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213237
大小:13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8-08
《《用向量证明正余弦定理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用向量证明正余弦定理教学设计一、 学习目标1、握余弦定理及推论,并会初步运用余弦定理及推论解三角形。2、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究,能证明余弦定理,了解用向量方法证明余弦定理。3、在发现和证明余弦定理中,通过联想、类比、转化等思想方法比较证明余弦定理的不同方法,从而培养发散思维。4、能用余弦定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可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进一步认识到数学是有用的。 二、 教学分析为了将学生从繁琐的计算中解脱出来,将精力放在对定理的证明和运用上,所以本节中复杂的计算借助计算器来完成。当使用
2、计算器时,约定当计算器所得的三角函数值是准确数时用等号,当取其近似值时,相应的运算采用约等号。但一般的代数运算结果按通常的运算规则,是近似值时用约等号。三、 教学过程设计1、教学基本流程:①从一道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入问题,如何用已知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来表示第三条边。②余弦定理的证明: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得到余弦定理的证明,或引导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定理的证明。③应用余弦定理解斜三角形。2、教学情景:①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1:现有卷尺和测角仪两种工具,请你设计合理的方案,来测量岛边界上两点的最大距离
3、(【设计意图】:来源于生活中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师生活动: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设计方案尝试解决。【设计意图】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展示的平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②求异探新,证明定理问题2:在△ABC中,∠C=90°,则用勾股定理就可以得到c2=a2+b2。【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最简单入手,从而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师生活动:引导学生从特殊入手,用已有的初中所学的平面几何的有关知识来研究这一问题,从而寻找出这些量
4、之间存在的某种定量关系。【设计意图】:首先肯定学生成果,进一步的追问以上思路是否完整,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严密。第3页共3页师生活动:得出了余弦定理,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联想、类比、转化,思考是否还有其他方法证明余弦定理。教师:在前面学习正弦定理的证明过程种,我们用向量法比较简便地证明了正弦定理,那么在余弦定理的证明中,你会有什么想法?学生:如图,教师:以上的证明避免了讨论∠C是锐角、钝角或直角,思路简洁明了,过程简单,体现了向量工具的作用。又向量可以用坐标表示,AB长度又可以联系到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你会有
5、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通过类比、联想,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高,体验到成功的乐趣。由向量又联想到坐标,引导学生从直角坐标中用解析法证明定理。 x通过以上平面几何知识、向量法、解析法引导学生体会证明余弦定理,更好地让学生主动投入到整个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深度和广度。③运用定理,解决问题让学生观察余弦定理及推论的构成形式,思考用余弦定理及推论可以解决那些类型的三角形问题。例1:①在△ABC中,已知a=2,b=3,∠C=60°,求边c。②在△ABC中,已知a=7
6、,b=3,c=5,求A、B、C。【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余弦定理及推论解决两类最基本问题,既①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②已知三角形三边,求三内角。④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余弦定理的证明,从平面几何、向量、坐标等各个不同的方面进行探究,得出的余弦定理无论在什么形状的三角形中都成立,勾股定理也只不过是它的特例。所以它很“完美”,从式子上又可以看出其具“简捷、和谐、对称”的美,其变式即推论也很协调。【设计意图】:在学生探究数学美,欣赏美的过程中,体会数学造化之神奇,学生可以兴趣盎然地掌握公式特征、结构及其他
7、变式。⑤作业第1题:用正弦定理证明余弦定理。【设计意图】:继续要求学生扩宽思路,用正弦定理把余弦定理中的边都转化成角,然后利用三角公式进行推导证明。而这种把边转化为角、或把角转化为边的思想正是我们解决三角形问题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思想方法。第2题:在△ABC中,已知,求角A和C和边c。第3页共3页【设计意图】:本题可以通过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来求解,让学生体会两种定理在解三角形问题上的利弊。运用正弦定理求角可能会漏解,运用余弦定理求角不会漏解,但是计算可能较繁琐。第3页共3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