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传承到现实构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再思考

从历史传承到现实构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再思考

ID:22503696

大小:82.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0-29

从历史传承到现实构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再思考_第1页
从历史传承到现实构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再思考_第2页
从历史传承到现实构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再思考_第3页
从历史传承到现实构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再思考_第4页
从历史传承到现实构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再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历史传承到现实构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再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历史传承到现实构想一一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再思考论文关键词:和谐社会历史与现实论文摘要:古今中外思想家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丰富多彩,虽多属空想,但给后人以启迪。中国共产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既是对前人思想中合理成分的继承,更是立足于新时代新实践的创新发展。一、和谐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古今中外,和谐思想源远流长,中国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更是博大精深。从《诗经》对“乐土”世界的向往,到康有为《大同书》对大同世界的描述,和谐理念贯穿其中。中国人自古以来不仅崇尚物和、事和、人和、家和,还形成了“小康社会”、“大同社会”、“协和万邦”等和谐理想,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追求天地人和的大境界

2、。人们追求大同社会的原因是对现实世界的失望。人类社会自从有了剩余产品,出现了私有制和阶级,国家、军队、监狱随之产生,统治与被统治,剥削与被剥削,占有与被占有,对抗、冲突、杀戮,以及以强凌弱、以富欺贫等种种丑恶社会现象成为几千年阶级社会的常态。人们因之有了对大同境界的向往和追求。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演变的时代,也是礼崩乐坏、战争频仍、民众遭受深重灾难的时代,由此,许多思想家纷纷提出自己的理想诉求,并开出救世药方。当时,诸子百家中以儒、墨、道三家最具代表性。儒家的理想诉求是实现“大同社会”。《礼记•礼运》篇对大同世界作了完整的描述,几乎成了后世对大同世界追求的蓝本。“大道之

3、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这短短107个字,从经济制度到劳动生产,从人际关系到价值观念,从政治生活到社会秩序,为世人描绘了一幅大同社会的美好图景。如何实现大同社会?儒家开出的救世药方是“仁爱”,即从爱心出发,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强加于别人,注重个人道德修养,并通过建立上下有序、尊卑有别的社会秩序来维护社会稳定。道教的理想诉求是“小国寡民”。“小国

4、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如何实现其理想社会?老子开出的救世药方有两条:一是“无为而治”。老子认为,“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轻死。”也就是说,人民挨饿,是由于统治者赋税太多;人民的反抗,是统治者过分压迫的结果;人民之所以铤而走险,是统治者过分榨取的结果。对此,老子主张统治者要实行“无为而治”。二是实行愚民政策。如取消文字,取消交通工具,人与人之间不相往来,过与世隔

5、绝的生活。老子的理想虽荒谬,但很有魅力,因为这是底层群众躲避现实苦难的一种精神避风港。墨家描绘的理想蓝图是:“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此安生生。”…拍其救世方案是“兼爱”与“非攻”。墨子认为,社会之所以出现“国相攻家相篡、人相贼”,源于人们互相之间不相爱。所谓“兼爱”,就是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自己做起,先去爱人、利人,最后自己亦必为人所爱、为人所利。所谓“非攻”,就是用和平的手段解决冲突,尽量避免战争《墨子•公输》篇曾记载了墨子用道义与智慧说服楚王放弃攻打宋国,避免了战争的故事。自秦汉以来的许多思想家对大同社会都有过不同

6、的描述,但都不出其右。晚清,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康有为写的《大同书》,无论从立意的深刻到设想的周密,都大大超过前人。大同书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各种矛盾,描述了人民群众的各种苦难,从经济基础、社会结构、政治原则等方面提出对策,勾勒了大同社会的美好远景。大同书的内容尽管是乌托邦式的但在当时是极大胆和超前的。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提出的理想诉求都无法实现究其原因:一是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局限,实现和谐社会缺乏必要的物质条件;二是受社会矛盾调节功能的局限,尖锐激烈的阶级矛盾无法调和,实现和谐社会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三是受思想认识水平的局限,人们在当时条件下还无法从理论上对剔削制度的根源作出合理解释

7、,更无法找到一条通向和谐社会的正确路径。但古人的这些探索中包含的合理成分无疑成为后人的思想渊源。二、中国共产党关于和谐社会的现实构想从XX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对和谐社会的内容作了全面阐述,即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等六个方面。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社会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