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归去来兮辞》感受陶渊明隐士情怀

学习《归去来兮辞》感受陶渊明隐士情怀

ID:16069628

大小:4.09 MB

页数:34页

时间:2018-08-07

学习《归去来兮辞》感受陶渊明隐士情怀_第1页
学习《归去来兮辞》感受陶渊明隐士情怀_第2页
学习《归去来兮辞》感受陶渊明隐士情怀_第3页
学习《归去来兮辞》感受陶渊明隐士情怀_第4页
学习《归去来兮辞》感受陶渊明隐士情怀_第5页
资源描述:

《学习《归去来兮辞》感受陶渊明隐士情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渭南高级中学梁温侠作者档案姓名:自称五柳先生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陶潜(或陶渊明)字号:生卒年月:365—427朝代:家庭出身:职业:个人爱好:东晋农民没落官僚地主喝酒读书写作耕田田园诗人籍贯: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学习《归去来兮辞》感受陶渊明隐士情怀饮酒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2、。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心远”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心远”:是一种远离尘世、自得自乐于自然的隐士心境,也是追求自由的隐士情怀的表露,更是一种遗世独立的人格魅力的体现,是中国古代士大夫精神上的—个归宿。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陶潜(367-427)一位生于东晋末年历经战乱的伟大诗人,一个中国士大夫永久的精神归宿,以他对人生所作的哲学思考,为人们构造了一个精神的家园,一个自然、平淡的纯美世界,当他把目光投向田园,便尊他为宗。田园诗人之宗读悟第一段1.陶渊明

3、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2.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心境?田园将芜心为行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自责自恕自醒概括本段内容:决意归去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怀?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恬静的田园生活。悟读二三段陶渊明的愉快生活体现在哪些方面?概括这两段内容:愉快生活请为快乐命名:归途之乐抵家之乐天伦之乐饮酒之乐游园之乐人情之乐琴书之乐劳动之乐出游之乐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怀?淡泊明志,闲适自在的隐士情怀。这快乐,是微风拂襟的惬意,是遥望家园的激动,是儿子稚嫩的守候,是妻子摆在桌上的那壶美酒是倦飞的鸟儿回归故巢的喜悦是出岫的白云凝望山峰的深情是诗意,于南山的泉水中缓缓流淌是闲适,在东篱的菊蕊

4、中幽幽飘香是望不尽的丑恶中仅有的美丽是擦不净的污泥里残存的水晶是以人格担保的对尊严的固守是用清贫选择的对心灵的自洁是铮铮作响的傲骨是岂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这快乐(2)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对简陋的居处表示满意,“松菊”喻高洁志趣。有淡泊明志之意。从第二段中找出表现作者高尚情操的语句,仔细加以品味。(1)三径就荒,松菊犹存。(4)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孤松”示孤高坚贞之志,托物言志。(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出则无心归则有意,正是作者出仕和辞官情形的写照。读悟第四段1.“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体现了一种怎样的心绪?焦虑人生苦短2.这样的心绪在第四段中又有怎样体现

5、的?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3.既然知道人生苦短,作者是否快然自足于隐士生活,依据何在?怀良辰以孤往,或执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概括本段内容:抒怀言志4.如何理解作者“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处世哲学?答:确实有些消极,但也是诗人历经曲折的人生后的真实复杂的感慨。诗人曾经品尝过官场人心的险恶陋习,官场生活的庸俗映照归隐后平民生活的质朴、直率、自然、自由,在诗人看来,在官场看别人脸色行事的生活,是对生命的扭曲与糟蹋,只有在这大自然中才是生命的正途,隐士文化:是古代正直文人因失意仕途或不满浊世等,而采取的避世的一种人生态度,他是古代知识

6、分子“独善其身”的高洁人格体现。隐士情怀:厌恶官场,蔑视权贵保洁守志,固穷守节淡泊明志,闲适自在娱情诗酒、躬耕田园知天乐命,不忘思忧保洁守志,固穷守节: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真正的中国文人给了我们太多的感动:屈原因美政不得施行而沉尸汨罗;李白一生率性追求终以捞月赴死;王国维为一生钟情的文化而飘然跳湖;……他们是伟大的,因为他们都能固守自我的神圣领地。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归宿。入仕为官是他的初衷,鄙弃官场是他的节操,淡泊明志是他的追求,躬耕田园是他生活的保障,琴书诗酒是他生活的情趣,固穷守节是他归隐意念的巩固,乐天知命是他人生的真悟。可以说《归去来兮

7、辞》是了解陶渊明的隐士情怀,了解中国古代隐士文化的一个窗口。总结: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士大夫的精神家园陶渊明是中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陶渊明,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安慰自己。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当然我们在肯定陶渊明追求自由、不受束缚的个性的同时,也不必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