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6149209
大小:32.08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8-08
《国共第三次合作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近期的新闻,无不关注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历史好有意思地在跟世人开着玩笑,第三次国共合作到来了。自建国以来,国共关系从来都没有像今天这样亲密过。这应该可以模仿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来描述今天的国共关系:同一个中国,同一个梦想对于炎黄子孙身份的认同让国共再次走到一起来。国民党在台湾省是最大的在野党,当权者民进党却以一个操控独立的身份存在。让每位华夏子孙都痛心疾首。政治的合作,从来都离不开利益的因素,此次国共合作,最大的利益在于维护华夏的统一。对于国民党而言,国共合作,力推两岸关系走向合作和平发展,既符合时
2、下华人的心声,同时也有助于2008台湾领导人选举时夺回政权。是借外力向台当权者施压。此力道所向,不仅仅是台民进党当权者,而且客观上更向其背后的支持势力。对于台海问题,美国一向奉行“不改变现状”政策。在诸多问题上常跟我国政府打台海牌,其影响力不容小视。如今,两岸经易合作的开展,可算是一着聪明的“暗度陈仓”,历史不可能停滞不前,事物总是随着时空而变换。现状的改变,应该像打太极一样慢慢来,用文火。以量变促进质变。这正是政府所希望看到的。国共的合作能对国民党夺回台政权有多大的帮助。现在尚无法预测,但至少对于
3、防止国民党在台湾边缘化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凤凰网评论员曹景行先生表示“现在国共合作已经是制度性、定期的机制了。”这个机制的建立正是两党所需。对于两岸关系的推动正起着桥梁作用。好多事情都需要桥,因为沟通必需借助工具,国民党正好因其历史地位和历史上的原因,如今,自然而然地扮演了台海的桥的角色。把时间先拉前十年,或许回头再看看这段历史会发现,正是这座桥,使华夏民族最终实现再一次的大一统。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政治集团的争夺史,最终的结果,无一不是成王败寇。而国共两党的恩恩怨怨、分分合合,不仅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政党
4、关系的先河,在世界历史上,也不多见。到什么时候,中国共产党都会尊称中国国民党为大哥。有个很有趣的词,其实是深层次的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心底情绪。即便在最最隔阂的年代,当提及两党的时候,永远的词是“国共两党”“国共双方”“国共合作”。国在前,共在后,连大家互相称匪的年代,这名字都不曾变过。除了历史词汇沿用之外,中国共产党的特殊历史,注定了共产党人到什么时候都会尊称国民党为大哥。即使在今天,情势已经变成一个拥有7600万党员的大党和一个刚刚夺回政权的小党的对比,依旧是国共两党,国共双方,国共合作。国共两党
5、的关系史,其实就是一部民族救亡史、民主发展史、中国统一史和民族复兴史。历史上的两次合作完成了当时的历史责任,而已经拉开序幕的第三次合作,肩负着历史赋予的重任,可谓任重道远。第一次国共合作回顾: 合作基础:新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合作目的:反帝反封建,建立民主国家。 直接任务:北伐革命 共同敌人:旧军阀、封建残余、帝国主义代表。 合作模式:共产党人参加国民党,参加国民革命军。 破裂原因:共产国际的草率决定(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 国民党右派、西山会议派的怀疑、排斥和打压 共产党占
6、据国民党领导层的威胁 蒋介石的反俄促成最终的反共 合作成果:北伐战争胜利,中国在分崩离析中实现统一。第二次国共合作回顾: 合作基础:民族主义 合作目的:抗击日本侵略者 直接任务:抗日战争 共同敌人:日本侵略者 合作模式:改编共产党军队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破裂原因:抗战胜利后的国家领导权之争 合作成果:抗战胜利,结束中华民族近百年的屈辱史。回顾两次国共合作,有很多共同之处:1、国民党内忧外患:第一次合作,是在陈炯明叛乱事件之后,中山先生对革命军组成的彻底失望和对中国革命形势的判断,
7、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第二次合作,是在西安事变时候,蒋介石迫于国内外强大的舆论压力,不得不联共抗日。2、共产党需要援手:第一次合作,共产党没有军队,仅凭农工革命解决不了中国的革命问题,共产党还处于地下组织。第二次合作,共产党非常弱小,外有日寇,内有围剿,无法完成抗日救亡的历史使命。3、合作的政治基础、合作目的、合作任务高度一致,而且都有共同的敌人。4、合作破裂的原因也基本一致,都是缺少足够的信任,坚持各自的政治理念导致分道扬镳,甚至反目成仇,兵戎相见。我们回顾历史,是为了寻找明天的钥匙
8、。继2005年连战先生访问大陆以来,两党之间的互动逐渐增多,5月26日,国民党党主席吴伯雄先生的登陆,28日即将举行的“胡吴会”将是两岸执政党主席的第一次会晤,两岸能否在“胡连会”、“胡萧会”后,全面启动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第三次合作,会不会象前两次那样短暂?第三次合作,将给中国历史发展留下什么财富?一、国共第三次合作的时机已经成熟: 国共两党经历了百年恩怨之后,第三次合作的时机已经成熟,我们依旧用审视前两次合作的目光来看看第三次合作的必备条件: 双方拥有第三次合作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