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德育沿革与现况之比较

海峡两岸德育沿革与现况之比较

ID:16234009

大小:72.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8-08

海峡两岸德育沿革与现况之比较_第1页
海峡两岸德育沿革与现况之比较_第2页
海峡两岸德育沿革与现况之比较_第3页
海峡两岸德育沿革与现况之比较_第4页
海峡两岸德育沿革与现况之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海峡两岸德育沿革与现况之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海峡两岸德育沿革与现况之比较李琪明(台湾师大公训系副教授,教育博士)89.2tel(h)28956590(o)23636640e-mailt11023@cc.ntnu.edu.tw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两岸德育的沿革并进行比较,藉以窥得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历经数十年的变迁及其间异同的另种风貌,并期有利于两岸德育的实施与发展。全文针对德育课程、德育政策与德育观三个层面加以剖析:德育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直接影响学生德育方面学习的重要管道;德育政策是德育课程的依据,也是广义的德育课程范畴;德育观则是指德育的基本价值主张,也是前述德育课程与德育

2、政策的理念基础。研究结果显示:两岸德育有极多的相似点,尤其在德育课程与德育政策两个层面,且其形式与性质均十分接近;而两岸差异较大者则在于德育观及其内容,因着两岸各自为不同的意识型态所主导,以及近年来台湾的民主化过程所影响,乃造成两岸德育范畴的差异。迄今,两岸各自面临不同性质的德育困境,如何重新厘清德育的价值与意义,建立前瞻健全的德育政策,以及构筑多元民主的德育课程,以重还德育本然面貌,与「为德育而德育」的自身价值,应是当前两岸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海峡两岸,德育,道德教育壹、前言德育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在实施过程中却不

3、免受到诸多因素的互动及影响,海峡两岸的德育亦然。自民国三十八年两岸分隔以来,无论是台湾地区教育宗旨所揭橥的「德、智、体、群、美」,或是大陆地区所强调「德、智、体、美、劳」的教育精神,虽皆将「德育」置于首位,但其实施与推动情形,乃因其环境脉落的不同而有其差异,不过,却又因两岸有着同源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趋势,亦产生了德育的共同点。两岸关系,乃数十年来的社会重要议题,期藉由本文对两岸德育面向的沿革与比较,可窥得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历经变迁及其间异同的另种风貌,并进而有利于两岸德育的实施与发展。本文乃针对德育课程、德育政策与德育观三

4、个逐渐加深的层面,自沿革与现况的时间纵轴,比较海峡两岸德育概貌。德育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直接影响学生德育方面学习的重要管道,乃分别自德育课程标准、德育教科书编审,以及德育教科书内容三点加以剖析。德育政策是德育课程的依据,也是广义的德育课程范畴,乃自德育政策依据与宗旨、德育政策重点与内容,以及德育政策组织与运作等三点加以比较两岸的异同。德育观是指德育的基本价值主张,也是前述德育课程与德育政策的理念基础,乃分别自两岸的意识型态所影响的德育观点,以及意识型态在近年来转变中的德育观等两方面加以探讨。贰、两岸德育课程之比较德育课程是学校教

5、育中直接影响学生德育方面学习的重要管道,有些国家设有专门课程,有的强调非正式课程,有的则是注重潜在课程的影响力。而海峡两岸的共同点则是皆在中小学正式课程中设有专门的德育科目,譬如台湾地区的国小「道德」课、国中的「公民与道德」课,大陆地区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初中的「思想政治」课等课程。兹就其课程标准、教科书编审,以及教科书内容重点三个层面加以比较其异同。一、德育课程标准(一)两岸德育课程名称沿革之比较1.两岸德育课程拥有共通的历史渊源自清代末年正式建立学制系统以来,德育课程便已受到重视。不过,其名称先是「修身」,强调人伦道德

6、之道理。而后,为着培育健全公民,以超越狭隘个人本位主义的范围,故将修身改为「公民」,且含扩了政治、经济、法律与国际关系等范围。其后,因着政治因素,民国十八年时将公民又改为「党义」,以三民主义为依归,强化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旋即于民国二十一年又改回「公民」,再度强调建国的理想与公民的重要性。所以,两岸的德育课程可说是延续民国三十八年的修身、公民、党义、又变至公民课程而来。2.两岸分治后,德育课程皆历经一段过渡或混乱时期民国三十八年国民政府播迁来台,直至五十七年实施义务教育制度前为止,台湾地区的德育课程名称仍不断在变动中,小学历

7、经了公民、公民训练以及公民与道德等名称,初中也由公民、公民训练而变为公民(公民训练),由此可见德育课程尚处于过渡时期。至于大陆地区,同样地也是面临一段混乱时期,起初仅有初中政治课,后来停开又复开,文革时期直接用来读「毛语录」,由其将公民改为「政治课」以及读语录等。3.两岸德育课程确立后,各有其不同的着重点台湾地区的德育课程可说是自民国五十七年后稍加稳定下来,国小称为「生活与伦理」,国中称为「公民与道德」。生活与伦理向以德目为主,其后虽历经了民国六十四年的课程标准修订,但改变不大。公民与道德于民国五十一年的暂行课程标准中便已大

8、抵定型,民国五十七年以及六十一年的课程标准制定与修订,其重点皆为健全的个人、美满的家庭、完善的学校、进步的社会、富强的国家与和平的世界,直至民国七十二年改以「社会科学」的知识体系,将重点改为完善的教育、和谐的社会、公正的法律、民主的政治、成长的经济与协和的文化。另外就大陆地区而言,自197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