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313029
大小:31.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09
《高校德育创新探究论文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校德育创新探究论文高校德育创新探究论文高校德育创新探究论文高校德育创新探究论文高校德育创新探究论文高校德育创新探究论文高校德育创新探究论文高校德育创新探究论文 一、面向现代化是21世纪高校德育创新的工作目标 现代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过程,它涉及到人类生活所有方面的深刻变化。这种转变的根本动力产生于人类在科技革命推动下所获得的空前的知识增长。对于当代中国来说,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一个通过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来谋求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的过程,它是国家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核心。 江泽民同志指出:“大学应该成为科教
2、兴国的强大生力军。教育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这是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1]这一论述以更加明确的方式继承了邓小平的教育战略思想,即把“面向现代化”当作我国较长一段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心任务和工作目标。由此推演,一个必然得出的逻辑结论是: 现代化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教育必须服务于这一宏伟目标——高校德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之一,自然也应服从和服务于现代化建设。因此,紧紧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将学生的德育素质提升到适应和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层面,将是21世纪高
3、校德育的工作目标。 在21世纪高校德育创新中确立起面向现代化的目标,实际上就是确立为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目标。这种思路的确立,要求高校德育实现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转变: 第一,高校德育定位的转变。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德育工作的投入与产出往往呈现出较大的逆差,德育效果没有明显的改善和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德育工作自身定位不准,没有找到一个坚实的工作支撑点。要么是过分强调德育的“政治性”,把学生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素质培养当做德育的全部内容;要么是忽视德育的“政治性”,用普遍的最低标准的基础文明素质来充当德
4、育所要实现的目标,以弥补长期应试教育留下的空白。显而易见,这两种极端现象都体现不了高校德育应有的道德创新特色。《高等教育法》第四条明确规定:“高等教育必须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德育应该服从和服务于这一根本目标,在德育定位上作出相应的调整,从宏观上讲,高校德育应该与其他谙育一起;自觉围绕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大目标,发挥独特的作用,体现自身价值;从微观上讲,一方面高校德育作为诸育之一,不能游离于诸育之外,应与其他诸育相互联系、密切协调;另一方面,在知
5、识创新的时代,德育作为诸育之首,应充分发挥其对人才成长的动力、方向和保证作用,主动承担起培养、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任务。实现宏观和微观上的定位转变,是建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校德育创新体系的前提。 第二,高校德育内涵的转变。长期以来由于定位不够明晰,高校德育的内涵缺乏一个相对稳定的体系。《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对高校德育内涵已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以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十个方面的内容内涵相当丰富,符合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和我国的实际。但长期以来,在德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着片面发展
6、、顾此失彼、各方面不平衡的现象,如心理健康教育、审美教育、劳动教育等,与其他部分相比,与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相比力度还明显不够。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大量西方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涌入,高等教育必须坚持“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高校德育的“政治内涵”不仅不能削弱,反而应该进一步加强。同时,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来临,也对高校德育内涵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高校德育内涵应当从片面发展、顾此失彼和十个方面失衡的状况,转变为以“政治内涵”为重点、以创新意识为核心、十个方面相对均衡发展的体系。在德育内涵中注
7、入创新意识的新鲜血液、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高校德育适应挑战的需要,也是高校德育创新机制自我更新和自我发展的动力。 第三,高校德育方法的转变。在传统德育中,往往把德育当作对学生个人行为的约束,把德育方法当作管理手段,把学生纯粹作为德育的客体,无视学生的德育主体作用。传统德育的运作机制、评估体系、教育内容往往是一种由主体到客体的单向关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需要、选择、独立性和主体意识。反映在德育实施上表现为单一的政治说教、课堂灌输等方式。实际上,德育的出发点不是禁锢人,而是创造条件发展人,德育不应只是采取约束人、
8、束缚人的方法来谋求一时一地的效果,德育“不是造就传统的机械模仿者,而是培养传统道德的批判者,未来文明的创造者”。因此,高校德育方法的转变主要是,在德育实施中,把德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单向关系,转变为互为主客体的互动关系,从说教灌输转变为潜移默化,从纯粹的管理手段转变为管理与师表示范作用并存等等。同时高校德育还要大胆运用诸多现代理论成果运用先进科技手段来丰富和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