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陶渊明在当时只以隐士著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陶渊明在当时只以隐士著称,他的文学创作没有得到高度的评价,这是因为他平淡自然的风格与当时崇尚的华丽文风不合。萧统是第一位发现陶渊明文学价值的人,既推崇其人格也推崇其文学。到了宋朝,特别是经过苏轼、朱熹的弘扬,以及汤汉对其作品的诠释,陶渊明才真正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这地位一直保持到今天,并获得了世界的声誉。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
2、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中国文学史》第二卷一、课程回述 1.诵读课文,细读文本 在教学《归园田居》时,特级教师赵谦翔在整节课中多次让学生朗读文本,但每次都有不同的目标。课堂伊始,赵老师没有范读,也没有任何提示,而是让学生直接读课件上的诗句,在听完后指出学生读错的两个字“荫”和“拙”,作简单解释后,提醒学生注意每句最末的一个字,因为这是整首诗的韵脚。然后让学生再读,经过老师的点拨,学生初步体会到了诗歌的音乐美。接着有序开
3、展“粗识田园白描”“赏析归田之志”“细品田园情趣”“深味卒章喟叹”等环节,引导生学细读、研读文本,逐层分析陶渊明归隐之志的背后所蕴藏的情感美和哲理美。 2.创设情景,理解课文 赵老师利用自己过硬的教学能力和娴熟的教学技巧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引领着学生一步步展开想象的翅膀,在文本的天地里翱翔。在课堂上讲到“羁鸟恋旧林”中的“羁”字时,赵老师先让学生猜这个字的意思,再解释说这个字上边一个“网”,下边左边一个“革”是皮革,右边是“马”,本意是“马笼头”,这里是“束缚”之意,并延伸到“羁绊”一词的意义。简简单单几
4、句话,不仅使学生轻而易举地理解了一个很抽象的词,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到了中国文字的魅力之中。 然后赵老师提出了“你也喜欢这样的田园生活吗?为什么?”的问题,很多学生对回答是不喜欢,赵老师顺势就让学生说说不喜欢的理由,耐心听完学生的“不够热闹”“太枯燥”等理由后,赵老师一针见血,将其理由归纳为“缺少精神上的刺激和物质上的可乐”,让那些学生在大家的笑声中明白了自己认识的肤浅。 3.对话文本,升华理解 在“赏析归田之志”这一教学环节中,赵老师适时插入关于陶渊明的资料介绍,引导学生在充分的讨论中分析陶渊明在“出
5、仕”与“退隐”之间进行了反复激烈的思想斗争,从而进一步明确陶渊明对本真的强烈追求,使学生顺利进入和文本的对话之中,展开对陶渊明内心世界的体验之旅。 赵老师在课的结尾开展了“一言心得”这个活动,给出了两个选题:(1)陶渊明与我何干?(2)陶渊明与我同行。采用匿名法以便学生畅所欲言。赵老师在点评后总结出陶渊明的“人性之光”:“拒绝沉迷物欲,坚守精神;拒绝摧眉折腰,坚守节操;拒绝随波逐流,坚守本性。”接着回到物质富裕但精神极度缺乏的社会现实,引用孟子和胡适的话发出号召:请智者与陶渊明同行!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
6、田园诗的特色。 2.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背诵全诗,掌握阅读诗歌的基本规律。 3.理解并体会陶渊明厌弃官场、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的情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阅读,通过重音、语速、语调等手段,理解文章的情感。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文章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研讨法、导学法 教学思路: 第一环节:展示学习目标,课题概述 1.新课导入: (出示幻灯)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田园诗的特色。 (2)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背诵全诗,掌握阅读诗歌的基本规律。 2.出示一幅对联,内容
7、是写的那位文人? 突出一篇文,配享此山,当日成功,应推桃源渔父; 耻为五斗米,臣事异姓,先生晚节,合谥禾黍顽民。 学生明确:陶渊明 导学: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学过的陶渊明的文、诗,用一句话概括你心中的陶渊明。 明确:初中学过《桃花源记》《饮酒》,《五柳先生传》,他是一位田园诗人。他义无反顾地脱离了官场,将生命的最后二十年完完全全交付给田园,从而,赢得了隐逸诗人之宗的美誉,也使田园诗的诞生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朗读,教师点拨、解疑释惑。 (1)诵读,要求注意读音、节奏、感情、手法
8、。 ①指出同学朗读中有错误的地方。 如“荫”读yìn去声,“拙”读zhuō一声,如成语“弄巧成拙” ②请结合语义自然地划分诗歌的节奏。 明确:本单元四言诗的节奏一般是二二拍,五言诗的节奏,一般是二三(二二一或二一二),再读前几句,体会节奏,说明理由。 ③此诗作于诗人辞官归隐之后,找出能表达诗人思想感情(心情)的诗句,谈谈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误落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