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250120
大小:37.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8
《和谐社会构想的伦理学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和谐社会构想的伦理学思考【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理性选择,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它既是对伦理实践的理性回应,也是对伦理学理论的升华,对于诠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如何利用伦理学理论中的和谐理论来建立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和谐社会;伦理理论;伦理实践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
2、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不同领域和不同侧面,这一构想也主要是从政治学、社会学的角度提出的。但和谐社会的核心就是人的和谐相处和全面发展。因此,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和谐社会构想的内涵、现实意义及其实现途径显得尤为重要。一、和谐社会构想的伦理学内涵从伦理学意义上说,和谐社会乃是社会的多元利益主体通过道德的认同和行为选择的协调而形成的一种有利于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的社会良好的道德关系和精神氛围。“和谐社会”和谐社会构想的伦理学思考【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理性选择,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从伦理学的
3、角度来看,它既是对伦理实践的理性回应,也是对伦理学理论的升华,对于诠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如何利用伦理学理论中的和谐理论来建立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和谐社会;伦理理论;伦理实践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共产党作为执政党,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涉及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不同领域和不同侧面,这一构想也主要是从政治学、社会
4、学的角度提出的。但和谐社会的核心就是人的和谐相处和全面发展。因此,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和谐社会构想的内涵、现实意义及其实现途径显得尤为重要。一、和谐社会构想的伦理学内涵从伦理学意义上说,和谐社会乃是社会的多元利益主体通过道德的认同和行为选择的协调而形成的一种有利于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发展的社会良好的道德关系和精神氛围。“和谐社会”的伦理学内涵,主要表现在:1.人自身各方面的和谐。“和谐”的“和”,是和睦、和衷共济之意;“谐”,是顺和、协调、无抵触、无冲突之意。人与社会之间要和谐,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最根本的基础和前提是人自身的各方面之间要和谐。马克思说,“人类全部力量的
5、全面发展是目的本身”,“人类能力的发展是目的本身”。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总的来说是指人的身体与精神、能力与品德、言论与行为等的和谐发展。2.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所谓“和谐社会”,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帮助,社会内部关系融洽、协调。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包括社会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各自系统内部的和谐,这是和谐社会构想的核心内容。人与社会的和谐,内容是多方面的,比如:社会成员之间的和谐、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和谐、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不同社会组织之间的和谐、不同社会区域之间的和谐、不同社会部门之间的和谐、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之间的和谐等。3.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自然
6、之间的和谐,就是指在维护人类利益的同时,必须维护自然界的平衡,确保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与和谐相处。要实现人自身各方面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最重要的条件和保障是人与自然之间要和谐。关于这方面的重要性,人类从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自然崇拜开始就有所认识。古代中国的“天人合一”思想、“仁爱万物”思想等,都是人与自然必须和谐发展的理论根据。但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长期过多地强调对自然界的索取而忽视对自然的保护,一度遭到过自然的报复。中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关系,形成人与自然之间的两性互动
7、。二、和谐社会构想的伦理学意义1.和谐社会的构想是对伦理学中“善”理论的继承与发展。一方面,西方自伦理学诞生之日起就在研究怎样的社会是善的社会,如何才能建设一种善的社会,从而“中道”原则一直有着很高的伦理价值。另一方面,在中国的伦理学体系中,“和为贵”的思想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早在3000多年前,中国的甲骨文、金文就有了“和”字。较早对它作阐述的是西周末年的史伯和春秋末年齐国的晏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和为贵”,意思是善于从不同因素的辨证统一中,把握整体的和谐有序。《中庸》提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到近代,孙中山先生也认为:“社会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