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159036
大小:44.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8-08
《中共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区域经济理论比较1.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共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区域经济理论比较1基金项目:本项研究获武汉大学“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专项基金资助,系子课题《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系列前期研究成果之一。吴传清何世坤2作者简介:吴传清(1967—),男,湖北石首人,武汉大学商学院经济系区域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职博士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理论、区域经济规划、区域营销学理论及应用。何世坤(1979—),男,湖北咸丰人,武汉大学商学院经济系区域经济学专业200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理论与区域经济规划
2、。(武汉大学商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如何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提高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实力,是中共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直探索的重要问题。比较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区域理论,对区域经济发展实践和区域经济理论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区域;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许多国家面对的一个共同问题。我国由于自然、历史、政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尤为突出,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促进东、中、西三大地带均衡发展以实现全国共同富裕方面作了长期的积极探索,形成了符合国情而又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理论。总结这些区域经济理论及其实践的成败得失,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区域经济发展实践以及区域经济理论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一、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区域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共同特征(一)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区域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新中国成立后,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先后提出了“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理论。1.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区域经济均
4、衡发展理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基于建国初期的工业不均衡布局格局以及国防安全的考量,提出了“均衡布局,重点发展中西部”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这一理论形成于1950年代,以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报告为标志。毛泽东认为,我国工业主要集中于沿海,不利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共同发展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提出“沿海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注释:①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5.。其理论的核心是重点发展内地工业,同时利用沿海工业
5、的发展来支援内地工业的发展,实现工业在全国均衡布局和发展。就当时的国情而言,毛泽东对沿海和内地经济发展关系的阐述是科学、合理的。由于1950年代末以后新中国的周边国防局势渐趋紧张,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出于国家安全的考虑,从1960年代中期开始到1970年末,中国经济发展重心基本上完全转移到中西部,而东部地区处于停滞甚至削弱状态。2.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基于中国现代化发展战略部署以及小康社会建设目标的考量,提出了“非均衡发展”、“实现‘两个大局’”的
6、区域经济发展理论。邓小平认为,我国地域辽阔,总体经济实力不足且区域间发展不平衡,要实现全国同时同步富裕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使“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②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2.,按照“两个大局”的战略思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所谓“两个大局”,即东部先发展,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实现小康目标后,东部要帮助内地发展,东部要服从这个大局。3.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充分总结了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区域经
7、济理论实践的成败得失,根据国内外发展局势,提出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江泽民指出:“应当在国家统一规划的指导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促进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③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69.参考文献:[1]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江泽民论
8、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5]任保平,卫宁,郭俊华.从毛泽东到江泽民:中国西部开发的战略构想及其比较[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8,(6):5-11.[6]赵爽,贾友军.从毛泽东到江泽民: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思想的历史演变[J].经济问题探索,2001,(3):4-7.[7]敖华,苏晓燕.毛泽东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比较探析[J].开发研究,1998,(3):6-8.[8]苏雪莲.党的三代领导核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