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交道改造工程下穿铁路框架涵顶进施工方案

平交道改造工程下穿铁路框架涵顶进施工方案

ID:16191046

大小:748.50 KB

页数:53页

时间:2018-08-08

平交道改造工程下穿铁路框架涵顶进施工方案_第1页
平交道改造工程下穿铁路框架涵顶进施工方案_第2页
平交道改造工程下穿铁路框架涵顶进施工方案_第3页
平交道改造工程下穿铁路框架涵顶进施工方案_第4页
平交道改造工程下穿铁路框架涵顶进施工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平交道改造工程下穿铁路框架涵顶进施工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集通复线工程指挥部三分部平交道改造工程下穿铁路框架涵顶进施工方案目录1.编制说明31.1编制依据31.2编制范围32工程概况32.1主要技术标准42.2施工条件42.3主要工程数量53总体施工部署63.1施工队伍及任务划分63.2总体施工工期安排63.3施工要点计划64组织机构75施工准备85.1管线调查85.2施工用电86主要施工方法96.1施工工序流程图96.2支撑桩施工106.3开挖工作坑136.4滑板施工156.5后背墙施工166.6架空线路176.7框架涵顶进186.8更换涵枕、拆除架空设备、铺设护轮轨及恢复线路2653集通复线工

2、程指挥部三分部平交道改造工程下穿铁路框架涵顶进施工方案7资源配置277.1施工人员配置277.2施工机械设备277.3主要周转材料288风险源识别及安全卡控措施299安全保证措施319.1安全目标319.2安全防护措施339.3安全培训计划369.4营业线线施工保证行车、人身安全的保证措施379.5驻站联络员及防护人员保证措施389.6施工用电安全保证措施389.7施工机械设备安全保证措施399.8各工序主要施工安全保证措施409.9防顶回信号安全保证措施4610应急预案4610.1应急预案专项小组4710.2专项小组职责4710.3专项小

3、组指挥组人员分工4710.4救援专业队伍组成及分工4810.5各项应急预案事故后处理工作4810.6各项应急预案4910.7防洪汛期及应急措施5153集通复线工程指挥部三分部平交道改造工程下穿铁路框架涵顶进施工方案集通复线平交道改造工程下穿铁路框架涵顶进施工方案1.编制说明1.1编制依据1、K689+692.5《顶进框架涵设计图》。2、《关于印发铁道部〈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办法〉的通知》(铁办[2012]180号)3、《关于公布<铁路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补充办法>的通知》铁办[2010]51号)4、《建筑基坑工程检测技术规范》(GB5049

4、7-2009)5、《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号)6、《铁路工务安全规则》(铁运[2006]177号)7、《铁路涵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09、TB10302-2009、TB10303-2009)8、现场调查资料及铁路局营业线施工相关要求1.2编制范围集通复线三分部平交道改造工程,大板至林东段K689+692.5框架涵顶进施工。2工程概况1、集通三分部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境内,起点桩号K660+000,线路自查干哈达经乌力吉尔、达日其嘎和改建林东站相接,终点桩号K692+200,路线全

5、长32.2km,管段内顶进框架涵3座,DK672+800(已完工程)、DK682+300(已完工程)、DK689+692.5跨度为1-5m顶进53集通复线工程指挥部三分部平交道改造工程下穿铁路框架涵顶进施工方案框架涵,其结构形式为钢筋砼框架,与既有铁路方向交角为90度,顶板厚度0.45m,底板厚度0.5m,墙身厚度0.5m,净高5.05m,涵距轨底高度为0.7m。1、框架涵顶面采用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作为防水层,并铺设5cm厚聚丙烯纤维C40混凝土为保护层,边墙外侧涂热沥青2遍,更换Ⅲ型涵枕,铺设护轮轨。2、该框架涵下穿集通线,既有集通线

6、为普通铁路,每日通过客货列车48辆。1.1主要技术标准铁路等级:国铁I级。正线数目:双线。线间距:速度目标值160km/h地段4.2米,速度目标值120km/h地段4米。限制坡度:6‰。设计行车速度:120km/h,个别地段限速100km/h。最小曲线半径:120km/h地段:一般1200m,困难800m;100km/h地段:一般800m,困难600m。牵引种类:电力。机车类型:货运SS4,客运SS9。牵引质量:5000t。到发线有效长度:1050m,部分车站预留1700m。闭塞类型:自动闭塞。1.2施工条件1、气象特征53集通复线工程指挥

7、部三分部平交道改造工程下穿铁路框架涵顶进施工方案该段沿线位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干旱缺雨,全年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温差大,夏季多雨气温高,秋季风大霜来早,冬季严寒北风多。区内降水量小,蒸发量大,且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该段落沿线土壤最大冻土深度约2.04m。2、地形、地质条件沿线地形为侵蚀堆积丘陵区,基底属大兴安岭余脉,丘顶呈浑圆状,间有丘间谷地、风积沙丘和河谷阶地,地形波状起伏,地表大部分被第四系覆盖,局部基岩出露,绝对高程在一般450~800m之间。地表广泛覆盖0~2m的风积细砂,中砂:黄褐色、松散为稍密、稍湿、饱和,含15%

8、的黏性土。细圆砾土:黄褐色、饱和、稍密,成分为凝灰岩,一般粒径2-20mm,充填中粗砂及少量粘性土。3、水文概况沿线经过处地表水不发育,地下水一般地段埋深9~20m。基岩裂隙潜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