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239929
大小:76.74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8-08
《藏医养生理论及养生方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藏医养生理论及养生方法藏医保健养生理念藏医学有2000多年的历史,早在吐蕃时期已形成体系。不仅出现了藏民族自己的医学家,而且有了藏医药学理论著作《四部医典》。《四部医典》是老宇妥·元丹贡布在八世纪末整理编篡而成,历经后世藏医药学家的修改、增补、注释而愈趋详细完整,成为学习藏医学的必修课本。在国内外影响极大。藏医学十分重视自然与人体的关系,有大、小宇宙之称;藏药的原料及产品皆出自高原本土,对医治多种疾病具有神奇功效。在人类日益强调回归自然、追求生态平衡的今天,藏医藏药重新焕发光彩,连同神奇的文化背景,一起步向国内外。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环
2、境恶劣,空气稀薄,致病因素很多,极易形成重症,顽症、绝症,且交通不便,求医困难。正是基于这种客观实际,发展中的藏医保健养生理论遵循预防为本的保健养生宗旨,在实践中从防范入手,形成对人体呼吸、器官、血液等系统的全力防护,组建三道健康“防火墙”,有效抵御外部病毒侵袭,驱除体内残存病毒,使人体保持健康状态。藏医保健养生理论是藏民族千百年来同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顽强的博斗,在藏传佛教与藏医药学的传播和形成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具有深邃的文化渊源和实践意义,藏医保健养生理论崇拜健康与文明,追求传播藏医药学即是传播健康,无疾则健康,传播藏传佛教就是传播善良的理念
3、,无恶则善良,它的实践是人类征服自然,提高身体素质,抵抗疾病侵袭,创造美好生活的宝贵资源。藏医保健养生理论信奉生物界万物生生相克的自然法则,认为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万物都矛盾的,辩证的,有正必有反,有阴必有阳。对人体的保健养生认识也源于此。藏医保健养生理论认为人体的各种疾病形成于生理失调,失调必失衡,失衡必有恙,欲衡则调之,欲调则养之,生生不息,以致久远。于是采集自然界的各种药食两用天然植物以传统配方与现代加工相结合精心配制藏医保健养生品服务大众,正使传统藏医保健养生理论闪发熠熠光芒。同时也是藏医保健养生产品具有的独特资源优势。目前神奇的藏医保健养生理
4、论正被世人所注目,它独特的藏药配方,中医性调理的文化内涵,将悠远的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科学结合起来,我们深信,藏医保健养生理论来源于实践,将发展于实践,将以独特的保健养生功能为人类的健康造福。三、藏医保健养生办法(一)心理养生:自古以来,人们为了获取长寿,采取了不少的办法,其中有营养方面的科学,也有心理方面的调适,还有防治方面的对策。但往往忽视了精神方面的因素和道德的修养。养生先养德,可以说是最佳的、治本的方法。在藏族的《佛说养生经》中,已相当明确地提出了养生先养德在争取长寿、减少疾病中的重要作用。《佛说养生经》中的精神卫生中,包括一个人的道德修养、
5、语意、行为、信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内容。在道德方面:《养生经》要求,一个人想要长寿,就应做有利于他人的事,要尊敬别人,尤其是师长、老人、僧尼、父母,不要骂人,讲脏话,不要议论别人的短长,不要欺诈。还要保护好环境,劝告人们不要砍大树。在行为方面:要求人们不要犯罪,万一犯了罪,要立即悔改。要切实按佛教的“十吉祥”,也就是十戒去做,即不偷、不打人、要诚实、有礼貌、不占别人的钱财、不食言,不诅咒别人,甚至连不杀生也是其一。提出修德要做到行宽心和,动静有礼,不取非分,心无狡诈,怜孤恤寡,敬爱卑微,逢侵不鄙,受辱能忍,见贤内省,崇尚胜己,推功行善,不好阴谋,
6、怀诚报信,得失不形,仁慈谦让,内修孝悌等,反映了前人对修养道德的重视,说明健康的德行,良好的习性是养生的基础。还提出在众人面前,有打阿欠、打喷嚏时,要捂住口鼻,不论出于什么目的,这种对个人行为的规劝是十分可贵的。欲延年须先养德。养德贵在实践,贵在持之以恒,贵在平时一点一滴、一丝一缕地积累。缺乏道德修养,惟利是图,整人害人的人,既要经常暗算别人,又要提防别人对自己的报复,终日陷入紧张、愤怒和沮丧的情绪状态之中,大脑得不到休息,身体各系统功能活动失调,免疫力下降,是极易得病的,而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人,心境始终平静,精神乐观,思想愉快,机体运行是在正常
7、的均衡状态下运行,没有外来干扰,良好的心理和精神能促进体内分泌更多的有益激素、酶类和乙酰胆碱等,这些物质能把血液的流量,神经细胞的兴奋调节到最佳状态,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力和抗癌能力,促进人的健康与长寿。从某种意义上讲,精神调养——养心比养生更为重要。精神调养术是西藏古代养生益寿的重要方法之一,历来受古代藏医学家和人们的重视和应用。心理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总括,它包括思想情趣、信念欲望、个性特点及道德观念等,古人多称之为“神”,而称心理养生为“摄神”、“调心”等。人的心理活动和人的生理功能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内在联系。良好的精神状态和精神面貌可以使生理功能
8、达到最佳状态,反之,则会降低或破坏人体生理功能,从而使人体健康受到影响,诱使疾病的发生。所以,从更深一层理解,人们对心理养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