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271230
大小:256.86 KB
页数:93页
时间:2018-08-08
《山东大学周易课课件第五讲和第六讲:纳甲筮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李秋丽0531-8836482913589042368liqiuli@sdu.edu.cn第五讲:纳甲筮法张岱年:只有全面通晓《周易》的象、数、理、占,才能算得上是一位真正的《周易》研究者。人与文化“文化”一词,源于《彖传》释《贲》卦:“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德国哲学家卡西尔(1874-1945)在探讨人的本质时提出的:人与其说是“社会的动物”、“理性的动物”,不如说是“符号的动物”,即运用符号创造文化的动物。他认为:动物只能对信号作出条件反射,人则能把这些信号改造成有自觉意义的符号,并以这些符号创造
2、文化。人只有在创造文化的活动中,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化无非是人的外化、对象化,无非是符号活动的现实化和具体化。(《人论》)作为我们民族智慧结晶的《周易》,最好地表达了这一点。它正是通过“观天文,察时变”的手段,将无数信号浓缩转化为“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的八卦符号,并以这些符号为中介,引发出勃勃生机的大易文化之流。而其中的术数之学,正是人们试图通过各种外显的八卦符号与内隐的五行生克机理,以便寻找出能够确切再现人类活动场面的动态公式,并依据这些公式,推断未来活动场面的吉凶。不难看出,从春秋筮法到“纳甲”筮法,从著草演算到金钱演算,正是八卦象数符号所表达的对
3、象,提供了它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力量。因为在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过程中,人不仅改造外部世界,使之适应自己的需要,而且也不断改变人类自身的生活内容与生活境界,寻求认识世界和揭示世界的方式。《周易》筮法正是中国古代先贤在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诸多揭示和把握世界的方式之一。在中国,古代人的认识完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说是《周易》筮法的完善过程。我们只是先介绍“纳甲”筮法的一般运算方式及部分卦例,探索“纳甲”筮法及其在漫漫历史中形成的这套干支纳入卦体的八卦运算系统。这种力图再现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生存场面的干支卦体符号系统,所以能长期存在并代代相传,其价值和生命力在于:它并不是凝
4、固的、固态的符号公式,而是一种能积极表现人类活动能力的动态形式。它以“变动不居”的爻位及卦变,充分表达着事物的可变性与人的能动性、社会性及创造性。在“纳甲”的卦爻符号中,人不只是对其施加影响的主体,是这些卦体的摹写者,更是演卦过程中的创造性本源。它既有象征客观力量的“日”、“月”、“六神”,也有象征人事的“六亲”,它以“进神”、“退神”、“元神”、“忌神”等方式,显示出卦体与占卦人之间,“日”、“月”与“用神”、“世爻”之间主客体统一的趋向。以“岁君”、“月将”、“日辰”及“飞”、“伏”诸神的方式,体现出古人的不断求索。卦体是事物和人的行为在时间上的连续统一体,是人
5、与神、主观与客观取得时限联系的渠道,是保障人的安全与吉祥的最佳咨询方式。我们不妨将这些卦体看作是折射占卦人个体心理的抽象物,它作为八卦符号信息系统,常常成为人们总结过去、改变现在、瞻视未来的动力。这些卦体的负荷量很大,包括政治、经济、道德、信仰、知识、风俗习惯及自我价值的表现等。总之,它揭示了人类文化内容的诸多层面,并成为这些层面的综合者、总结者。“纳甲”卦体作为《周易》符号文化的体现者,既正面揭示了“人文化成”的本质,又对其诸层面以自己独特的方式,作了各自不同的概述——当然,这些概述的见仁见智,要通过解卦人来完成,因而也就为诡辩、迷信与妄说留下了广阔的驰骋余地。所
6、以,我们要理性审视之。关于筮法的解读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研究《周易》当然以《周易》哲学为主,但《周易》本来是一部筮书,《周易》的哲学思想有些与筮法有关,因此对筮法也就要作调查研究工作。这不是提倡筮法,不过是要搞清历史中的一件事实。”尚秉和:“未学《易》,先学筮。”任继愈先生:“《周易》作为一部卜筮之书,它的占卜方式很值得注意。我们可以把国内外有关少数民族或原始民族占卜活动的资料拿来,与《周易》的筮法进行比较,一定会比古人发现更多的东西,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周易》筮法的特点,从而对《周易》研究有所突破。”(《周易研究》1992年第1期)《周易》占筮作为《易》学
7、象、数、理、占的四大内容之一,在民间有极强的影响力,因而它已经成为一种在中国存在了几千年的文化现象,确有对其进行研究的必要性。若一味进行贬抑,则只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我们研究筮法,绝对不能仅仅以一个明白占筮之道的术士标准要求自己,而要以一个“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的君子德风去探索其渊蕴,研究其人事之终始,并进而体验“生生之谓易”的伟大境界。纳甲之法纳甲之法,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京房在其积算法中已有涉及,可见汉初或先秦即有此说了。但以纳甲法进行占筮,在先秦文献中无明确记载。最早以纳甲推灾异的明显文字记载,确实始于孟喜、京房。按《汉书·京房传》:“西羌反,日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