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毕业论文中國環境史研究芻議

历史学毕业论文中國環境史研究芻議

ID:16208002

大小:44.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8-08

历史学毕业论文中國環境史研究芻議_第1页
历史学毕业论文中國環境史研究芻議_第2页
历史学毕业论文中國環境史研究芻議_第3页
历史学毕业论文中國環境史研究芻議_第4页
历史学毕业论文中國環境史研究芻議_第5页
资源描述:

《历史学毕业论文中國環境史研究芻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XX大学毕业论文中國環境史研究芻議姓名:__________2014年6月25日中國環境史研究芻議一、環境史的定義二、環境史做為一個研究領域三、中國環境史研究之現況四、尚待深入研究的課題一、環境史的定義目前習用的環境史(environmentalhistory)一詞是指歷史見證的不再只是個人生死的故事,而是關於社會與物種,及其與週遭環境的關係。環境史與當代環境主義思潮有關,而後者之思想淵源可上溯至十七至十八世紀一些西歐人對陌生的熱帶地區環境之實際經驗。此外,自十九世紀中葉以來,環境的觀念就已運用於歷史地理的研究。[1]自1970年代以來,環境史才逐漸成為歷史學的一個研究領域。

2、美國史家伍斯特(DonaldWorster)認為,環境史研究是在「要求重新檢討全球文化的時機中」展開,而目的在於「加深我們瞭解在時間過程中人類如何受到自然環境的影響,以及他們如何影響環境和得到了什麼結果。」[2]對於中國歷史學者而言,環境史尤其是一個新領域,因為第一份研究構想是在1990年才由任教於澳洲國立大學的伊懋可(MarkElvin)提出。[3]伍斯特曾為環境史下一個簡潔的定義:「環境史是有關自然在人類生活中之角色與地位(Environmentalhistoryisabouttheroleandplaceofnatureinhumanlife)。」他指出,環境史研究大致

3、上以三個層次進行,探索三大團的問題:(1)自然本身在過去如何被組織起來以及如何作用;(2)社會經濟與環境間之互動;(3)在個人與群體中形成的對於自然的觀念、倫理、法律、神話及其他意義結構。他也強調,雖分為三個層次,其實要探索的是一個整體。[4]伊懋可也曾簡潔的為環境史下一個定義:「環境史較精確地定義為透過歷史時間來研究特定的人類系統與其他自然系統相會的界面(Environmentalhistoryismorepreciselydefinedasthestudy,throughhistoricaltime,oftheinterfacewherespecificallyhuman

4、systemsmeetwithothernaturalsystems)。」其他自然系統指氣候、地形、岩石、土壤、水、植被、動物和微生物。這些系統生產、製造能量及可供人類開發的資源,並重新利用廢物。[5]澳洲學者多佛斯(StephenDovers)認為,伍斯特指出的三大團問題確實把環境史的範疇含蓋得很好,然而,做為操作的定義(operationaldefinition)則有所不足。於是,多佛斯提出兩個操作的定義。其一、比較簡單的說,環境史嘗試解釋我們如何達到今日的地步?我們現在生活的環境為什麼是這個樣子?其二、比較正式的說,環境史探討並描述生物物理環境(biophysicale

5、nvironment)過去的狀態,探討人類對於非人類(non-humam)環境的影響,及其間之關係。環境史嘗試解釋各種地景(landscapes),以及今日所面臨的問題,其演化與動態,並從而闡明未來的問題與機會所在。他也指出,做環境史研究有兩個基本的理由:一是有好故事可說,二是瞭解我們如何達到今日的地步有助於更加瞭解我們自己。從實用的角度來說,環境史對於解決今日的環境問題會有助益。[6]伍斯特與伊懋可都強調,環境史使歷史學成為比從前更為困難的一門學問。為瞭解人類與自然環境間之互動,歷史學者必須嘗試學習自然科學並掌握超出傳統歷史訓練的相關知識。歷史學者需要有系統地結合社會科學與

6、自然科學以便致力於研究環境史。[7]換言之,環境史必須採取跨領域的(interdisciplinary)研究途徑。面臨著廣袤而重要的工作,多佛斯提醒參與環境史研究的不同領域學者,必須要謙虛與容忍。[8]由於涵蓋層面廣大,環境史很可能成為領導跨領域研究的實驗室。[9][1]這個看法見於RichardH.Grove,GreenImperialism:ColonialExpansion,TropicalIslandEdensandtheOriginsofEnvironmentalism,1600-1860(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9

7、5)。亦可參看RichardH.Grove,“EnvironmentalHistory,”inPeterBurke(ed.),NewPerspectivesonHistoricalWriting(Cambridge:Polity,2001),pp.261-282.此一看法也為MarkElvin所引用,見MarkElvin,“Introduction”,inMarkElvinandLiuTs’ui-jung(eds.),SedimentsofTime:EnvironmentandSocietyinChi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