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与法规复习题

伦理与法规复习题

ID:16251786

大小:50.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8-08

伦理与法规复习题_第1页
伦理与法规复习题_第2页
伦理与法规复习题_第3页
伦理与法规复习题_第4页
伦理与法规复习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伦理与法规复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伦理与法规复习题新闻伦理与法规复习授课人:路鹃Email:ldayan@163.com一、绪论伦理=正确VS.正确的决定伦理问题是对与对的问题对vs对的决定=伦理两难对vs错的决定=道德诱惑?做一个好的决定,而不是一个?°对?±的决定?好的决定基于逻辑和理性以及全面的考虑。做出決定伦理决策模型权威法律,父母,老板、规定,(外在规范)博克模式Bok?ˉsEthicalDecision-makingframework?问自己:你对你选择的行为的内心感觉如何??问专家:是否存在另一种能达到同一目标而不

2、会引发伦理问题的行为方式??问相关人:我的行为会对他人造成怎样的影响?相同题材不同选择学习本课:案例分析方法二、新闻伦理的两难悖论?隐私权界说。?美国学者瓦伦和布兰代斯在1890年发表《哈佛法学评论》的《隐私权》一文,奠定了隐私权的法理基础。?隐私权的诞生。?罗伯逊诉罗切斯特折叠箱公司案纽约州隐私权诞生。?隐私权成为公认的基本人权。?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第12条规定:?°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任意干涉,他的名誉和荣誉不得加以攻击。人人有权享受法律保护,以免受这种干涉或攻击。?

3、±?1966年《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17条规定:?任何人的私生活、家庭、住宅和通信不得加以任意或非法干涉,他的荣誉和名誉不得加以非法攻击;?人人有权享受法律保护,以免受这种干涉或攻击。何谓隐私权?隐私权:公民个人和死者所享有的个人信息不被非法获悉和公开、个人生活不受外界非法侵扰,个人私事的决定不受非法干涉的一种独立人格权。?个人信息的保密?个人生活不受干扰的权利A?个人私事决定的权利?°我们都是法律的奴隶,正因如此,我们才是自由的,如果没有法律所强加的限制,每一个人都可以随心所欲,结果

4、必然是因此而造成的自由毁灭?±。?a?a西塞罗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我国以往对隐私权实行间接保护:将侵害隐私权归为侵害名誉权予以保护。?有法理的合理性。?名誉侵权和隐私侵权的本质区别:?侵害的内容不同;?侵害的方式不同;?行为的心理状态不同;?享有的主体范围不同。?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宪法:82宪法;?法律:《邮政法》、《未成年人法》等;?行政法规:《艾滋病监测管理若干规定》、《个人存款帐户实名制规定》;?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民法通则意见》、《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名誉权解答》。直接

5、保护新闻报道侵犯隐私权的表现形式?普罗瑟《美国侵权行为法重述》的分类:?未经许可侵入他人生活的隐私领域;?披露令人难堪的信息;?盗用姓名和肖像;?美国:?姓名、肖像也属于隐私权保护的内容;?是?°为了自己使用或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中国:肖像权是一种独立的人格权。A?予人错误印象的曝光。?公民的正确形象(并非肖像)也属于隐私权保护的范围;?这种歪曲在一个理性的人看来具有严重冒犯的性质;?行为人在主观上具有?°实际上的恶意?±。A我国对新闻隐私侵权的分类?侵入私生活领域:包括强制侵入和秘密侵入。

6、?关于入侵目标的界定;?行为人以自己的行为显示自己在主观上确有隐私的愿望,?这种愿望在客观上是社会可以接受的。问题:以下三个选项哪个属于公共场所中的私人场合?a、商场的试衣间、旅馆客房、餐馆的包间、医院的病房;b、学生或员工的集体宿舍、分配给个人使用的办公室;c、公园里家人嬉游、在舞厅的情侣约会、在医院门诊接受诊疗、在餐观会友,公共电话亭打电话、在银行取款。?隔绝地点包括私人产业;?私人地点如果发生公共事件,进入即为合法。隐私侵权之一:侵入私生活领域?侵入方式:包括实体和非实体两种。?窃听电话;

7、??°麦考尔诉《路易斯维尔时报》?±案。A?监视;A?侵入住宅;?私拆信件以及偷窥他人其他文件资料;?我国法律对于公民通信自由的保护,也应理解为是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侵入互联私生活区域。?2000年10月颁布的《电信条例》:A?°电信用户依法使用电信的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隐私侵权之二:公布、宣扬隐私?不恰当地公开他人家庭住址、家庭电话号码等信息,或者公开他人财产状况、家庭生活、生理缺陷等个人隐秘事项;?不当公开他人婚外恋与婚外性关系;?对普通公民与公众人物要区分对待;?即使对公众人物的

8、披露也要本着严肃高尚的原则。?不当挖掘名人婚恋状况;?首先要正确判断其新闻价值,不能过度炒作。?其次尊重名人的人格尊严;?切忌夸张、轻佻的描写。新闻报道侵犯隐私权的表现形式?未经许可在报道中公布他人已经成为历史的犯罪记录或其他有碍声誉的经历。?未经当事人同意,随意公开刑事案件尤其是流氓强奸等性犯罪案件受害人的姓名、地址和其他足以使人辨认的特征。?各国新闻界公认的准则是:对受性侵害的被害人,在新闻报道中实行匿名原则。?《纽约时报》小肯尼迪强奸案的报道引发公众强烈抗议。?匿名原则有可议之处,但不足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