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影像检查方法选择

13影像检查方法选择

ID:16262052

大小:36.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8

13影像检查方法选择_第1页
13影像检查方法选择_第2页
13影像检查方法选择_第3页
13影像检查方法选择_第4页
13影像检查方法选择_第5页
资源描述:

《13影像检查方法选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新生儿颅内病变影像诊断要点及检查方法的选择一、颅内出血(ICH)根据出血部位可分为: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intraventricularhemorrhage,IVH),硬脑膜下出血(subduralhemorrhage,SDH),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小脑内出血(intracerebellarhemorrhage,ICEH)。二、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有5种基本类型的病理改变:以缺氧性病变为主的主要引起选择性神经元坏死(selectiveneuronalnecrosis)和基底神经节丘

2、脑损伤(又称大理石样变)(statusmarmoratus),以缺血性病变为主的主要引起大脑旁矢状区损伤(parasagittalcerebralinjury)、局灶或多灶性脑动脉梗死(focalormultifocalischemicbrainnecrosis)以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leukomalacia,PVL)。其中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主要发生于早产儿。影像诊断CT、B超和MRI诊断3种影像诊断方法具有各自的诊断特点,互有利弊,临床应合宜选择,互补诊断。从而使影象诊断的确诊率更进一步提高,利于临床及时采取相应的治

3、疗措施。一、颅内出血(ICH)CT诊断ICH的最佳时间在出生后1周内。ICH在CT中表现为密度增加,一般出血量达1毫升,就可很确切诊断。B超ICH则呈现为回声增强。B超由于对低血红蛋白浓度的敏感性,数月后仍可探查到残余血块。出血MRI的信号表现复杂,对新鲜颅内出血分辨率稍差,在T1加权像上可呈等信号,T2加权像上呈高信号。出血3d以后,T1加权像上转呈高信号,T2加权像上为低信号。T1和T2加权像上若均呈现高信号,提示出血至少已2周以上。2个月左右,MRI中表现可与新鲜出血时相似。(一)脑室内出血(IVH) IVH一般采用Pa-pile分级法。I

4、级:单或双侧室管膜下胚胎生发层组织出血(SEH);II级:SEH破入脑室,引起IVH;III级:IVH伴脑室扩张;IV级:III级IVH伴脑实质出血。CT和B超均可很好诊断IVH,在原呈低密度或无回声的脑室腔内,出血区呈现密度增加(CT)或回声增强(B超)。在一定时限内,MRI亦能确定不同级别的脑室内出血。但对I级脑室内出血即室管膜下出血,则以B超的分辨率为最高,诊断率可达100%,而以往CT及MRI则均在50%以下。但随机器性能提高诊断准确性亦有明显提高.MRI能清晰诊断脑室周围白质内的点状出血,B超和CT对此则迄今未能分辨。(二)硬脑膜下出血

5、(SDH) 对SDH的诊断,以MRI和CT为好,尤其是MRI可多轴向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SDH的部位和范围,并能显示1周以上、2个月以内的陈旧性SDH。对早期SDH,CT亦显示良好,在CT中表现为天幕上或后颅窝内紧贴颅板处新月型密度增高阴影,或在颅脑中线(脑镰撕裂)或天幕孔周围(大脑大静脉或直窦等撕裂)见密度增高阴影。但CT对大脑表浅SDH诊断欠佳。B超对SDH的分辨力则极差,偶能探查到邻近于额顶叶的大范围SDH。有时,在B超中显示大脑半球裂隙增宽要想到表浅SDH的可能。(三)蛛网膜下腔出血(SAH) B超迄今未能很好探查,MRI亦未能清晰分辨3

6、d内的早期SAH,但对3d后的脑池出血显示良好,呈现T1高信号和T2低信号。CT在对1周内的SAH显示良好,在CT中表现为大脑表层密度增加,使大脑与颅骨得以清晰区分,并可在各脑池、半球裂隙内探查到高密度阴影。早产儿常因IVH继发引起SAH,因而CT和MRI常可同时探测到这两种出血。(四)小脑内出血(ICEH) 除严重ICEH外,B超一般很难诊断。CT和MRI均能很好诊断ICEH,表现为在后颅窝小脑部位呈密度增高阴影(CT)及T1高信号和T2低信号(MRI),常可同时伴有SAH和脑积水。二、缺氧缺血性脑病(HIE)HIE的5种病变类型,除了基底神经

7、节丘脑损伤类型外,脑水肿、脑动脉梗死以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均表现为密度降低(CT)、回声增强(B超)以及T1低信号和T2高信号(MRI)。MRI对旁矢状区损伤类型显示良好,借助MRI的表现,CT对其亦可辨识,但B超未能诊断。(一)脑水肿 以B超最为敏感,表现为在脑室周围呈弥漫性均匀分布的轻度回声增强,脑室、脑沟及半球裂隙变窄或消失,并伴脑动脉搏动减弱。B超对脑水肿的诊断宜在出生后1周内,其后,脑水肿大多改善或渐呈后遗改变。严重的皮质神经元坏死伴脑水肿,在CT中表现为显著的双侧弥漫性低密度区,脑室变窄甚或消失。在MRI中,脑水肿主要表现为T1低信号、

8、T2高信号,伴脑沟减小,半球裂隙不明显。(二)基底神经节丘脑损伤 CT、B超和MRI均敏感,表现为在基底神经节和丘脑部位呈双侧对称性密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