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311493
大小:22.35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8-09
《我国政府与传媒的双向互动关系的发展路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我国政府与传媒的双向互动关系的发展路径 传媒与政府的双向互动关系的构建,是推进传媒业符合规律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传统的传媒与政府的关系已经悄然改变,新型的传媒与政府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开始构建。一、传统体制之下的政府与传媒关系1978年以前,中国属于一个总体性社会。[1]在一个总体性社会中,大众传播媒介被纳入社会组织传播系统之中,传媒与政府的关系表现为政府对传媒的单向控制。这一单向控制关系形成的基本依据在于:我国政府与传媒的双向互动关系的发展路径 传媒与政府的双向互动关系的构建,是推进传媒业符合规律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
2、的发展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传统的传媒与政府的关系已经悄然改变,新型的传媒与政府之间的双向互动关系开始构建。一、传统体制之下的政府与传媒关系1978年以前,中国属于一个总体性社会。[1]在一个总体性社会中,大众传播媒介被纳入社会组织传播系统之中,传媒与政府的关系表现为政府对传媒的单向控制。这一单向控制关系形成的基本依据在于:第一,传媒国有,党管媒体。统一的具有权威的中央政府的建立是中国现代化历程中的重大事件。新政府围绕现代化目标,整合所有国内资源,包括整合新闻传媒资源。与此同时,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形成的“党管新闻”的基本体制,一直延伸到1949年以后。以“笔杆子”来控制人民思想,
3、视传媒为“党和人民的喉舌”一直是中共中央指导传媒工作的重点方向。[2]在建国之前,在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之中,报纸和其他新闻媒介一直作为革命事业的一部分。为了确保新闻宣传中的党性原则,中国共产党主要依靠行政命令的手段对报纸进行管理,由此确定了党管新闻的基本体制。这种体制,虽然考虑到了党和政府功能上的分工,于1949年11月1日设立了新闻总署,但传媒管理的基本模式还主要是在党的领导之下。1951年9月18日,胡乔木向《人民日报》的编辑记者作报告《为没有错误的报纸而奋斗》时指出:“党需要一个集中代表每天和群众见面。这个集中的代表,不是全体党员、也不是毛主席,而是报纸;只有报纸能够代表
4、党向群众说话。”“《人民日报》已成为衡量各种事物的尺度,形成舆论的代表者,党内思想也以《人民日报》为方向。”[3]加之上世纪50年代对前苏联模式的全面采借,强化了党管媒体的体制,进而对传媒实行高度的集权化管理,形成传媒国家所有,党管媒体的体制。这一体制,在媒体的所有权上,是传媒国家所有;在传媒内容生产中,是新闻报道宣传化,服从于党和国家的各项中心任务;在对传媒运行的指导和管理方面,党管传媒。这一体制,对传媒的基本功能定位,凸显其“党和政府的喉舌”功能。作文/zuowen/而这种对媒体的管理体制,并不局限于建国初期。直至江泽民主政时期,这种坚持“党性原则”以及“政治家办报”亦为中共
5、中央视为媒体的“任务”。[4]其间,邓小平要求,“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5]江泽民表示:“我们国家的报纸、广播、电视等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6]第二,传媒不是生产事业。1948年11月8日,中共中央颁布的《关于解放城市中中外报刊通讯社处理办法决定》指出:“报纸刊物与通讯社是一定的阶级、政党与社会团体进行阶级斗争的一种工具,不是生产事业,故对于私营报纸、刊物与通讯社,一般地不能采取对私营工商业同样的政策。除对极少数真正鼓励群众革命热情的进步报纸刊物,应扶助其复刊发行以外,对其他私营的报纸、刊物与通讯社,均不容采取鼓励政策。而且因为中国所谓私营的新闻宣传事业,
6、绝大部分有反动的政治背景,对这些所谓私营报纸刊物与通讯社,如果采取毫无限制的放任政策,也会使某些反动的政治势力容易获得公开地合法地联系与影响群众的阵地,则对人民极为不利。”这一决定,有三层内涵影响到报纸传媒与政府的关系的界定:1.报纸不是生产事业;2.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3.私营报刊的绝大部分有反动的政治背景,对它们不容鼓励出版。这是1949年以后,报纸的去市场化发展的政策依据之一,也是改造私营报刊的重要政策依据之一。开题报告/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第三,现代化“采借”的需要。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是中国大陆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采借阶段。
7、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启动的时候,现代化已经不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例如美国和前苏联、英国等国的发展使中国看到了自己现代化前景。因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开始,中国大陆就将现代化的任务全面铺开,试图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将其他国家在不同阶段里解决的问题“一揽子解决”,从而实现现代化的全面推进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学习苏联,“大跃进”和“赶英超美”等“采借”战略,都需要报纸等传媒履行社会动员的职能。第四,意识形态整合的需要。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又是在国际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