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180232
大小:162.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8-08-08
《重油催化裂化对催化剂有哪些要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重油催化裂化对催化剂有哪些要求?重油催化裂化就满足:1、抗重金属污染2、焦炭和氢气选择性3、水热稳定性4、耐磨性能5、重油转化能力6、良好的汽提性能研制开发ASP基质。拟薄水铝石是催化剂制备中中孔形成的主要来源,胶溶后的氧化铝可几孔径为4nm。通过采用新技术对拟薄水铝石进行改性,改变其原有的单孔分布,使其形成部分中孔,因此新一代基质具有双可几孔分布(4nm、7nm)。这种改性强化基质的预裂化作用,保证新一代基质具有优良的扩散性能。(2)研制开发MOY-3分子筛,适当增加分子筛上稀土含量,并控制其形态,在含稀土的分子筛中引入外加硅源。(3)引入芳构化功能组元,增加汽油中芳烃含量,维持汽油辛烷
2、值。在基质中引入,在MFI结构沸石中引入。酸性中心和金属活性中心的协同作用下,促使烯烃芳构化(4)通过对催化剂中各功能组分合理匹配,使催化剂催化性能和物理性能均达到最佳,选择性氢转移活性和裂化活性的有效匹配,提高大分子裂化活性,控制二次反应的深度,减少生焦,增强芳构化功能的同时,避免焦炭和气体产率增加催化剂应具备以下性能:(1)良好的重油裂解性能;(2)抗镍,钒,碱氮等污染性能力强;(3)焦炭选择性好;(4)良好的汽提性能;(5)水热稳定性高。1、催化剂首先要符合装置的工艺特点,要有最佳的产品分布;2、催化剂要具有良好的抗金属污染能力;3、催化剂粒度分布要均匀,细粉含量要少;4、催化剂要具
3、有良好的水热稳定性;5、催化剂要有良好的耐磨性,防止在运行中互相碰撞粉碎;6、催化剂灼减量要小。我来解释一下这些要求:1 好的重油裂化能力,要求选用高堆比,大中孔径均匀分布的分子筛催化剂2 因重油本身由于组成的关系,生焦量就大,要求好的焦炭选择性,减少生焦3 因生焦量大,床温高,要求有好的水热稳定性4 因烧焦所需主风量大,器内线速高,要求有好的耐磨性能,以减少催化剂损耗及对烟机和分馏塔的影响5 因重油中重金属含量和硫氮含量高,要求有好的抗重金属污染和硫碱氮污染的能力6 因重油催化对催化剂的活性要求较高,要求其有好的再生性能,再生器定炭要低补充:1、生成目标产物的选择
4、性(如多产柴油、多产烯烃等)2、水热稳定性3、合理的筛分组成4、较高的微反活性5、抗重金属污染6、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重油催化裂化的催化剂应具以下主要特征;1、抗金属污染能力强;2、焦炭和氢气选择性好;3、良好的水热稳定性、4.好的耐磨性能;5、适宜的活性、比表面和大堆比重;6、合适的筛分组合、良好的流动性能。《总的讲应该根据原料性质,工艺设备条件对催化剂进行选择。对重油催化裂化来讲所用的催化剂应是大孔径,高强度,大比重,低表面,低孔容,中等活性,水热稳定性好,抗污染能力强,选择性好,筛分组成较合适的催化剂。》重油催化裂化反应系统的改进与优化第1章绪论1.1任务的来源和研究背景环保法规对
5、汽油产品的质量要求日益严格,目前我国车用汽油的有害物质控制标准要求限制烯烃含量、硫含量和芳烃含量,其中烯烃含量要求不大于35%,芳烃含量不大于40%,苯含量不大于0.25%,硫含量不大于800PPm,该标准已于2003年7月1日在全国实施。从目前汽油质量标准的发展趋势来看,在烯烃含量进一步降低的同时,辛烷值的提高和硫含量的降低也会很快成为新的标准要求。预计2005年后,特别随着2008年的“绿色奥运”的日益临近,汽油质量将实行更严格的欧洲In排放标准,烯烃要求含量在20%以下,辛烷值在95以上,同时,硫含量要求更低。国外主要从“配方”着手来达到相应的质量标准即利用多种工艺生产汽油,然后将多
6、种汽油进行调配。我国炼油工艺基本是以催化裂化工艺为主,因为商品汽油中有85%来自催化裂化工艺,其烯烃含量一般高达45%一60%,几乎任何炼油企业都有催化裂化装置;另一方面加氢能力不足,催化重整原料不够以及烷基化、异构化等高辛烷值汽油组分生产工艺缺乏,因此,在我国不能采用“调和”的方法使车用汽油的烯烃含量、硫含量和辛烷值达到更高的标准。所以目前的成品汽油中烯烃的含量大多高于清洁汽油的规格。各炼油化工企业除了努力增加汽油调和组分外,都纷纷采用降烯烃工艺。采用汽油降烯烃工艺后,汽油烯烃的含量基本都能控制在35%以下。但由于液化气收率和丙烯收率均较低,炼厂的效益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1.2国内外催化
7、裂化工艺应用现状国内流化催化裂化工艺实现工业化生产即将40年。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它的发展势头很猛,进入21世纪已建成的装置超过100套,年加工能力超过100Mt。由于清洁燃料的标准逐步向国外高档次靠拢,催化裂化的汽油和柴油质量明显不能满足商品燃料要求。我国石化企业及时抓紧了科研工作,相继开发了多种催化剂、助剂和工艺技术,成功的应对了高价引进国外专利技术和市场开放将导致外油大量进口和高辛烷值汽油组分的调和比例,但我国仍继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