被轻易地打败,落得个“只轮不返,只骑不还”[3]的下场,这自然是“华夷之辨”的传统思维所致。此类作品如《风月相思》、《斩蛟记》、《刘伯温荐贤平浙中》、《飞丸记》等,由于手法过于简单粗糙,倭寇形象的艺术价值普遍不高。二是较为尊重史实,考虑到倭寇成分的复杂性(大多是当时的中国人与日本人相互勾结而成),进行了相对客观的描写。具体而论,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中国人为首,日本人为辅,如《鸣凤记》、《胡少保平倭战功》、《胡总制巧用华棣卿

5、,王翠翘死报徐明山》里的倭寇头目都是中国走私商人汪直(又作王直)、徐海之流。正如小说《矢热血世勋报国,全孤祀烈妇捐躯》所写的那样:“浙有汪直、徐海,闽有萧显,广有曾一卿,或是通番牙行,或是截海大贼,或是啸聚穷民,都各勾引倭夷,蹂躏中国。”[4]还有一类“倭寇”则是以日本人为主,中国人充当向导,如《戚南塘剿平倭寇志传》描写倭国国主以倭铁刀及诸海宝为献,引诱汪五峰(汪直)、徐碧溪效力,一起入侵中国[5]。无论倭寇的具体构成如何,明代小说、戏曲作品都集中笔墨反映了倭寇烧杀淫掠的罪恶。如《胡总制巧用华棣卿,王翠翘死报徐明山》写

6、浙西、南直倭寇作乱:“若一遇着男妇,老弱的都杀了,男子强壮的著他引路,女妇年少的将来奸宿,不从的也便将来砍杀,也不知污了多少名门妇女,也不知害了多少贞节妇女。”[6]《鸣凤记》第十七出《岛夷入寇》借家僮林相之口说道:“数万倭夷尽登海岸,掳掠金银男女,烧劫城郭乡村,烟焰障天,哀声载道。”《胡少保平倭战功》也写道:“沿海倭夷焚劫作乱,七省生灵被其荼毒,到处尸骸满地,儿啼女哭,东奔西窜,好不凄惨。”  明代小说、戏曲作品对倭寇的奸诈狡猾也描写得绘声绘色,如《杨八老越国奇逢》写到倭寇喜欢用假倭来替他们冲锋陷阵:“其男子但是老弱

7、,便加杀害;若是强壮的,就把来剃了头发,抹上油漆,假充倭子。每遇厮杀,便推他去当头阵。”[8]又如《矢热血世勋报国,全孤祀烈妇捐躯》写倭人“善战,善伏兵”,而且利用来倭营效力的中国人冒充官兵赚开了城门。由于倭寇恶名在外,一些地方无赖还假充倭寇趁火打劫,《盐梅记》便写到一个叫王欠其的地痞借着剿倭兵船上发出的炮声,四处造谣“倭寇杀来”,唬得村民弃家逃生,他则趁机窃取百姓钱财,《矢热血世勋报国,全孤祀烈妇捐躯》也有类似的描写。值得注意的是,明代小说与戏曲除了渲染倭寇为害作恶之外,也写到一些倭寇头目(主要是中国人首领)有情有义

8、的一面。如《罗龙文传》中的徐海年轻时遭遇困窘,受同乡罗龙文接济,曾发豪言曰:“此一片地,非吾辈得意场。大丈夫安能唯唯人下乎?吾从此逝矣,公宜努力,他日苟富贵,得相见,毋相忘!”[9]后为舶主,坐拥雄兵数千,罗龙文为胡宗宪说客,至军中劝降,徐海果然不忘旧恩,对其言听计从。《鸣凤记》里,汪直的一番开场白甚至还颇有点“官逼民反”的味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