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造物主(唯识、心)

183造物主(唯识、心)

ID:16229287

大小:34.24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8-08

183造物主(唯识、心)_第1页
183造物主(唯识、心)_第2页
183造物主(唯识、心)_第3页
183造物主(唯识、心)_第4页
183造物主(唯识、心)_第5页
资源描述:

《183造物主(唯识、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183造物主(唯识、心)真正的入定,是24小时清醒、清澈、确定,是明了洞知一切,却远离意识分别,远离思维造作,远离体验觉受,远离情绪波动,却在一切情感波动中,清净无挂,在妄想念头相续纷飞中,念念了了晴明,心灵柔软安详,不随妄念起伏。禅定不以坐上与坐下划分,而由心识攀缘外界,或者内守,来呈现心性迷幻或者觉醒;心识攀缘外界名色,心神扰动,身心被世界名相牵引,被六根色尘扰乱,散乱心即名凡夫,被因缘所困,定随业缘牵引,堕落生死苦海;若心识内观,凝然专注,内守内察,净化心识分别,熄灭欲望我执,心灵展现原始明空寂静,就是入定,心灵见证自性原本清净,就是入禅,心灵觉悟自性圆满的过程,就是修行。只要我们

2、还有对于现实生活的渴望,就无法真正进入禅定。因为我们把虚假的业力相续,所现的自我意识觉知,当做了自己。众生认为的自我,觉悟者也有,但是觉悟者将身心自我,当做修行佛法的资粮,是度过生死大海的竹筏,但是众生将自我当成了真实,当成了真正的,永恒不变的自己,我们都将这个肉体,思维,意识,当作了自己,却不知道偷窃我们生命的,就是意识对于六根欲望的贪恋攀缘,正是因为意识摄取六根尘色,聚合习气体验,在内心形成境界,境界与六根相续,就是世界,内外世界的景象体验,带动内心分别取舍,就是自我。我们所谓的自我,根本上就是扼杀我们先天自性的骗子、小偷、凶手,我们被这个愚昧可怜而又自私小气的自我,带入无法停止的爱

3、恨情愁,带入无法止息的喜怒哀乐。我们所谓的自己,真的是生死痛苦的根源啊!如同我们将穿在身上的一件衣服,当成了自己。甚至于,禅定境界中所有的种种境界体验,都是心识分别,牵引六根形成的习气体验;如同用河水淘洗沙子,沙子随着水流慢慢清净,我们就会觉得,哎呀,禅定的境界真的好殊胜好美妙啊。其实,淘洗沙子的水,和沙子本身的清净,都是虚幻不实,都是累世业障幻觉的聚合。你能够看到世界,因为所看而有一个能看的你,这个能看,就是我们确定的自己;你能够听到声音,因为所听而有一个能听的你,这个能听,就是自我存在的组合;你能够闻到气味,因为所嗅而有一个能嗅的你,这个能嗅,就是我们存在的证据;你能够触摸物质,因为

4、所触而有一个能触的你,这个能触,就是固化自我的依据;你能够尝到滋味,因为所尝而有一个能尝的你,这个能尝,就是自我存在的延续;你能够意识分别,因为所意而有一个能意的你,这个能意,就是自我的根本核心;注意听。。。。。能够看到世界的见性,不会被所看扭转了见的性质,不会因为看到黑,见性就成为黑,而无法看到白。也即是说,能看的见性,不会随着所看的对境而改变。同理,能够听到声音的闻性,不会因为听到了声音,就被听到改变了闻性,-----“什么都听不到”也是闻性的展现,听不到也是闻性在听。能够尝到味道的尝性,不会因为尝到苦,就成为了苦,从而永远无法尝到甜,也就是说,分别甜与苦,并不是尝性的性质,仅仅是尝

5、性的作用,如果是尝性本身苦,就不可能尝到甜,尝性可以依所尝的因缘,体现酸甜苦辣不同的味道,却不会被所尝的味道,改变了尝性的性质,尝性的作用,随舌根所现,能现酸甜苦辣咸五味,如果舌根坏了,无法品尝五味的无味,依旧是尝性的延续体现。我们通过意识,分别世界运动的形态,对于动静,明暗,冷暖,高低,生灭,尊卑,老幼,男女,世界自然万象有了概念化,抽象的认知,将世界事务概念化后,概念的积累形成记忆,记忆库中,积累的概念,与意识提取六根反馈的信息,进行交换互动,形成了对比,分析,检验,意识与记忆的相续过程,形成了思维,思维不断地提取记忆概念,与六根反射的世界信息相互交融,分类,储存在大脑的不同反射区域

6、,形成了我们人类,所认为的感性思维,以及逻辑思维的不同体系。我们可以思维善,可以思维恶,可以意识诅咒,可以观想诸佛,意识本身,并不会被所想象之事,而改变了能分别的性质。如果想了神佛就不会想到魔鬼,那么众生只要一学佛法,就都成佛了,如果想了魔鬼就无法想神佛,那么我们气愤他人的仇恨,当下我们就在地狱,永无出期,意识分别所现的内心体验,仅仅是意识分别的相续,妄念习气聚合形成的业果,果无法改变想的本质。意识是心识攀缘六根,所现的意根色尘聚合,自我意识阻碍着心识明照,心识清晰,则意识分解;意识分别凝聚,则固化心识成为体验。当意识不再分别外界,内心体验清净柔软,则心识与意识的相续,就会逐渐淡化,淡化

7、了意识对于肉体觉知的攀缘取舍,心识的分别二见,就会逐渐停息,停息心识分别的心,犹如海浪消散平息于大海,心体就会如同虚空一般,湛然朗照。好了,既然眼睛所看到的世界,仅仅是心灵见性的投射,那么,我们所看到的光明,与所看到的黑暗,二者本身没有本质的区别,看,仅仅是眼根的生理性质,光明或者黑暗,本身对于内心见性,没有丝毫差异,是我们心识对于肉体六根的攀缘分别,形成了光明与黑暗的对境。我们睁开眼睛,看到光明,闭上眼睛,看到黑暗,能够看到黑暗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