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179299
大小:605.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8-08-08
《原古养生之经络养生(刮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原古养生—经络养生妙春坊身心灵教育中心主讲人:朱丽琴五千年养生文化的延续。。。。。。让我们携手共同进步经络养生之刮痧痧的概念与特征痧是渗出于血脉之外含有体内毒素的离经之血。病理反应为痧象。皮肤正常反应为痧痕。痧象包括痧证、痧疹两类。五千年养生文化的延续。。。。。。让我们携手共同进步刮痧的起源刮痧是一种民间治疗疾病的方法,最早记载的书是元代医家危亦林德《世医得效方》,书中对痧的诊断、治疗有详细介绍。五千年养生文化的延续。。。。。。让我们携手共同进步刮痧的功效1.恢复和提高经络的整体调控功能。2.宣通气血、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3.排毒解毒、促进新陈代谢。4.增强机体
2、免疫力。五千年养生文化的延续。。。。。。让我们携手共同进步刮痧的临床作用1.治疗作用:扶正祛邪,可迅速缓解除气滞血瘀、经络气血不畅引起的各种疼痛。2.保健作用:调整经络气血运行,排除体内毒素,加强新陈代谢,平衡阴阳。3.诊断作用:对病位、病程起到早期诊断甚至提前诊断的作用。五千年养生文化的延续。。。。。。让我们携手共同进步刮痧选区的经络腧穴基础一、经络与腧穴的基本概念(一)、经络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是运行全身气血、网络脏腑肢节、沟通人体内外环境的通路。经络由经脉、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组成。经脉分正经与奇经。经,径、径路。循环与机体深部。络,网络,运行于机体表浅
3、。十二正经(手足三阴、手足三阳)奇经八脉(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阳跷脉、阴跷脉、阳维脉、阴维脉)络脉是经脉的细小分支。分成十五别络、浮络、孙络。五千年养生文化的延续。。。。。。让我们携手共同进步经络的组成(图)十二经脉名称、分类命名、根据循行分布规律流注次序五千年养生文化的延续。。。。。。让我们携手共同进步十二经脉的命名根据阴阳代表阴阳属性。太、少、厥代表经脉的浅深层次。1.根据经脉在肢体的分部命名分布在上肢的为手经下肢为足经。2.跟从经脉与脏腑的隶属关系命名每一条阳经隶属于腑每一条阴经隶属于脏脏腑互为表里五千年养生文化的延续。。。。。。让我们携手共同进步十二经
4、脉的循行分布规律1.走向足三阳经手三阳经手腹手三阴经胸头足三阴经足五千年养生文化的延续。。。。。。让我们携手共同进步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规律2.分布规律经络全身各部位四肢驱干头面阳经阳明四肢外侧前缘手三阳行于肩胛部,足三阳行于侧面、背面、胸腹面。面部、额部、头的两侧面颊、脑后、头顶。太阳四肢外侧中缘少阳四肢外侧后缘阴经太阴四肢内侧前缘手三阴行于腋下,足三阴行于腹面。厥阴四肢内侧中缘少阴四肢内侧后缘五千年养生文化的延续。。。。。。让我们携手共同进步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流注气血沿着一定的经脉运行。首尾相贯如环无端。流注次序的规律1.起于手太阴肺经最后传之于手太阴肺经;2.
5、两条阳经与两条阴经交替进行连接;3.阳经和阴经是表里关系交接;4.阳经之间是手足同各连接;5.阴经之间是按太、少、厥依次交接;6.阳经交接在头面,阴经交接在胸腹面,阴、阳经之间的交接在四肢末端。五千年养生文化的延续。。。。。。让我们携手共同进步督任冲带各自的循行及生理功能循行部位督任冲均起于胞中下出会阴行于腰背正中,上至头面行于胸腹正中,上至额部分为三支,一支与督脉相通另二支分别与肾胃位并行。带脉起于季肋,斜向下至带脉穴,绕身一周,在腹面的带脉下垂至小腹。一源三岐指督、任、冲三脉虽然循行分布不同,但都起于同一部位,然后分三支沿不同方向循行五千年养生文化的延续。。。
6、。。。让我们携手共同进步督任冲带各自的循行及生理功能生理功能督脉:总管人体一身之阳气,故称“阳脉之海”。维系人体的元气,与脑肾髓有密切关系。任脉:总任一身之阴精,称为“阴脉之海”。与女子妊娠有密切关系。冲脉:贯穿全身,调节十二经气血,总领十二经气血之要冲,称为“十二经脉之海”。带脉:约束纵行的诸经,维络腰腹,提系胞胎,固护胎儿。主司女子带下(带下病多与脾不健运,湿浊不化有关)五千年养生文化的延续。。。。。。让我们携手共同进步(二)、腧穴1.概念与分类腧,输注。穴,个隙、孔隙。腧穴与经脉相通,是经络中气血聚散灌流输注的部位。腧穴分经穴、奇穴、阿是穴三类。经穴分布于十
7、四经循行路线上。奇穴为十四经外穴。阿是穴即疼痛处。2.特定穴特定穴包括在四肢、膝以下的五输穴(即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八脉交会穴、下合穴和胸、腹、腰、背部的募穴、背俞穴、在四肢躯干的八会穴和全身经脉的交会穴。五千年养生文化的延续。。。。。。让我们携手共同进步1).十二经五腧穴和原穴《灵枢.九针十二穴》“所出井,所溜为荥,所注为输,所入为合。”井穴:经气所出的部位,像水的源头,井穴多在手足端也合为“十二井”荥穴:经穴流行的部位,象潜水流,荥于未深,荥穴多在掌指关或趾关前方;输穴:经气渐盛,由此注彼的部位,像水流由小到大、由浅注深,输穴多在掌指或
8、跖趾关节之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